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樓主: zhaoyuyong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管理精髓100例

    [復制鏈接]
    81
     樓主| 發表于 2007-12-17 16:04:01 | 只看該作者
    80、仇人宰相

         春秋時期齊國國君齊襄公被殺。襄公有兩個兄弟,一個叫公子糾,當時在魯國(都城在今山東曲阜);一個叫公子小白,當時在莒(jǔ)國(都城在今樹東莒縣)。兩個人身邊都有個師傅,公子糾的師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師傅叫鮑叔牙。兩個公子聽到齊襄公被殺的消息,都急著要回齊國爭奪君位。
      在公子小白回齊國的路上,管仲早就派好人馬攔截他。管仲拈弓搭箭,對準小白射去。只見小白大叫一聲,倒在車里。
      管仲以為小白已經死了,就不慌不忙護送公子糾回到齊國去。怎知公子小白是詐死,等到公子糾和管仲進入齊國國境,小白和鮑叔牙早已抄小道搶先回到了國都臨淄,小白當上了齊國國君,即齊桓公。
      齊桓公即位以后,即發令要殺公子糾,并把管仲送回齊國辦罪。
      管仲被關在囚車里送到齊國。鮑叔牙立即向齊桓公推薦管仲。
      齊桓公氣憤地說:“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還能用他嗎?”
      鮑叔牙說:“那回他是公子糾的師傅,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對公子糾的忠心。論本領,他比我強得多。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業,管仲可是個用得著的人。”
      齊桓公也是個豁達大度的人,聽了鮑叔牙的話,不但不辦管仲的罪,還立刻任命他為相,讓他管理國政。
      管仲幫著齊桓公整頓內政,開發富源,大開鐵礦,多制農具,后來齊國就越來越富強了。
      領導用人需要雅量,因為你用人的時候,不是看誰跟你有過節,誰跟你關系最好,而是看誰最有能力,誰才是你最需要的人才。古有齊桓公用管仲,李世民用魏征,這些優秀的領導者大膽起用“仇人”,結果“仇人”幫他們締造了盛世江山。
      人與人相處,都難免有沖撞、過節、恩怨,最重要的是忘記過去,不計前嫌。如果老板與下屬鬧了點別扭,就尋機報仇,給他小鞋穿,要好好收拾他。其實,你不是在給你下屬難堪,而是在自己給自己制造麻煩。你打擊了你的下屬,最終受傷害的還不是公司?
      一個企業領導,能做到像齊桓公這般不計個人恩怨,是企業發展的又一個契機。
      你打我一拳,我必定想方設法踩你兩腳,但是,踩過之后呢?對你有什么好處?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82
     樓主| 發表于 2007-12-17 16:06:39 | 只看該作者
    81、黃帝問路

        上古時代,黃帝帶領了六位隨從到貝茨山見大傀,在半途上迷路了。他們巧遇一位放牛的牧童。

      黃帝上前問道:“小孩,貝茨山要往哪個方向走,你知道嗎?”

      牧童說:“知道呀!”于是便指點他們路向。

      黃帝又問:“你知道大傀住哪里嗎?”

      他說:“知道啊!”

      黃帝吃了一驚,便隨口問道:“看你年紀小小,好像什么事你都知道不少啊!”接著又問道:“你知道如何治國平天下嗎?”

      那牧童說:“知道,就像我放牧的方法一樣,只要把牛的劣性去除了,那一切就平定了呀!治天下不也是一樣嗎?”

      黃帝聽后,非常佩服:真是后生可畏,原以為他什么都不懂,卻沒想到這小孩從日常生活中得來的道理,就能理解治國平天下的方法。

      在公司,有許多領導或者“老前輩”,總喜歡倚老賣老,開口閉口:“以我十幾年的經驗……”,來否定新人的創見,以為后輩太嫩,社會閱歷不多,絕對要對他們服從。其實,領導或“老前輩”的經驗值得后輩學習,但年輕一代的新見解、新創見,不也是值得領導或“老前輩”研究及重視的嗎?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兩代人的思想交流,一定可以惠及大家。

