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十一五”以后,飼料行業已進入穩定增長的新時期。“十五”期間飼料工業每年以5-10%的速度增長。踏入2006年,受禽流感等因素的影響,增長率為2.7%,今年1-8月比同期增長4.9%,預計全年在6%左右。這個階段的特點是:速度并不那么快,效益也不那么高,但發展的質量提高,企業的整合提升加速,競爭力增強。飼料業與其它工業不太一樣,是以內需拉動為主發展起來的,因而市場空間廣闊,拓展余地很大,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特別是在十七大精神的鼓舞下,在國民經濟大踏步前進的推動下,在國家采取一系列扶持畜牧飼料業的政策支持下,我國飼料工業將持續發展,為實現由飼料大國向飼料強國的歷史性轉變邁出決定性的步伐。
在看到當前飼料業的大好形勢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認識飼料業的新形勢,概括起來就是四句話:要求高、壓力大、任務重、機遇好。
在新時期,全社會對飼料行業的要求越來越高:一是對飼料的安全、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標準越來越嚴,把飼料基本上視為食品對待;二是對環保、對節能減排的要求越來越高,相應的投入也必然會加大;三是宏觀經濟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宏觀控制通貨膨脹中,要求企業配合,不要闖紅燈,不要逆向操作;四是對科技創新的要求越來越高,由于競爭的激烈,必將促使企業增加科技投入,以保持在科技中占據有利地位。
與此同時,全行業面臨的壓力也加大,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原材料上漲的壓力加大;二是動物疫病的沖擊加大;三是國內外競爭趨于白熱化的沖擊加大;四是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對我國產品的沖擊加大。以上四個方面的沖擊,都不是一時的,有的將成為常態。這將影響成本的增加,利潤的減少,企業的發展。因此,全行業和所有企業面臨的風險,比以前任何時期都大,困難也會更多。但是,風險增大,機遇也增大;困難越多,動力也越多,尤其大型骨干企業比起中小企業來說,具有更多的優勢。只要揚長避短,把內在優勢發揮出來,就一定會取得又好又快的發展的新業績。
在新時期,全行業要戰勝困難,克服壓力,實現新任務、新使命,關鍵在于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探索新的增長點,開辟新的利潤源,從而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根據前一時期協會的調查,我們認為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以安全領先,以優質取勝,使企業成為安全型企業。要進一步提高對飼料安全性的認識,高度重視質量,講求安全,這是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保證。如果在飼料安全上哪怕出了一點小問題,也會影響全局,滿盤皆輸。今年寵物飼料中發生了使用三聚氰胺的問題,不就造成影響我國飼料業形象、從而使企業倒閉嗎?所以“安全無小事”。要適應新形勢,堅持按國際通用標準和國家標準辦事,抓緊建立質量安全的全程追溯體系和監管體系。特別是在使用添加劑上,要慎之又慎,決不可出任何問題。“成也在添加劑、敗也在添加劑”,這個歷史經驗,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記取,決不能有絲毫的松懈。
第二,要多方開辟利潤源,使企業向綜合效益型發展。當前要注意以下薄弱環節,做好工作:一是要從源頭抓起,在產業鏈上下延伸上下功夫。在大宗原材料供應上,采取與生產者合作、聯合采購、期貨套期保值等辦法,以取得合理價位原料的穩定供應。我們認為骨干企業在這方面的工作力度還不夠。二是要以科技創新帶動創建名牌工程,取得名牌系列的綜合效應。三是要重視飼料行業的現代物流建設,形成第三利潤源。比如飼料業由袋裝袋運為主的舊方式向散裝散運過渡,實施無縫對接,減少環節,提高效率,節約成本,這是增利的一條有效捷徑。四是要建立規避風險的機制。如參與畜牧飼料業的保險、期貨套期保值等。骨干企業要盡快熟悉期貨和保險業務,使操作規范化、制度化。五是要在科學管理上要效益。現在企業管理中,講形式,務虛名,擺花架子,喊空口號等現象比比皆是。有些飼料工廠豪言壯語到處有,規章制度滿墻貼,就是工作不落實,管理粗放,跑冒滴漏甚多。這方面一定要下功夫抓。國外評論家指出:“最好的公司在市場上立足的法寶是經常作X光透視,并讓客戶知道其檢查結果”。我們應當有這種風格。六是要注意資金的運營,積累自有資金,并運籌用好社會資金。這是一個新課題。
第三,要創新投資模式,向聯合經營型發展。要走整合提升,擴大聯合之路,盡量不搞重復建設,而致力于整合資源,提升水平,擴大聯合,以資源的最佳組合,實現最佳效益。
要實現以上轉變,最重要的是要創新機制,實現企業人員的最佳組合,人才的充分利用。人盡其才,是地盡其力、物盡其用的關鍵,是創造社會財富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我們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下的各種類型的企業,應當把以人為本的思想在企業具體化,對待員工要尊重之、重用之、厚待之,把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企業就一定能興旺發達。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