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從中國飼料工業協會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國飼料工業經濟形勢有起有落,有升有降,有興有衰,呈現不平衡發展狀態。豬飼料生產出現大幅下滑,但禽飼料增幅強勁,水產飼料和反芻動物飼料穩步增長,上半年飼料生產仍保持平穩的增長態勢。
生產總量增加,禽飼料增勢強勁。根據各省上報材料以及262家農業部重點跟蹤企業情況統計,預計上半年全國飼料總產量4780萬噸,同比增長3.7%。其中配合飼料3500萬噸,同比增長5.5%;濃縮飼料1070萬噸,同比下降1.67%;添加劑預混合飼料210萬噸,同比增長3.6%。其中,蛋禽飼料產量980萬噸,同比增長5.1%;肉禽飼料產量1480萬噸,同比增長22.4%;水產飼料產量460萬噸,同比增長14.6%;反芻動物飼料產量220萬噸,同比增長10.4%;其他飼料產量140萬噸,同比增長17.5%;受生豬存欄大幅下降的影響,豬飼料產量約1500萬噸,同比下降14.2%。
豬源減少,導致豬飼料大幅下降。今年上半年,豬肉價格出現歷史性高位,并未能帶動豬飼料的增長。相反,豬飼料產量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下降。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生豬存欄量下降。
區域差距明顯,產量有增有減。根據各省上報材料中的預測數據看,今年上半年,有23個省的飼料生產總量保持增長,7個省飼料生產總量下降。在豬飼料產量中,除浙江、四川、山東等少數幾個省份依然增長外,其他省區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從四大經濟帶來看,中部6省飼料總產量上漲幅度最大,為5.07%,西部11省增長幅度最小,為3.01%,另外,東部10省增長幅度為4.27%,東北3省增長幅度為4.4%。中部、東部和東北部彼此差距正在縮小,增速與往年相比明顯減緩。
品種結構調整,豬飼料比重下降。今年上半年,受玉米價格上漲和養殖不利雙重因素的影響,產品結構發生了重大改變,配合飼料穩定增長,濃縮飼料快速萎縮。從品種結構上看,由于受疫情等方面因素影響,豬料的比重由36%下降到31%,下降5個百分點。
原料價格居高不下,拉動飼料產品價格提升。今年上半年,玉米、豆粕、魚粉等主要大宗原料以及添加劑產品價格一直居高不下。1-6月份,玉米價格連續6個月保持在1.5元/公斤以上,全國平均批發價格為1.53元/公斤,同比上漲17.59%,為近年來的歷史高位。豆粕平均價格為2.35元/公斤,同比增長4.4%。進口魚粉上半年平均價格為8.71元/公斤,同比上漲了20.31%。蛋氨酸、賴氨酸平均價格分別為26.2元/公斤和13.6元/公斤,同比分別增長6.9%和6.4%。維生素等原料大幅上漲,采購成本同比上升50%以上,預混合飼料總成本上升了12%-38%。
由于原料價格的上漲,推動了飼料產品價格的提升,從全國總體情況看,1-6月份配合飼料中,育肥豬料2067元/噸,同比增長3.5%;蛋禽料1891元/噸,同比增長6.3%;肉禽料2202元/噸,同比增長7.6%;鯉魚料2708元/噸,同比增長1.9%;反芻動物料1831元/噸,同比增長6%。
企業效益下滑,規模實力顯現。今年上半年,每噸配合飼料成本上漲了10%以上,部分省份配合飼料成本上漲了20%,幾種配合飼料平均售價上漲幅度只有5.0%。企業為了穩住各自的市場,產品售價升幅遠遠趕不上原料的漲價幅度,導致行業整體效益下降,尤其豬飼料生產企業和小型飼料企業的下滑幅度更大,平均達到30%-50%,更有不少中小型企業虧本經營。但大型飼料企業的利潤總體保持增長,尤以禽飼料和水產飼料為主的生產企業表現突出。
相互替補,維持供需平衡。近幾年,飼料行業不斷遭受各方面沖擊,但有一個現象引人注目,就是飼料相互替補效應。禽流感期間,禽飼料生產受挫,豬飼料增長;今年豬飼料生產受到沖擊,但禽飼料生產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
添加劑飼料產量增長,效益穩定。據調查統計,浙江省1-5月份,以維生素類產品為主的飼料添加劑生產量和生產效益同步增長,國內外兩市場產銷兩旺。
產業轉型加速,兩極分化明顯。由于飼料產品價格的提升趕不上原料的漲價速度,飼料企業的利潤空間愈來愈小,企業間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一些小企業逐步退出。據調查,河北有20%以上的小型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的狀態;河南省2006年底共有生產企業1004家,而今年6月份仍在冊的只有901家,減少了103家;湖南省大部分飼料企業銷量下滑,有的減產50%左右,小型飼料企業有20%左右關門停產;廣東省多數中小型企業都有不同程度減產。
但大型飼料企業及集團化企業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反而借此機會占領了小型企業丟掉的市場,飼料產量普遍上升。我國飼料企業進入了實質性的洗牌階段。
產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今年上半年,飼料行業有兩種趨勢更加明顯,一是一些大型飼料企業紛紛建立自己的標準化養殖場,打造自己的肉食加工體系,以飼料業為基礎,向養殖業、畜產品加工業延伸,營造新的發展優勢;二是一些大型的養殖企業,紛紛建立自己的飼料廠或飼料加工車間,形成了產業化經營,突出了企業優勢,形成了更強的市場競爭力。一批以飼料畜產品加工為龍頭的企業集團繼續壯大和提升。
影響因素增加,行業沖擊加大。主要表現在:一是疫病打亂了生豬市場的周期性波動規律。今年的豬市場按養殖市場規律應在2006年底恢復。但根據目前豬價、豬源供給及豬飼料的情況來看,可能到明年才能真正恢復;二是原料價格的影響因素增多。我國的原料行情已與國際接軌,不再是只受國內供需的影響,而是從供應鏈上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如今年玉米價格的上漲并不是飼料、養殖等因素造成的,而是玉米深加工項目、生物農業和國際大環境所致。此外,還受貨幣政策、進出口貿易等諸多方面影響。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