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樓主: zhaoyuyong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管理精髓100例

    [復制鏈接]
    31
     樓主| 發表于 2007-12-16 17:08:50 | 只看該作者
    29、明辯時勢

        宋代沈括所著《夢溪筆談權智》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北宋名將曹瑋有一次率軍與吐蕃軍隊作戰,初戰告勝,敵軍潰逃。曹瑋故意命令士兵驅趕著繳獲的一大群牛羊往回走。牛羊走得很慢,落在了大部隊后面。有人向曹瑋建議,“牛羊用處不大,又會影響行軍速度,不如將它們扔下,我們能安全、迅速趕回營地。”曹瑋不接受這一建議,也不作任何解釋,只是不斷派人去偵察吐蕃軍隊的動靜。吐蕃軍隊狼狽逃竄了幾十里,聽探子報告說,曹瑋舍不得扔下牛羊,致使部隊亂哄哄地不成隊形,便掉頭趕回來,準備襲擊曹瑋的部隊。

       曹瑋得到這一情報,便讓隊伍走得更慢,到達一個有利地形時,便整頓人馬,列陣迎敵。當吐蕃軍隊趕到時,曹瑋派人傳話給對方統帥:“你們遠道趕來,一定很累吧。我們不想趁別人勞累時占便宜,請你讓兵馬好好休息,過一會兒再決戰。”吐蕃將士正苦于跑得太累,很樂意地接受了曹瑋的建議。等吐蕃軍隊歇了一會兒,曹瑋又派人對其統帥說,“現在你們休息得差不多了吧?可以上陣打一仗啦!”于是雙方列隊開戰,只一個回合,就把吐蕃軍隊打得大敗。

      這時曹瑋才告訴部下:“我扔下牛羊,吐蕃軍隊就不會殺回馬槍而消耗體力,這一去一來的,畢竟有百里之遙啊!我如下令與遠道殺來的吐蕃軍隊立刻交戰,他們會挾奔襲而來的一股銳氣拼死一戰,雙方勝負難定;只有讓他們在長途行軍疲勞后稍微休息,腿腳麻痹、銳氣盡失后再開戰,才能一舉將其消滅。”

      一個優秀的領導人一定有一套好辦法去判定市場上自己與競爭對手的優劣形勢。如果自己處于優勢,怎么都能將對手擠出競爭領域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了,關鍵是很多時候是勝負難料的,你對擊敗競爭對手根本沒有什么把握,市場也看不出來對自己的公司多么有利,怎么辦?

      最重要的一件工作就是收集競爭對手的商業情報,這對你做出明確的判斷非常重要。為了保持自己在世界貿易中的優勢,美國政府甚至不惜代價派出FBI到各國作間諜收集別國的商業情報。當所需資料都收集好了,市場卻沒有出現自己期望的發展態勢怎么辦?那就要做出假相來迷惑敵人,讓他朝著自己希望的方向去行動。

      會把握市場的領導者是優秀的領導者,但能夠創造市場機會的領導者更是杰出的人才!

      敵強時,不急于攻取,須以恭維的言辭和豐厚之禮示弱,使其驕傲,待暴露缺點,有機可乘時再擊破它。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32
     樓主| 發表于 2007-12-16 17:09:32 | 只看該作者
    30、高瞻遠矚

        識,指認識。從思維的深度來看,識是指人的遠見卓識,是對事物發展的預見和認識的深度。

      曾經有兩個企業都想在某郊區投資地產,并各派了專人前去調查那里的情況。結果A企業的人在考察之后,向公司報告說:“那里人口稀少,房產業發展機會渺茫,房子修好了也沒有人來住。”而B企業的人則在考察之后,向公司報告說,“該地雖然人口稀少,但那里環境優雅,人們厭倦了城市的喧囂,定會喜歡在那里安置生活。”果然不出B企業的所料,隨著城市包圍農村,城里人越來越向往農村生活,尤其是一些農家樂,辦得更是如火如荼。所以B企業的投資是明智的。

      A企業的人員鼠目寸光,只看見眼前事物的表象,而B企業的人卻高瞻遠矚,從表象里預見到未來。B企業的遠見卓識遠遠高于前者。如果一個企業的領導像A企業的人一樣近視,那么他的動作很可能都是短期行為,而如B企業那樣見識過人,眼光放長遠一點,就能使企業獲得長遠的利益。

      真正有所成就的人,必須學會思考,而不要因循舊制。
    33
     樓主| 發表于 2007-12-16 17:10:40 | 只看該作者
    31、放虎不一定歸山

