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托起新農村
——營口大力發展優勢產業富民強基
嚴冬時節,記者在營口農村采訪發現,兩年來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踐,已使當地農村發生了深刻變化。一個個產業特色明顯、富裕、文明的新村莊,正在營口農村崛起,讓人耳目一新。
蓋州市什字街鎮侯家村68歲的蘭永治老漢感慨地說:“沒想到我這把年紀了,還真能享受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果?!卑肽昵暗暮罴掖宀坏煌ü?,而且連接家家戶戶的小路也是爛泥路,如今柏油路修到了村里,爛泥路變成了景觀路不說,單就家里300棵果樹結出的蘋果比往年每斤多賣出4角多錢,老漢能不高興嗎?在團山辦事處北海村,60%的村民如今住上了二層小樓,冰箱、彩電、熱水器等一應俱全,同城里人生活別無二致。陪同采訪的村黨支部書記張孝波說:“北海村新農村建設搞得好、進展快,原因就是有了漁業生產和海蜇深加工作為產業依托,農民富裕了。”
營口市委、市政府在新農村建設之初,便明確提出把農業產業發展作為一項重點,通過大力發展富民產業,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發展、農村和諧。按照這一要求,4個涉農市(縣)、區結合實際,創新工作方法,積極出臺各項政策,因地制宜制定了發展縣域經濟、壯大優勢產業的具體辦法。
“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找準切入點,這就是以培植產業為核心,促進農民增收,只有農民富裕了,才能使新農村建設持之以恒。”蓋州市副市長張吉良如是說。該市結合實際,把全縣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分解到鄉鎮、辦事處和村,把產業發展與農民家庭生產實際狀況結合起來,通過發揮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民協會的帶動作用,使產業規劃轉變為農民的具體目標和自發行動,較好地解決了“農民不知發展什么、怎么發展”的困惑,讓千家萬戶發展產業有了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全市農業產業發展有了堅實支撐。記者在大石橋市周家鎮看到,由于產業化發展思路明確,該鎮已建成大扁杏、蘋果、南果梨、食用菌等為主的9大農產品基地和以生豬、肉食雞等為主的4類畜禽產品基地,全鎮農產品深加工企業10家,年產值1100多萬元,帶動當地2400多農戶致富。
按照規?;?、產業化的發展思路,營口市農業正朝著區域化、專業化方向推進。目前,營口市西部優質高效水稻、水產品養殖生產基地,中部優勢水果、蔬菜生產基地,東部山區特色產業生產基地格局已初步形成。蓋州市西海、團山辦事處的水產養殖、深加工;大石橋市水源鎮、旗口鎮的水稻及深加工;梁屯鎮的紅樹莓加工、榜式堡的絨山羊、羊絨深加工……
產業發展壯大,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農民有了經濟作基礎,改變居住環境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記者在采訪時發現,各地都涌現了農民群眾要求以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標準規劃建設自己所在村的喜人場面。
在老邊區邊城鎮老邊村,沒有被列為全市60個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的行列,看到別的村熱火朝天建設新農村,村民們也坐不住了,紛紛要求村干部帶領大伙兒把本村建設搞好,要達到甚至超過全市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標準。從去年開始,村里不僅拿出十多萬元裝修了文化活動室,而且還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安裝了各種體育器材,供村民健身活動使用。12月5日,記者來到該村采訪,看到街道邊花磚墁地,投資百萬元興建的村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已經竣工。
產業托起了新農村。營口市依托優勢產業,發展壯大新產業,為當地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強有力保障和支撐,進一步夯實了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