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72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飼料] 讓“綠色”形成社會新風尚 “綠色文明”在盤山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7-12-17 09:09: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讓“綠色”和生態理念進課堂、進企業、進生活,進而形成一種社會新風尚———   “綠色文明”在盤山   時值嚴冬,白雪皚皚,但在盤山采訪,記者卻處處感覺到這里盎然的綠意———盤山的綠,生長在人們的心田;濃縮在金燦燦的稻穗和出廠的產品里,更飛揚在農民幸福的笑容間。   “綠色文明”是學者賦予“生態文明”的詩意名稱。在2002年,盤山縣委、縣政府就頗具前瞻性地提出了“生態立縣”的發展思路,2003年,他們又確定了建設全國生態大縣的奮斗目標,并在全省率先啟動了生態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幾年來,盤山縣高舉生態文明這面綠色旗幟,腳踏實地、鍥而不舍地培育生態理念、發展循環經濟、為人民謀求福祉。盤山縣先后獲得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全國農業節本增效示范縣、首批被國家環保總局命名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連續五屆被省委、省政府評為“文明村鎮建設先進縣”等殊榮。   綠色理念深入人心   盤山縣羊圈子鎮中心幼兒園溫暖如春的教室里,孩子們正在老師的指導下,用廢舊紙殼、廢飲料瓶、舊掛歷制作玩具。不一會兒,這些廢品便在孩子們稚嫩的手中“變”成了一個個精美的小房子、小汽車等玩具。   “在日常的活動中,讓孩子們從小就形成良好的習慣,教孩子們給廢品分類,并進行廢物利用,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們的生態意識,是我們幼兒園進行養成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楊園長說。   把“綠色教育”作為學生的必修課,盤山縣中小學校乃至幼兒園“創綠”活動持續開展。盤山縣選用國家環??偩志幱〉臉藴虱h境教材,對學生實施環保義務教育;堅持開展環保征文、演講比賽、益蟲益鳥放歸自然等課外活動,使學生從小就比較系統地掌握環保方面的知識。目前,全縣已有20所學校、6所敬老院,相繼步入市級綠色學校和綠色敬老院行列,120名小學生獲市“環保小衛士”稱號。   堅持不懈地將全民性的生態環境教育推向深入,讓“綠色”理念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盤山縣堅持紀念日重點宣傳,熱點問題及時宣傳,基礎法律法規常年宣傳。以生態環保為主題的知識講座、文藝演出、知識競賽、咨詢服務、衛生環境治理等群眾性生態文化宣傳活動豐富多彩。此外,盤山縣還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強化輿論監督。在盤山,以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等群眾共同實踐的“和諧鄉村”、“生態文明村鎮”創建評比活動如火如荼。   生態意識不斷覺醒,生態理念深入人心。如今,在盤山城鄉健康向上、誠信淳樸、文明生態的社會新風尚已經形成。綠色經濟持續增長在壩墻子鎮一望無邊的萬畝生態農業園,農民張華庫一家正高高興興地忙著向龍頭企業運送稻谷?!袄相l,稻子大豐收了吧?”經人一問,老張來了興致:“不光是稻子,是水稻和蟹子雙豐收!”   張華庫所在的村叫姜家村,是萬畝生態園區中的大壟雙行仿生態稻蟹間作項目區。他家承包了31畝水田,在水田里修建環溝蓄水、采用大壟雙行仿生態種養新技術,養成蟹、種水稻。扳著手指,張華庫細細算了筆賬:水稻按畝產645公斤計算,產量將近2萬公斤,平均畝效益734元;成蟹按畝產33公斤計算,可產1000多公斤,平均畝效益813元。兩項加起來總收入將近5萬元。   水稻和河蟹一起互利共生的立體生態養殖模式,是盤山縣的首創。地處九河下梢,盤山縣豐富的水資源為河蟹等水產品養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境??h里抓住水資源這一中心環節,建成以水稻為主體與發展畜禽養殖、林業相結合,種養加并舉的農業生產體系,培育了稻蟹、稻菜等6種生態種養模式,實施了以中新、大錦線為重點的保護公路生態建設、綠色通道工程;以退耕還林、還葦為代表的植樹造林綠化工程等五大生態系統工程;建成以胡家稻田成蟹養殖、陳家稻田泥鰍魚養殖等為代表的七大生態園區。