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良配套”技術即良種、良舍、良料、良管四系統的綜合組裝技術,是河南開封正大正在推行的標準化養豬模式中的關鍵技術,是開封正大組織多個專業的專家在借鑒美國、加拿大等多個先進國家現代化養豬技術的基礎上精心設計的,是多位專家集體智慧的結晶。他們在結合本地養豬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完善,越來越符合我市廣大養豬戶的要求。實踐證明,通過四良配套技術的綜合運用,每頭豬可增收100-150元。我們相信,廣大養豬戶如能充分理解、認真按要求去做,一定能獲得較大的效益。我們更相信“四良配套”技術在全市普及之時,就是我市養殖業在中部崛起之日。
一、 良種頭均可增加效益50-100元 目前,我市出欄生豬多以內三元和大白、長白的級進雜交后代為主,胴體背膘厚度都在2.5cm以上,瘦肉率在60%以下,雖然瘦肉率比原來的本地豬提高了10多個百分點,但仍不能滿足市場要求,難以進入江、浙、滬等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如果使用杜長大三元雜交豬生產育肥豬,胴體膘厚可降到2.5cm以下,瘦肉率可提高到60%以上,胴體等級可提高兩個級別。按照市場收購價和屠宰場定級價每公斤比本地現有育肥豬高0.5-1.0元,每頭三元雜交豬可比本地育肥豬增加收入50-100元。使用杜長大三元雜交豬還可提高飼料報酬,節約飼料費用。
二、 良舍頭均可增加收入30元以上 采用保溫隔熱、負壓通風的豬舍可以解決養豬中的九怕問題: 1、怕熱怕冷 豬的生長需要一個適宜溫度,哺乳仔豬所需溫度較高(25℃-30℃),育肥豬所需溫度較低(18℃-22℃)。溫度是影響豬健康和生產能力的主要因素。在適宜溫度內,豬不需要熱補償,也不需要額外增加產熱,增重最快,飼料利用率最高。當環境溫度低于下限臨界溫度,豬的采食量增加,機體散熱量也顯著增加,為維持體溫恒定,機體加快體內代謝提高產熱量,從而使豬的維持生理體溫的能量需求增大,用于生長的能量減少,豬的增重減緩,飼料利用率降低。當環境溫度高于上限臨界值溫度,豬為增加散熱而使產熱增加,豬的維持正常體溫需要所消耗的飼料所占比例增加,生長性能也下降。溫度過熱、過冷,都會使豬生長緩慢或停滯,甚至會熱死、凍死。正大標準化豬舍解決了豬怕熱、怕冷的問題。正大豬舍在外界氣溫偏低時,可采用地下火道加溫,舍內溫暖,給豬提供了適宜的溫度和舒適的環境,增強豬的體質,提高抗病力,解決了豬怕冷的問題。豬舍采用墻體和房頂加嵌6cm苯板、濕簾負壓通風技術,當外界氣溫偏高時,利用保溫隔熱的豬舍和濕簾負壓通風技術可使豬舍溫度維持在適宜范圍,有效的解決了豬怕熱的問題。自動控溫豬舍,給豬提供了適宜的溫度,豬長得快,飼料利用率高。 2、怕渴怕餓 舍內安裝有自動飲水器和自動料槽,24小時有水有料,實行自動飲水、自由采食,確保每頭豬都能喝足吃飽。 3、怕臟怕累 豬舍內有對人和豬健康不利的有害氣體,不但影響人的健康而且還影響豬的生長,有害氣體主要有氨氣、硫化氫、一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碳、糞臭等,由豬的呼吸以及糞尿腐敗分解而產生。氨氣、硫化氨等氣體易溶解在豬呼吸道粘膜和眼結膜上,使粘膜充血水腫,引起結膜炎、支氣管炎、肺炎、肺水腫。 正大豬舍內給豬設計的有衛生間、洗浴池(戲水池),夏天保持8-10cm水深,冬季保持5cm水深,可有效避免豬亂拉亂尿,保持舍內衛生;池內的水對舍內的氨氣及其他有害氣體具有極強的溶解、稀釋作用,直接降低舍內有害氣體濃度,較好地保護豬的呼吸道粘膜,降低了病毒、細菌侵入的機會。舍內的自動料槽一天只要上一次料,飼養員清掃豬圈的次數大大減少,既解決了豬怕臟怕熏的問題,也解決了人怕臟怕累的問題。 4、怕潮濕 在高潮濕的環境中,溫度低時加劇豬的冷應激,使豬增重慢,飼料利用率低,并易患各種呼吸道疾病;在適溫時,高濕又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寄生蟲的繁殖,發病率提高,有利于傳染病的蔓延;在高溫時,高濕又妨礙豬的蒸發散熱,加劇豬的熱應激,降低豬的生產性能,嚴重時導致熱射病。