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2265|回復: 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關于創建生豬大市的思考 (轉載)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7-12-14 19:54: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關于創建生豬大市的思考 [ 錄入者:soloman | 時間:2007-12-09 18:53:55 | 作者: | 來源:中國獸藥114網 | 瀏覽:17次 ] 為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做大做強畜牧產業,促進農民增收,根據鄂農辦發[2007]72號文件和全省創建畜牧水產大縣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市委、市政府決定,把優質生豬產業作為全市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點,堅持“市場牽動、小區帶動、協會互動、信貸拉動、政府推動”的原則,突破性發展優質生豬產業,著力打造湖北生豬生產大市。   一、現狀及及問題 (一)現狀 1、生豬產業已成為我市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2006年,全市生豬出欄58.18萬頭,比上年增加2.94萬頭,增長5.4%,全市農村人平出欄2頭,戶平出欄6.32頭,生豬出欄率達194%,畜牧業總產值59651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9.8%;畜牧業增加值34469萬元,占農業增加值的38.2%。畜牧業已成為全市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和農民現金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為創建全省生豬大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生豬專業化生產取得新突破。全市形成了沿江鄉鎮以豬禽為主、山區鄉鎮以牛羊為主的格局。成立了3個生豬協會,網絡養殖戶8000戶。生豬出欄過5萬頭的鄉鎮5個,過8000頭的大村38個,已建成年出欄生豬4000頭以上養殖小區12個,年出欄生豬9.5萬頭,占全年出欄總數的16%,全市年出欄生豬100頭以上的大戶431戶,其中千頭戶18個,萬頭戶1個。 3、產業化發展初具規模。市域內有2400套外來父母代正大畜牧有限公司,有全省唯一、中南五省最大、年出欄1000只種羊的湖北省種羊場,年精深加工100萬頭的宜昌雙匯與我市毗鄰,全市定點屠宰廠12家,年屠宰加工能力100萬頭只以上,初步形成了以加工企業為龍頭,連基地、帶農戶的一體化經營模式。全市從事畜禽養殖有近9萬農戶,從事畜禽販運的車輛達288臺,人員640人,從事畜禽屠宰加工經營的達2200人。 4、科技推廣扎實推進。在全市開展“五種模式”推廣建設,已建畜牧科技示范戶1852戶,在全市范圍內大力推廣了生豬“三料一補”、定期驅蟲、適時出欄、欄圈改造、種草養畜、配合飼料、快速育肥等畜牧實用技術。2006年,豬、牛、羊、禽的出欄(籠)率分別達到194%、57%、192%、300%。目前全市良種公豬存欄常年在200頭左右,波爾公羊存欄常年在60只左右,全市長白公豬配種站達到34個,波爾山羊配種站達到60個,為農戶飼養先進品種,取得好的養殖效益提供了保障。 5、動物疫病綜合防治能力不斷提高。一是建立了較完善的動物防疫、動物防疫監督、獸藥監察和獸醫管理四大獸醫工作管理體系,實現了監檢分離、監免分離、監供分離、執業認證的獸醫工作機制,為依法開展獸醫工作提供了保障。二是加大了重大疫病防治工作領導力度和專項資金投入。各級政府對畜禽防疫工作日益重視并納入政府行為,動物疫病防治資金列入財政預算,保證了綜合防治措施的實施。三是實行了以免疫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發生和傳播。 6、畜牧獸醫服務體系健全。市委、政府十分重視畜牧業,在歷次縣鄉機構改革中,畜牧系統保持穩定,機構不撤,人員不散,并對動物防疫實行政府埋單,全市畜牧系統現有高、中、初級技術人員387人,其中高級5人,中級78人,飼料、獸藥經營門店達123家,年收購1萬頭以上的生豬營銷大戶18戶。 (二)問題 1、生豬龍頭企業少、規模小,輻射帶動能力差,龍頭企業與養殖戶間尚未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機制。生豬產業鏈條短,精深加工產品少,附加值低,在某種程度上,宜都還是一個大的生豬養殖場或生產基地,生豬產品精加工龍頭企業為空白,中介組織、市場體系嚴重滯后,生豬產業各環節中市場風險大、利潤低的飼養環節在本地,而市場潛力大,附加值高的種豬、飼料生產、獸藥生產、產品加工銷售環節都在外地,使我市養豬業發展受外界制約力強,常處于被動局面。 2、生豬飼養規模仍然偏低,規模飼養量不到總量的40%,污染較重。雖然我市生豬人均出欄位居全省第五名,但塊頭少,總量低,今年宜昌市年出欄超70萬頭只有枝江市、夷陵區。養殖污染治理措施不到位,養豬業還沒有從高效益、低污染中找到最佳結合點,治理的辦法不多,模式研究、效益比較、試驗推廣還沒有引起普遍重視。 3、發展生豬生產的資金缺乏。由于農戶投入能力弱,只能維持簡單再生產,養豬業發展難以形成規模,形成氣候。同時,畜牧基礎設施投入嚴重不足,良種繁育、疫病預防、控制、監測手段落后、設施老化、科技推廣經費嚴重缺乏,難以適應養豬業發展的新要求,嚴重制約著生豬產業化的發展。 4、生豬品牌優勢弱,質量不優,畜產品安全隱患大。宜都大白豬影響力小,新品牌有待進一步開發。一方面,豬瘟、五號病、藍耳病等烈性傳染病尚未消滅;另一方面,生產、銷售、使用含違禁化合物成份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的現象屢禁不止。生豬標準化生產及疫源追溯體系嚴重滯后。   二、目標及任務 (一)全市生豬的發展目標:到2010年,全市出欄優質肉豬達到80萬頭,全市生豬加工能力達到60萬頭,交易生豬100萬頭以上,把宜都建成全省具有影響力的生豬良繁基地、優質肉豬生產、銷售、加工、出口基地,使生豬產業成為全市農村經濟的主要特色產業。分年度發展目標為:2007年,生豬出欄64萬頭,母豬存欄2.2萬頭;2008年, 生豬出欄70萬頭,母豬存欄2.6萬頭; 2009年, 生豬出欄75萬頭,母豬存欄3.2萬頭; 2010年, 生豬出欄80萬頭,母豬存欄4萬頭。 (二)主要任務 1、大力實施 “十百千萬”生態養殖工程。“十”的目標是:全市新建10個年出欄生豬5000頭以上的市級標準化養殖小區,到2010年,全市標準化養殖小區達到22個;全市共建10個100頭以上規模的外血緣母豬繁殖場。“百”的目標是:每年新發展年出欄百頭以上生豬養殖戶200戶,到2010年,全市達到1200戶。“千”的目標是:每年新增年出欄千頭以上生豬養殖場5戶,到2010年,全市達到38戶。“萬”的目標是:建省級標準化養殖場或新建萬頭養豬場,全市達到3個。 2、切實抓好自繁自養。以生豬“三群一站”建設為重點,鞏固擴大正大畜牧、望城崗養豬場、市畜牧良種場核心群建設,新建2個600頭以上規模的外血緣原種豬場,新發展10個100頭以上規模母豬養殖場,帶動千家萬戶母豬養殖戶的生產群建設,完善10個人工授精站建設。要下大力氣抓好母豬生產,保護母豬的生產能力 ,實行母豬保險,避免市場波動的沖擊。要加強對飼養母豬戶的技術指導,提高母豬飼養管理水平。抓好生豬“515”自繁自養模式的推廣,年內達到4000戶。 3、進一步抓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一是堅持財政補貼,春秋兩季集中防疫,全市免費財政埋單。市財政每年預算安排春秋兩季動物防疫經費165萬元,并隨著畜牧業發展逐年提高。切實抓好豬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藍耳病等重大動物疫病的季節性集中免疫和日常補免工作,確保免疫密度達到100%,免疫抗體合格率達到80%以上。二是穩定村級動物防疫員隊伍,加強127名村級動物防疫員的管理和技術培訓,實行百分制考核,按得分多少兌現防疫員工資,調動防疫人員工作積極性。三是完善強制免疫責任追究制度,把政府包密度、部門包質量的動物防疫雙軌制落到實處。因免疫問題發生疫情的,嚴格實行責任追究。 4、不斷健全技術服務支撐體系。一是按照鄂政發[2007]3號《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要求,將市畜牧獸醫體制改革到位。穩定市鄉兩級畜牧獸醫隊伍,開展繼續教育培訓,繼續教育培訓經費按鄉鎮畜牧獸醫服務中心和村防疫員每人每年500元標準由市財政負擔,市畜牧局具體組織實施。二是進一步完善生豬“三群一站”推廣體系,健全市、鄉、村上下貫通的生豬改良網絡,對現有的生豬配種站、人工授精站進行規范管理。