農業生產由原來的資源———產品———污染排放鏈條式經濟轉化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式經濟。   到今年,地處平原的盤山縣森林覆蓋率達16.2%。節水工程中的噴灌面積達4.75萬畝,節水率達22%;硬板襯砌工程3萬畝,畝提高土地利用率6%;全縣有4個鄉鎮的12.5萬畝水稻通過有機認證,利是米業、綠健米業、陽光米業等6家米業通過有機加工認證。太平鎮等5個單位被國家環保總局認證為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盤山先后邁入全國生態農業先進縣、省優勢優質產品示范縣行列。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去年已經達到5726元?!拔覀兝脧U氣生產出的涂料和醫藥,不僅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還能變廢為寶,真正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澤陽化工廠負責人告訴我們。澤陽化工廠,是位于甜水鄉的一家以氯化氫、甘油為主要原料,生產環氧氯丙烷的化工企業,為了便于利用當地一家公司生產硫酸鉀產生的氯化氫廢氣,當地政府特意將兩家企業安排到一個工業園中,緊緊相鄰。   盤山縣委書記楊建軍說:“盤山的發展,決不能以犧牲資源、污染環境和損害子孫的利益做代價,要有效利用現有的各項資源,尋求可持續發展的最大的效能。盤山要以一個生態和諧、文明富庶的北方園林城市形象樹立在世人面前”。   瞄準建設“全國生態大縣”的目標,盤山縣堅持科學發展觀,理智地選擇項目。以盤山酒業為代表的8家企業先后投資近千萬元用于企業清潔生產,不僅通過了清潔生產驗收,而且獲經濟效益近500萬元;與此同時,盤錦環幫節能設備有限公司等11家企業為主的環保產業異軍突起,年創產值1.5億元,利潤400萬元為盤山的生態經濟發展更提供了強大的支撐。   綠色生活舒適愜意   “廚房用燃氣,廁所有水沖,咱們的生活也一點不比城里差!”在高升鎮邊東村,村民老周拉著我們走進灶間,擰開爐灶閥門,秸稈燃氣藍色的火苗突突地竄起;走進院墻角灰瓦頂、水泥身的小建筑中,老周踩著下面的踏板,水就嘩嘩地流了出來。   曾經有縣無城的盤山縣,人口絕大部分聚集在鄉村。廁所、灰堆、柴垛、豬圈,一直以來都是影響農村環境的“四大殺手”。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盤山縣便開始從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群眾生活質量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入手,陸續實施了改水、改廁、改廚“三改”工程,柴垛、廁所、灰坑、豬圈進院“四進”工程以及村容鎮貌硬化、亮化、綠化、凈化、美化的“五化”工程。僅2006年,盤山縣就完成投資1.48億元,綠化村屯55個。全縣道路硬化率達98%,城鎮化水平達43%,森林覆蓋率達16.2%,通信全部實現程控化。   “建設生態文明,打造美好家園”。目前,在盤山,40%的鄉鎮和45%的村屯基本建成生態文明村鎮,城鎮鄉村人居環境和生活質量明顯改變。太平鎮、高升鎮、壩墻子鎮分別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鄉鎮”和“全國文明村鎮建設先進鄉鎮”榮譽稱號。高升鎮、壩墻子鎮還被省環保局命名為“遼寧省環境優美鄉鎮”。   在盤山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29萬盤山人民已攜手托起“綠色文明”之光,正在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9 23:22,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理市| 洛阳市| 尉氏县| 海口市| 剑川县| 玛纳斯县| 砚山县| 清流县| 噶尔县| 夹江县| 从化市| 疏附县| 奇台县| 绵阳市| 安岳县| 宁明县| 巢湖市| 肃北| 沾化县| 江西省| 蒙山县| 大兴区| 定远县| 临湘市| 黎城县| 临汾市| 桂东县| 泸定县| 高青县| 邵东县| 浦东新区| 肥城市| 讷河市| 手机| 宁阳县| 平遥县| 大英县| 清流县| 龙州县| 西和县| 揭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