      一個人的工作也許有完成的一天,但一個人的教育卻沒有終止。
    83
     樓主| 發表于 2007-12-17 16:07:16 | 只看該作者
    82、童言無忌

         元朝大畫家何澄根據劉義慶《世說新語》中記載的故事繪制了一副《陶母剪發圖》。畫的意思是說:晉國有一個叫陶侃的貧困青年,有一天,他的朋友陸逵來拜訪他,因為沒有錢買酒招待他,陶侃的母親在倉促之間,便把她的頭發剪下來去賣錢換酒。

      這幅畫被年僅八歲的岳柱看到了,便毫不客氣地指出了畫中矯情悖理之處:陶侃的母親手上戴著金手鐲,卻要剪下頭發去換取酒食,這是不合情理的。因為金首飾很值錢,完全可以用它去換酒,何必匆匆忙忙把頭發剪了去換酒招待客人呢?

      作為一個孩子,他根本不去考慮《陶母剪發圖》所宣揚的魏晉名士風度,而是根據自己對生活、對人事有限的直觀認識,去理解畫面的意思,所以他的詰問一針見血,切中問題的要害。

      成年人總是以為自己看過經歷過的事情太多了,總是在強調一種成熟,中國自古就有“嘴上無毛,辦事不牢”這樣的訓誡。其實有時候社會新鮮人獨特的視角正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們所不及的地方。因為單純所以直接,于是他們所提的方案可能就最有效。一個成熟的管理者是不會正面否定年青下屬的新創意新想法的,這一次也許不能用,但是下一次就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了呢?

      自以為是的主管常輕視成員的創意,從而關閉成功的大門。
    84
     樓主| 發表于 2007-12-17 16:08:43 | 只看該作者
    83、黑帶的真義

        一位武學高手在一場典禮中,跪在武學宗師的面前,正準備接受得來不易的黑帶,經過多年的嚴格訓練,這個徒弟武功不斷精進,終于可以在這門武學里出人頭地了。

      “在頒給你黑帶之前,你必須再通過一個考驗。”武學宗師說。

      “我準備好了。”徒弟答道,心中以為可能是最后一回合的拳術考試。

      “你必須回答最基本的問題:黑帶的真義是什么?”

      “是我學武歷程的結束,”徒弟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我辛苦練功應該得到的獎勵。”

      武學宗師等了一會兒,他顯然不滿意徒弟的回答,最后他開口了:“你還沒有到拿到黑帶的時候,一年后再來。”

      一年后,徒弟再度跪在武學宗師面前。

      “黑帶的真義是什么?”宗師問。

      “是本門武學中杰出和最高成就的象征。”徒弟說。

      武學宗師等著,等著,過了好幾分鐘都沒有說話,顯然他并不滿意,最后他說道:“你還沒有到拿到黑帶的時候,一年后再來。”

      一年后,徒弟又跪在武學宗師面前。

       “黑帶的真義是什么?”

      “黑帶代表開始,代表無休無止的紀律、奮斗和追求更高標準的歷程的起點。”
      “好,你已經準備就緒,可以接受黑帶和開始奮斗了。”

      在這變化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企業成立即代表著一個新的里程碑,是一個起點,企業創立之時或許在專業技術上保有短暫的優勢,但企業的經營不只是靠技術而已。他必須有團隊的共同運作,要有能激發團隊奉獻的愿景,要有管理的機制,更重要的是領導者要有規劃地去學習經營與管理。一個企業是一個成就亦是一個起點,惟有保持個人及團隊的學習,企業才可以基業長青,永駐健康與發展。

      對一個聰明人來說,每天都是一個新的生命。
    85
     樓主| 發表于 2007-12-17 16:09:13 | 只看該作者
    84、森林遇虎

        兩個人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大老虎。A就趕緊從背后取下一雙更輕便的運動鞋換上。B急死了,罵道:“你干嘛呢?再換鞋也跑不過老虎啊!”A說:“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

      二十一世紀是充滿競爭的世紀。如果只閉門造車,對其他競爭對手的情況不聞不問,這樣的企業的存活期是絕對不會長久的,因為更多的競爭才能促成更快的發展。在管理手下員工時也是一樣的道理,只有不斷地鼓勵他們相互之間的競爭,才能讓整個企業保持新鮮的活力,不至于被時代所淘汰。