三是建立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強化投入品監管。加強對養殖環節禁用藥、限用藥和休藥期規定執行情況的檢查監督,建立健全農戶養殖檔案,加強生豬標準化技術規范的宣傳推廣和普及。四是加強監測和信息引導,及時應對化解市場風險。進一步完善生豬價格的月報制度,建立健全生豬生產的統計、監測制度,加強信息發布和預警工作,加強趨勢分析,及時提出應對措施,引導農民正確認識市場形勢。五是對年出欄生豬100頭以上的養殖大戶,由市鄉兩級共同建立專門檔案,安排技術人員實施“一對一”的服務。 5、全面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廣泛宣傳《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采取設立風險資金、保護價收購、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引導農戶之間建立更為緊密、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到2010年,全市扶持生豬專業合作社20家,培植百名生豬營銷大戶,建成年交易100萬頭以上的生豬交易市場和年屠宰30萬頭的生豬生產線,初步建立起以生豬調運、定點屠宰場為中心,以集貿市場、連鎖超市、便利店為基礎,形成布局合理、輻射力強的生豬市場體系。 6、積極爭取實施畜牧項目。要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畜牧項目,以項目促進畜牧業結構調整,推進標準化和規模化養殖,轉變畜牧業經濟增長方式。2007年,重點抓好農業部鄉鎮獸醫站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動物檢疫監督設施建設項目的實施,力爭畜牧大市、石漠化治理、現代畜牧業示范、標準化養殖小區等項目進入國家、省級項目籠子,依靠項目促進發展。 三、主要措施 (一)廣泛宣傳,深入發動,為創建工作營造濃厚氛圍。 要利用廣播、電視、標語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創建全省生豬大市的重大意義,使之達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人人議創建”的目的。各鄉鎮在全市動員會后,要及時召開本鄉鎮動員大會,每個鄉鎮內至少刷寫或張貼3—5條標語,定期出動宣傳車,進行巡回宣傳。行政村要利用高音喇叭、群眾會等形式配合鄉鎮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畜牧部門要以印發技術宣傳資料、聘請專家作報告等方式進行宣傳。新聞、宣傳部門要在電視臺設立專欄、制作專題片、公益廣告等多種方式進行宣傳。通過宣傳,在全市上下營造多方關注和廣泛參與創建的濃厚氛圍。 (二)以點帶面,強化示范,促進養殖方式轉變。 一是要推行標準化養殖示范。每個鄉鎮每年至少建成1個規模養殖示范場或養殖小區,每個村每年至少發展5個年出欄50頭生豬養殖大戶。按照現代化養殖方式的要求,加快養殖方式轉變,實現生產方式“由院到園”、養殖方式“退村入區”、經營方式“由散到整”。新建養殖小區和規模養殖場必須符合規劃,對養殖小區實行“六統一”管理,即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品種、統一用料、統一用藥、統一防疫、統一銷售。 二是要開展市直部門及畜牧技術人員幫建示范。按照市委、市政府幫包責任制的要求,幫包責任單位和畜牧技術人員要深入所幫包的鄉鎮、龍頭企業、養殖小區、示范村、養殖示范場進行調查研究,幫助鄉鎮理清思路,制訂畜牧業發展規劃,解決在資金、項目、用地、水電路配套、品種引進、技術、產品銷售、污物處理等方面的實際問題。按照幫包的目標任務,“十一五”期間,在所幫包的鄉鎮分別幫建1—2個養殖小區、示范村和規模養殖場。 三是創新模式示范。積極探索推廣生豬產業化發展模式,完善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扶持生豬“150”模式、“500” 模式、萬頭養殖小區發展,認真落實國家、省能繁母豬的飼養補貼政策和保險政策,發揮養豬合作社的作用,促進生豬生產的大發展。 (三)健全網絡,完善體系,為創建工作提供技術和服務保障。 