       《魏書侯淵傳》載,北魏大都督侯淵,率領七百騎兵,疾奔襲擊擁兵數萬的葛榮部將韓樓。他孤軍深入敵方腹地,帶著一股銳氣,在距韓樓大本營一百多里地之處,將韓樓的一支五千余人的部隊一下子就打垮了,還抓了許多俘虜。侯淵沒有將俘虜當“包袱”背,而是將他們放了,還把繳獲的馬上口糧等東西都發還給他們。侯淵的部將都勸他不要放虎歸山,以免增加敵人的實力。侯淵向身邊的將士們解釋道:“我軍僅有七百騎,兵力十分單薄,敵眾我寡,無論如何不能和對方拼實力、拼消耗。我將俘虜放歸,用的是離間計,使韓樓對他們疑心,舉棋不定,這樣我軍便能趁機攻克敵城。”將士們聽了這番話,才恍然大悟。

      侯淵估計那批釋放的俘虜快回到韓樓占領的薊城了,便率領騎兵連夜跟進,拂曉前就去攻城。韓樓接納曾被俘過的這批部下時,就有些不放心,當侯淵緊接著就來攻城時,便懷疑這些放回來的士兵是給侯淵當內應的。他由疑而懼,由懼而逃,棄城而去沒多遠,就被侯淵的騎兵部隊追上去活捉了。

      作為一個團隊的領路人,有時候為了取得競爭的勝利還真的需要一些謀略。在自己處于不利地位的時候,采用瓦解對方士氣,破壞對手團結確實是一招妙棋。而作為一個在市場上領先的企業來說,眾多的競爭對手都對你虎視眈眈,特別是作為一個企業的管理者,人家可能正對你進行深入的剖析呢,研究你的愛好,然后有針對性地采取一些策略,如果不小心防范,可能就會有和韓樓一樣的遭遇了。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認清對手固然重要,有時候真正地分析了解自己卻更為要緊。

      為了能擬定目標和方針,一個管理者必須對公司內部作業情況以及外在市場環境相當了解才行。
    34
     樓主| 發表于 2007-12-16 17:11:24 | 只看該作者
    32、捕鼠之貓
       
        一個越國人為了捕鼠,特地弄回一只擅于捕老鼠的貓,這只貓擅于捕鼠,也喜歡吃雞,結果越國人家中的老鼠被捕光了,但雞也所剩無幾,他的兒子想把吃雞的貓弄走,作父親的卻說:“禍害我們家中的是老鼠不是雞,老鼠偷我們的食物咬壞我們的衣物,挖穿我們的墻壁損害我們的家具,不除掉它們我們必將挨餓受凍,所以必須除掉它們!沒有雞大不了不要吃罷了,離挨餓受凍還遠著哩!”

      金無足赤,領導者對人才不可苛求完美,任何人都難免有些小毛病,只要無傷大雅,何必過分計較呢?最重要的是發現他最大的優點,能夠為企業帶來怎樣的利益。比如,美國有個著名的發明家洛特納,雖然酗酒成性,但是福特公司還是誠懇邀約其去福特公司工作,最后,此人為福特公司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現代化管理學主張對人實行功能分析:“能”,是指一個人能力的強弱,長處短處的綜合;“功”,是指這些能力是否可轉化為工作成果。結果表明:寧可使用有缺點的能人,也不用沒有缺點的平庸的“完人”。

      Burn not your house to rid it of the mouse.不能為了嚇走耗子而燒了房子。
    35
     樓主| 發表于 2007-12-16 17:12:25 | 只看該作者
    33、拍頭決策
       
       《夢溪筆談》記載:海州知府孫冕很有經濟頭腦,他聽說發運司準備在海州設置三個鹽場,便堅決反對,并提出了許多理由。后來發運使親自來海州談鹽場設置之事,還是被孫冕頂了回去。當地百姓攔住孫冕的轎子,向他訴說設置鹽場的好處,孫冕解釋道:“你們不懂得作長遠打算。官家買鹽雖然能獲得眼前的利益,但如果鹽太多賣不出去,三十年后就會自食惡果了。” 然而,孫冕的警告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

      他離任后, 海州很快就建起了三個鹽場,幾十年后,當地刑事案件上升,流寇盜賊、徭役賦稅等都比過去大大增多。由于運輸、銷售不通暢,囤積的鹽日益增加,鹽場虧損負債很多,許多人都破了產。這時,百姓才開始明白,在這里建鹽場確實是個禍患。

      一時的利益顯而易見,人們往往趨利而不考慮后果。 這種現象,古今皆然。看到什么行當賺錢,就一窩蜂而上, 結果捷足先登者也許能獲利,步入后塵者往往自食惡果。 這樣的例子可以說是數不勝數。
      作為一個企業的經營者,在制定一個經營決策的時候,一定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而不能被一時的利益蒙蔽了眼睛。