       記住:當兩個人同時遇上老虎時,慢跑者必然首先遭殃。

       慢步就是退步。市場競爭,快手打慢手,快魚吃慢魚,哪還容得你止步不前?
    86
     樓主| 發表于 2007-12-17 16:09:41 | 只看該作者
    85、木桶的容量

        管理學中有個木桶原理:一個木桶由許多塊木板組成,如果組成木桶的這些木板長短不一,那么這個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決于長的木板,而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
      一個企業好比一個大木桶,除非這個企業人浮于事,否則每一個員工都是組成這個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塊木板。這個企業的最大競爭力往往不只取決于某幾個人的超群和突出,更取決于它的整體狀況,取決于它是否存在某些突出的薄弱環節。

      而員工則好比是木桶的桶底,這個桶底是由員工的人文素養及他所掌握的各項專業知識和技能構成的。如果桶底不是堅固無缺的,那么當木桶的容量隨著木板的加長而增大到一定程度時,桶底便開始泄露,嚴重的情況下桶底會開裂甚至會脫落而令木桶整個崩潰。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力資源優勢正在替代傳統的物質資源優勢,“以人為本”已逐漸成為企業的共識,人文因素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整體競爭力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企業員工,特別是企業中高層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越來越需要具備必要的人文素養。可由于我國文理分科以及應試教育的缺陷,經我國教育體制培養出來的大多數人的桶底是薄弱的。傳統學歷教育沒有給我們造就一個好的桶底,那么企業就很有必要在企業員工培訓時補上這一課。

      企業的“木桶”容量要增大,員工的培訓就必不可少。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能讓團隊不間斷地學習,就是一個好的領導者。

      長遠來看,唯一能持久的競爭優勢,就是你的組織有能力比對手學習得更快。沒有一種外力能搶走你這個優勢。任何人想模仿你,在他們模仿中,你又超越他一大步了。
    87
     樓主| 發表于 2007-12-17 16:10:28 | 只看該作者
    86、渾沌之死

        在傳說中南海的君王叫做“倏”,北海的君王叫做“忽”,中央的帝王叫做“渾沌”。倏與忽經常作客于渾沌的國土,接受渾沌豐盛的招待,倏與忽欲報答渾沌這樣熱情的款待,想著人都有七竅而渾沌卻沒有,就想要一天鑿出一竅,讓渾沌也能跟他們一樣享受美食、音樂、愉人的景色等,沒想到等七天鑿完七竅后,渾沌卻也因此死了。

      其實每個人都有他的體質與活動的條件,很難將其他人的條件硬套在另一個人的身上;同樣地,每一個企業也有它不同的組織型態與資源,所有的管理制度、經營策略都是無法套用的,只能通過學習,由經營者謹慎地找出一個屬于自己的最佳經營方式。

      生活的方式雖有多種,但智者只采取適合自己的一種。
    88
     樓主| 發表于 2007-12-17 16:10:54 | 只看該作者
    87、效蟑之驢

        古希臘有個寓言是這樣講的:一頭驢聽說蟑唱歌好聽,便頭腦發熱,要向蟑學習唱歌。于是蟑就對驢說:“學唱歌可以,但你必須每天像我一樣以露水充饑。”于是,驢聽了蟑的話,每天以露水充饑,其結果呢,沒有幾天,驢就餓死了。

      這個故事講起來有點殘忍,可現實生活中像驢這樣的人還很多。做為一個企業家,如果也憑著一時興趣,一時愛好去干事,試想,結果會比驢好到哪里去呢?

      感覺在某種程度上是出于感性的東西,而企業的老板單憑著感覺去開發產品是會走向盲區的。

      對企業的管理,既不能順其自然,也不能盲目創新,管理者應首先明確自己的位勢,否則,任何“憑感覺”的管理對企業來說都只是不負責任的游戲而已。

      企業是一個團體,老板切忌跟著感覺走。
    89
     樓主| 發表于 2007-12-17 16:12:02 | 只看該作者
    88、飛不出瓶口的蜜蜂

        如果你把六只蜜蜂和同樣多只蒼蠅裝進一個玻璃瓶中,然后將瓶子平放,讓瓶底朝著窗戶,會發生什么情況?