要以創建全省生豬大市為契機,以實現養殖高效化為動力,結合畜牧獸醫體制改革,加快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畜牧執法、技術服務、良種推廣、飼料開發等綜合服務體系建設。 一是要完善疫病防控體系。疫病防控事關養豬業的成敗。目前生豬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較高,要進一步完善動物防疫責任體系和技術服務體系。加快推進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市級獸醫行政管理、行政執法和技術支持工作體系,完善市、鄉、村三級動物疫病防控網絡。防疫、檢疫、技術推廣等“以錢養事”經費要專款專用。要落實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措施,保障動物疫病監測、預防、控制及撲滅等工作需要,重大動物疫病常年免疫密度達到100%。 二是要完善畜禽良種繁育推廣體系。加大畜禽良種引進、繁育和推廣力度,加強畜禽改良站點建設和規范化管理。“十一五”末,全市建成標準化改良站點50個以上,使市有中心、鄉有站、村有點的“塔型”畜禽良種繁育推廣體系更加完善,畜禽良種供應要達到基本自給,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 三是要加強飼料生產與管理。充足、安全的飼料是養殖業快速發展的基礎。要加強飼料監管,嚴把飼料質量關。鼓勵支持飼料加工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整合飼料加工企業。加快綠色飼料加工項目建設,鼓勵飼料知名品牌落戶我市,開設專賣店,積極探索飼料加工企業與畜產品加工企業、養殖基地實行產銷合作的機制和途徑,大力發展飼料工業產業化經營。 四是要完善生豬市場服務體系。要建立各類畜牧業經濟組織,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降低農戶經營風險。“十一五”末,全市要建成各級區域性和專業性中介機構、生豬合作社20個以上。要采取掛、靠、聯等方式,積極尋求與雙匯等畜產品加工企業集團合作,通過引進人才、技術,借其品牌,用其網絡,快速提升我市畜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 (四)創新機制,狠抓落實,增強創建工作的發展動力 面對生豬業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必須加大機制創新力度,激活發展主體和各種要素,著力構建以市場為導向、高效靈活、適應現代養豬業發展的新機制。 一是創新投融資機制。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支持。農業綜合開發、扶貧、財政等支農資金要重點支持生豬產業化龍頭企業。金融部門要增加對生豬養殖貸款的投放額度,對新建的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和入駐小區養殖戶,銀信部門要優先發放貸款;市級以上(含市級)生豬產業化龍頭企業所需的生豬收購資金,在取得省農發行貸款資格認定后,市農發行要納入貸款支持范圍,實行封閉管理;市信用擔保機構要把擔保業務的重點放在支持生豬生產和基地、養豬大戶的發展上。積極引導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投資興辦生豬企業,鼓勵和支持各屆人士積極投身到全民創業活動中來。要進一步利用好市委、市政府給予的好政策,創造的好環境、好條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廣泛吸引外商來我市投資興辦規模養殖場、養殖密集區和豬產品加工企業,努力在生豬龍頭企業引進上實現新突破,加快生豬產業化進程。 二是創新產銷銜接機制。通過直接投資、參股經營、產銷直掛等多種形式,大力推廣“反租承包”和“公司+基地+養殖場(小區)”等模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使廣大養殖場戶更多地分享產業化經營成果。積極引導養殖場(小區)按照畜產品加工企業和市場準入制的要求,大力發展訂單畜牧業,努力實現產銷對接。加快畜牧業經濟合作組織發展,充分發揮其在市場開發、技術信息服務、行業自律等方面的作用,不斷提高畜牧業的產業化水平。 三是創新激勵機制。不拆不扣落實市政府出臺的關于創建全省生豬大市的十類政策,對在組織生豬發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各鄉鎮也要出臺相應政策,對發展生豬生產好的村組戶,實行獎勵,全市要開展“十大生豬飼養(營銷)大戶”、“十個生豬示范村”評選活動。 