犢痢寶是中國農業科學院中獸醫研究所研制的治療犢牛腹瀉的新型專用藥劑,具有消食健脾、益氣固澀、抑菌殺菌的功效。據報道,用該藥治療羊痢疾、仔豬黃痢、仔豬白痢以及斷奶仔豬腹瀉均有良好效果,筆者收治各類原因所致的犢牛腹瀉56例,也收效甚捷,現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臨床引起犢牛腹瀉的原因復雜,大腸桿菌病、沙門氏菌病、魏氏梭菌、輪狀病毒、消化不良、球蟲等均可引起犢牛腹瀉。近年來隨著奶牛業的發展,甘肅天水奶牛數量不斷增加,犢牛腹瀉已成為影響犢牛成活的主要因素。自2003年以來,多數牛場都先后發生該病流行,其發病率在10%-15%之間。腹瀉的主要特征為泄糞稀薄、色黃或灰,氣味惡臭。隨著病情的發展,糞便帶有氣泡和血絲,灰色水樣。病情嚴重時,患牛肛門失禁,伴有腹痛癥狀,后期脫水。如不及時治療常引起死亡和生長發育遲緩。犢牛腹瀉的治療,臨床大多采用常用抗生素例如慶大霉素、環丙沙星、痢菌凈等,但收效甚微。利用犢痢寶共收治患牛56例,病程1-3天,患病犢牛主要不同程度的食欲減退,部分腹瀉犢牛體溫略有升高,瀉糞如水、腥臭,尾根及后肢被糞水嚴重污染,有時糞中混有血絲和脫落的灰白色腸粘膜壞死組織碎片。其中45例曾先后用新諾明和氟哌酸等多種藥物交替治療,效果不佳。
2.臨床診斷及藥物治療性診斷
犢牛腹瀉并非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許多疾病的共同癥狀,病因復雜,臨床很難確診。筆者在臨診時根據中獸醫異病同治的原則,緊緊抓住腹瀉這一特征性主要臨床表現作為診斷依據,及時應用犢痢寶,并根據發病日齡、糞便性狀、病情嚴重程度等進行藥物治療性診斷,根據效果配合敏感的抗生素、抗病毒藥物或抗球蟲藥物進行治療。
3.治療效果判定
犢牛腹瀉常突然發生,病情發展迅速,一但貽誤治療時間或誤診誤治,往往病況急轉直下,迅速惡化,因此要求有較高的效果判定標準。按照推薦特制訂以下療效判定標準:治療3次糞便成形,其他臨床癥狀隨之消失,精神食欲完全恢復正常者為痊愈;治療3次癥狀改善、食欲恢復但糞便仍不成形甚至稀薄者為顯效;治療4次各癥狀有所改善者為有效;治療4次各癥狀無名顯改善者為無效。
4.治療方法
用消毒剪剪開犢痢寶瓶口,一次灌服藥液100毫升,一日一次,久瀉或重癥患牛每日2次。輕微腹瀉或僅糞便較稀者,可直接將藥液加入牛奶中讓其自行飲服,每日2次,連續用藥2-3天。根據臨床診斷,疑似病毒性腹瀉時可配合抗病毒藥物病毒唑、病毒靈等治療;疑似球蟲所致的腹瀉可使用磺胺二甲嘧啶(SM2)每千克體重100毫克,連用3~4天,或氨丙啉每千克體重25毫克,連用5天。疑似大腸桿菌病所致的腹瀉,可配合慶大霉素40萬單位或黃連素2克后海穴注射,連用1-2天;消化不良性腹瀉一般不配合其他藥物。
5.治療結果
56例中,痊愈41例,均為一次治愈,其中同時配合后海穴注射的4例、配合肌肉注射病毒唑的6例,總治愈率73.2%;顯效8例,占14.3%,其中3例先后肌肉注射慶大霉素治療2次,新諾明灌服治療1次,因效果不佳改用速效痢寶每次100毫升,每天2次,連續給藥2 天;有效5例,占8.93%,均配合輸液和注射土霉素治療;總有效率為96.4%。無效2痢,占3.6%,經過4次治療,腹瀉次數、臨床癥狀、糞便性狀均為改善,而且愈趨嚴重。
6.體會
犢牛腹瀉是指排糞次數增多、糞便稀薄甚至肛門失禁、瀉糞如水或糞如膠胨、赤白相雜、里急后重等為主要臨床癥狀的腹瀉性疾病,包括犢牛大腸桿菌病、沙門氏菌病、病毒性腹瀉、球蟲、消化不良等多種疾病。生產實踐中犢牛腹瀉最為較常見的原因有犢牛圈設潮濕、圈設溫度過低、奶溫過低或放置時間過久等因素引起強烈應激反應,導致犢牛消化系統機能紊亂從而發生嚴重腹瀉。犢牛腹瀉若不及時治療,將造成機體脫水、酸堿平衡失調而發生自體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即使是緩瀉遷延不愈,必將導致患羊營養不良、生長發育受阻。臨床治療犢牛腹瀉,習慣采用廣譜高效抗生素類藥物,但往往在抑殺病原菌的同時也破壞了胄腸中正常微生物菌群,致使其機能紊亂,不僅療效不理想而且還易引發許多其它疾病。犢痢寶主要由山楂、神曲、黨參、黃芪、木香等十多味中藥配制而成,具有健脾消食、益氣固澀之功,臨床使用證明,使用該藥并配合其他藥物治療各類犢牛腹瀉,療效卓著,是治療犢牛腹瀉的理想藥物。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