      你會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們力竭倒斃或餓死;而蒼蠅則會在不到兩分鐘之內,穿過另一端的瓶頸逃逸一空--事實上,正是由于蜜蜂對光亮的喜愛,由于它們的智力,蜜蜂才滅亡了。

      蜜蜂以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線最明亮的地方;它們不停地重復著這種合乎邏輯的行動。對蜜蜂來說,玻璃是一種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們在自然界中從沒遇到過這種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氣層;而它們的智力越高,這種奇怪的障礙就越顯得無法接受和不可理解。

      那些愚蠢的蒼蠅則對事物的邏輯毫不留意,全然不顧亮光的吸引,四下亂飛,結果誤打誤撞地碰上了好運氣;這些頭腦簡單者總是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順利得救。因此,蒼蠅得以最終發現那個正中下懷的出口,并因此獲得自由和新生。

      企業應該意識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當每人都遵循規則時,創造力便會窒息。這里的規則也就是瓶中蜜蜂所堅守的“邏輯”,而堅守的結局是死亡。

      企業生存的環境可能突然從正常狀態變得不可預期、不可想象、不可理解,企業中的“蜜蜂”們隨時會撞上無法理喻的“玻璃之墻”。領導者的工作就是賦予這種變化以合理性,并找出帶領企業走出危機的辦法。

      如果你想成為非常成功的公司,必須有全新的思維。這個世界變化太大,我們需要張開雙臂,全身心地投入這一時代,學會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問題,在這個充滿變革的時代里,我們要加快速度前進。

      只有努力創新,才會有前途,墨守成規或一味模仿他人,到最后一定會失敗。
    90
     樓主| 發表于 2007-12-17 16:12:34 | 只看該作者
    89、沒有靠背的椅子

        麥當勞快外店創始人雷&#8226;克羅克,是美國社會最有影響的十大企業家之一。他不喜歡整天坐在辦公室里,大部分工作時間都用在“走動管理上”,即到所有各公司、部門走走、看看、聽聽、問問。麥當勞公司曾有一段時間面臨嚴重虧損的危機,克羅克發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公司各職能部門的經理有嚴重的官僚主義,習慣躺在舒適的椅背上指手劃腳,把許多寶貴時間耗費在抽煙和閑聊上。于是克羅克想出一個“奇招”,將所有的經理的椅子靠背鋸掉,并立即照辦。開始很多人罵克羅克是個瘋子,但后來不久大家就體會到了他的一番“苦心”。他們紛紛走出辦公室,深入基層,開展“走動管理”。及時了解情況,現場解決問題,終于使公司扭虧轉盈。

      人都是有惰性的,尤其是在安逸舒適的環境下,肯定會更沉迷其中。比如說,如果在炎炎烈日與融融空調下,肯定大多數人會選擇后者。整天呆在辦公室,不到外界走動,世界發生了天翻覆地的變化都不知道,如何把企業經營好?

      貪圖舒適的工作環境,肯定不會有好的工作效率。與其躺在那里耗費時光,不如多出去走動走動,深入基層,了解更多的知識與信息。

      作為領導者,可不要滋長員工的惰性喲。

      如果人們把安全和維持現狀看得比機會、首創精神和士氣更為重要,那就很容易產生萎縮和腐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8 15:55,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邹城市| 江西省| 尼玛县| 青龙| 保康县| 墨脱县| 呼和浩特市| 岑溪市| 青川县| 阿拉善盟| 安阳市| 漯河市| 怀宁县| 宜宾县| 瑞丽市| 攀枝花市| 西青区| 广南县| 宜丰县| 宁蒗| 三门峡市| 雷州市| 宁远县| 定南县| 九龙城区| 天气| 紫阳县| 清原| 阳江市| 涟水县| 房山区| 历史| 益阳市| 三台县| 兴安盟| 祁阳县| 南召县| 合水县| 盐源县| 乐业县| 东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