四、組織領導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市委、市政府成立生豬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市長莊光明任組長,市委常委、市委副書記李進新,市委常委、副市長盧斌,市長助理袁道海為副組長,市直相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為成員,負責全市優質生豬產業發展規劃、組織實施和協調處理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處理創建生豬大市的日常工作。各鄉鎮也要成立相應機構,由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班子成員各抓好一個示范點,確保全面完成目標任務。實行市直部門定點聯系鄉鎮優質生豬產業發展工作制度,市直部門聯系點具體抓好一個示范點,共同推動優質生豬產業發展。 (二)協調配合,搞好服務 市畜牧局要切實加強基層技術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提高基層畜牧獸醫人員的業務素質,加強對生豬飼養戶的生產指導和技術培訓,提高其科學養殖和管理水平;要嚴把生豬引種關,實行引種報批制度,嚴格鑒定豬種,嚴禁不合格品種流入我市;對良繁場的種豬逐頭建立檔案,對仔豬流向實行嚴格登記備案,確保生豬品質純正。畜牧、經商、質監、工商、公安等部門要大力整頓和規范飼料、獸藥市場的經營秩序,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獸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的違法行為。財政、發改、農業、扶貧、國土、建設、信用社等部門要積極支持優質生豬產業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宣傳、廣電部門要加強對發展典型的宣傳報道,為全市生豬產業發展營造良好氛圍。各鄉鎮要積極為生豬養殖業主和農戶解決具體問題,切實搞好產前、產中、產后服務。 (三)加強管理,嚴格考核 全市開展創建大鄉大鎮活動,以五項指標為主,實行百分制考核:一是總量指標。以鄉鎮為單位,年出欄生豬4萬頭以上(20分),出欄量比上年增長增長10%以上(10分)。二是人均指標。農村人平出欄生豬2.2頭以上(20分),出欄率較上年增長10%以上(10分)。三是規模養殖指標。規模養殖占總出欄的40%以上(10分)。四是養殖治污指標。規模養殖治污實現達標排放,無集體上訪或個人重復上訪現象(10分)。五是效益指標。畜牧業增加值占第一產業增加值40%以上(20分)。考評數據以統計局的法定數據為準。采取量化考核到項、綜合考評、按分排序的辦法進行綜合考評,對排名前列的鄉鎮處,市政府予以通報表彰,授牌并實行“以獎代補”。市委督辦室、政府督辦科每半年對全市創建工作督辦檢查一次,并發通報,創建工作的成效納入效能考核。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7-12-14 20:42:15 | 只看該作者
    事是好事,還要從實際出發,科學論證。
    板凳
    發表于 2007-12-25 19:28:41 | 只看該作者
    覺得措施還不夠完善,說錯請別怪。
    地毯
    發表于 2007-12-25 22:47:59 | 只看該作者
    環境污染嚴重............ 還是養雞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1 12:00,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化县| 瓮安县| 和顺县| 泰宁县| 张家川| 北辰区| 浠水县| 西盟| 雷州市| 平顶山市| 宜州市| 武穴市| 天气| 华阴市| 大姚县| 东城区| 汝阳县| 青龙| 福建省| 仙桃市| 剑川县| 淮阳县| 永州市| 巧家县| 沂水县| 香河县| 贺兰县| 古丈县| 白山市| 丰台区| 铜山县| 武邑县| 汝州市| 行唐县| 达拉特旗| 桃源县| 汶川县| 黔东| 双柏县| 射洪县| 富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