      一個團隊的領導一定要學會發揮集體的力量,特別是做事關企業命運的決策的時候。萬萬不可因頭腦一時發熱,拍拍腦袋就制定個錯誤決策而毀掉自己經營一生的成果呀。

      決策時拍腦袋,指揮時拍胸脯,失誤時拍大腿,追查時拍屁股。這種“四拍”型領導需要反思了。
    36
     樓主| 發表于 2007-12-16 17:12:52 | 只看該作者
    34、好獵者

        齊國有一個喜歡打獵的人,花費許多時間去打獵,結果卻是一無所獲,回家之后覺得愧對家人,出門又覺得對不起鄰里好友,他仔細琢磨為何自己老是獵不到獵物,最后才明白是因為獵狗不好,可是因為家窮沒辦法得到好的獵狗,于是他想回到自己田里努力耕種,有收獲之后便可買一只好的獵犬,等到有一只好獵犬時,便容易捕獲野獸,達成自己成為一個好獵人的心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是應該具備哪些器具,才能善其事呢?這可能是更重要的課題。

      很多企業,員工每天辛苦忙到晚,領導者也是天天加班又加班,可惜效益就是上不去?為什么?基礎建設沒打好,員工技能低,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等,都可能是根源所在。

      全心投入事業經營的企業家唯有不斷反復思考這個問題,摸索出答案,最后方能成功。

      為了達到目標,暫時走一走與理想背弛的路,有時卻正是智慧的表現。
    37
     樓主| 發表于 2007-12-16 17:14:39 | 只看該作者
    35、不辯而明

        漢代公孫弘年輕時家貧,后來貴為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儉樸,吃飯只有一個葷菜,睡覺只蓋普通棉被。就因為這樣,大臣汲黯向漢武帝參了一本,批評公孫弘位列三公,有相當可觀的俸祿,卻只蓋普通棉被,實質上是使詐以沽名釣譽,目的是為了騙取儉樸清廉的美名。

      漢武帝便問公孫弘:“汲黯所說的都是事實嗎?”公孫弘回答道:“汲黯說得一點沒錯。滿朝大臣中,他與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當著眾人的面指責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蓋棉被,生活水準和普通百姓一樣,確實是故意裝得清廉以沽名釣謄。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么會聽到對我的這種批評呢?”漢武帝聽了公孫弘的這一番話,反倒覺得他為人謙讓,就更加尊重他了。

      公孫弘面對汲黯的指責和漢武帝的詢問,一句也不辯解,并全都承認,這是何等的一種智慧呀!汲黯指責他“使詐以沽名釣譽”,無論他如何辯解,旁觀者都已先入為主地認為他也許在繼續“使詐”。公孫弘深知這個指責的份量,采取了十分高明的一招,不作任何辯解,承認自己沽名釣譽。這其實表明自己至少“現在沒有使詐”。由于“現在沒有使詐”被指責者及旁觀者都認可了,也就減輕了罪名的份量。公孫弘的高明之處,還在于對指責自己的人大加贊揚,認為他是“忠心耿耿”。這樣一來,便給皇帝及同僚們這樣的印象:公孫弘確實是“宰相肚里能撐船”。既然眾人有了這樣的心態,那么公孫弘就用不著去辯解沽名釣譽了,因為這不是什么政治野心,對皇帝構不成威脅,對同僚構不成傷害,只是個人對清名的一種癖好,無傷大雅。

      以退為進,這是一種大智慧。特別是領導人,在這方面如果運用得好,更能受益匪淺。作為一個團隊的領袖,受大眾至少是團隊內部成員的關注程度肯定會高于一般人。而有些人可能對情況不怎么了解又喜歡亂下結論,甚至有時候會有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加到頭上,這時候你去辯解反而會讓人覺得你心中有鬼,即便最后得到澄清也極可能給旁人一種不好的印象,更何況有時候你無意之中真的會犯一些錯誤。

      對沒有的事情不置可否,事情終會有水落石出的一天,那時候你不是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尊敬嗎?有什么小錯就承認了也沒什么大不了,人家反而會覺得你人格高尚,勇于承認錯誤更易得到大家的諒解,而且一個光明磊落的人即使錯又能錯到哪里去呢?

      不辯自明,一種極好的公關技巧。

      作戰如治水一樣,須避開強敵的鋒頭,就如疏導水流;對弱敵進攻其弱點,就如筑堤堵流。(孫子兵法
    38
     樓主| 發表于 2007-12-16 17:15:23 | 只看該作者
    36、道見桑婦

        晉文公領兵出發準備攻打衛國,公子鋤這時仰天大笑,晉文公便問他為何仰天大笑,他說:“我是笑我的鄰居啊!當他送妻子回娘家時,在路上碰到一個采桑的婦女,便按捺不住就去和采桑的婦女搭訕,可是當他回頭看自己的妻子時,發現竟然也有人正勾引著她。我正是為這件事而發笑呀!”