因此,豬舍除濕也很重要,正大豬舍在戲水池旁設計了50cm寬的漏縫地板,豬排便、沐浴后帶出的水通過漏縫地板排出。豬不亂拉亂尿,保持了圈舍地面的干燥。代謝產生的水汽被抽風機抽走,被新補進的新鮮空氣稀釋,豬舍始終保持了清潔干燥,有效的解決了豬怕潮濕的問題。 5、怕蚊蠅怕疫病 由于豬舍基本上是全封閉的,與外界幾乎隔離,空氣是通過濕簾和末端的紗窗進入舍內的,在疫病流行季節,可在濕簾的循環水中加入消毒藥品,對空氣進行過濾消毒,外界的蚊蟲和污染空氣很難入侵,有效的阻止蚊蟲和病毒病菌的侵擾。舍內保持安靜祥和的環境,豬只可以健康愉快地生長。舍內空氣通過凈化,豬健康水平提高,免疫水平提高,疫病減少,生長速度提高。 當然,建設標準化的良舍,一次性投入較高,但認真仔細地算一算,分攤到每頭豬身上的費用并不算高,而且收益遠遠大于投入。以一棟批出欄120頭為例,建造一棟批出欄120頭(冬季150頭)豬舍,一次投入需4萬元,折舊期按8年計算,每年分攤5000元,一年出欄三批,頭均分攤豬舍折舊費14元。而據測算,僅解決仔豬飲水充足這一項技術,每頭豬就可以節約飼養費用16元。 在炎熱的夏季,15-30kg、30-60kg、60-90 kg的生長育肥豬日增重分別降低6.8%、20%、28%,當氣溫達到35℃時,平均日增重僅200g左右,到了38℃時平均日減重200-400g。我市7、8兩月份平均氣溫超過27℃,特別時7中旬-8月上旬,對育肥豬增重十分不利。利用標準化豬舍,采用降溫措施,可使豬的日增重保持在700g左右,每公斤增重耗料由32℃時的4.7kg降為27℃時的3.1kg,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的30天內,采用降溫措施,可使育肥豬節約飼料30公斤以上,育肥豬飼料按1.8元/公斤計算,折款54元,扣除濕簾用水、抽氣扇用電分擔費用每頭20元,每頭育肥豬可節約飼料成本30元以上,即采用標準化豬舍夏季養豬每頭可增收30元以上。
三、 良料生長快,提高料肉比率5%以上 有了良種良舍還要有良料。豬肉是飼料換的,只有使用優質的全價飼料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良種和良舍的增產潛力。養豬也要講誠信。我們曾經做過一次試驗,當使用20-30%秸稈粉代替配合料養豬時,試驗豬的增重也降低20-30%。良料不僅指優良的飼料原料,還應是根據豬的各個生長階段科學合理配合并使用先進工藝生產的優質全價料。粉料與顆粒料相比,制成顆粒的飼料可比粉料提高日增重7%,飼料效率提高5%。養殖不能單純的看顆粒料的價格高,更應該看到顆粒飼料報酬提高的效益,高于飼料提高的價格。
四、 良管頭均增收20元 同源引種,分段飼養,全進全出,也是“四良配套”技術中關鍵技術。每棟標準化豬舍每批飼養120-150頭豬,同源引種可避免各批次豬群疫病交叉感染,確保豬群順利適應新環境。分段飼養可根據豬只不同階段的營養需要給予飼料,避免營養不足或過剩,從而降低飼養成本。全進全出可使豬群一致,便于管理,特別是在出售時便于組織運輸。在當地,出欄豬品質基本相同時,養殖場的豬售價每公斤比規模戶的豬售價高0.2-0.3元;規模戶的豬又比農戶散養戶養豬售價高0.2-0.3元;豬的質量不同時,差價更大。因此,在豬價低迷時,農戶散養豬只售5.2-5.4元/kg,而規模養殖場的豬售價維持在6.4-6.6元/kg,每頭豬差價在100元以上。采用全進全出的管理方式,每頭豬可增收20元以上。 在養殖業中,品種是關鍵、飼料是基礎、防疫是保障、管理出效益,正大的“四良配套”養殖模式較好地解決了上述關鍵技術。每頭可比傳統養殖增收100元以上,每棟存欄120頭的標準化豬舍建設投入4萬元,養豬兩年就可收回建設成本。在養殖業向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發展的今天,“四良配套”養豬技術很值得我們去大力推廣,以盡快提高養豬水平,增加養豬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推進全市養豬業水平躍上新臺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