      晉文公聽了之后,領悟他所說的話,就打消了進攻衛國的念頭而班師回朝,還沒回到晉國,就聽說有敵人入侵晉國北方。

      市場競爭是殘酷的,在你看中了別人手里的面包的時候,你碗里米飯極有可能已經成為另外的人的目標。所以企業的領導人在拓展自己的市場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從事,如果冒然發動攻勢,很可能自己的目標沒達到,反而失去了已有的優勢。

      國內某彩電廠家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為了壟斷市場壓低彩電價格,結果不但沒有把其他的彩電廠家擊垮,反而大大降低了自己的利潤率,達不到配股要求,只能靠舉債來增加自己的現金流動,無端增加了自己的財務壓力。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聰明的決策者總是會考慮周全,慎重地做攻守決定。

      經理人同時活在兩個世界中,一個是由責任、承諾、道德理想編織的網,在這面網中求生存的最佳方式便是尋求美德的平衡與實踐。另一個世界是激烈,甚至殘酷的競技場,要成功就要有膽識。
    39
     樓主| 發表于 2007-12-16 17:15:58 | 只看該作者
    37、知雄守雌

        《史記留侯世家》記載:秦朝末年,張良在博浪沙謀殺秦始皇沒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隱居。一天,他在鎮東石橋上遇到位白發蒼蒼、胡須長長、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橋下,便叫張良去幫他撿起來。張良覺得很驚訝,心想:你算老幾呀?敢讓我幫你撿鞋子?張良甚至想拔出拳頭揍對方,但見他年老體衰,而自己卻年輕力壯,便克制住自己的怒氣,到橋下幫他撿回了鞋子。

      誰知這位老人不僅不道謝,反而大咧咧地伸出腳來說:“替我把鞋穿上!”張良心底大怒:嘿,這糟老頭子,我好心幫你把鞋撿回來了,你居然還得寸進尺,要讓我幫你把鞋穿上,真是過分!

      張良正想脫口大罵,但又轉念一想,反正鞋子都撿起來了,干脆好人做到底。于是默不作聲地替老人穿上了鞋。張良的恭敬從命,贏得了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又經過幾番考驗,這位老人終于將自己用畢生心血注釋而成的《太公兵法》送予張良。

      張良得到這本奇書,日夜誦讀研究,使之后來成為滿腹韜略、智謀超群的漢代開國名臣。張良克制自己的不快,為老人拾鞋、穿鞋,看上去好像很窩囊,但這并不是軟弱的表現。明知自己比老人身強力壯,處處禮讓,這既表現為對老人的尊重,也表現為對自身品格的完善。張良正是在不斷禮讓的過程中,磨礪了意志,增長了智慧,最終成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

      真正的強者總是善于隱藏自己的鋒芒,成熟的管理者應該掌握一種外圓內方,綿里藏針的管理、處事技巧。讓別人的攻擊因為沒有著力點而不能發揮作用,反之自己只需輕輕一擊就可以令競爭對手受到重創,這才是真正的經營、管理高手應該做的事情。

      假裝不知,實際上清楚;假裝不行動,實際上因不能行動,或將待機而動。
    40
     樓主| 發表于 2007-12-16 17:16:11 | 只看該作者
    38、紀昌學箭

        紀昌向飛衛學射箭,飛衛沒有傳授具體的射箭技巧,卻要求他必須學會盯住目標而眼睛不能眨動,紀昌花了兩年,練到即使椎子向眼角刺來也不眨一下眼睛的工夫。飛衛又進一步要求紀昌練眼力,標準要達到將體積較小的東西能夠清晰地放大,就像在近處看到一樣。紀昌苦練三年,終于能將最小的虱子看成車輪一樣大,紀昌張開弓,輕而易舉地一箭便將虱子射穿。飛衛得知結果后,對這個徒弟極為滿意。

      學習射箭必須先練眼力,基礎的動作扎實了,應用就可以千變萬化;企業的經營也是一樣,基本的人事、財務、技術、業務一定要好好掌握,那么后續就可以鴻圖大展了。

      辦企業有如修塔,如果只想往上砌磚,而忘記打牢基礎,總有一天塔會倒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9 02:08,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水县| 徐汇区| 长岛县| 嘉善县| 成安县| 外汇| 通辽市| 康平县| 旅游| 金秀| 泰和县| 泽库县| 海阳市| 嘉荫县| 抚宁县| 珠海市| 行唐县| 如东县| 普洱| 巴青县| 丽江市| 宕昌县| 南开区| 石柱| 洛阳市| 喜德县| 息烽县| 云阳县| 镇沅| 高邑县| 长沙市| 堆龙德庆县| 安岳县| 麟游县| 叶城县| 安福县| 灵石县| 苏州市| 克东县| 玛沁县| 定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