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價格高企仍難回頭 產業升級勢在必行
[ 錄入者:soloman | 時間:2007-12-09 18:31:30 | 作者: | 來源: | 瀏覽:9次 ]
10月下旬以來,隨著國家加大對生豬生產的扶持力度,國內生豬生產在寬松的市場環境、豐厚的利潤回報中得到了發展。雖然目前農村養殖專業戶和散養戶生產積極性較高,城鄉市場豬肉供應充裕,但肉價走勢在經過短暫的下探后,再度掉頭向上。
綜合分析,導致當前肉價上漲的原因正在發生變化,盡管生豬生產和肉價變動趨于良性,但仍存在成本推動生豬價格居高不下、價格異動加大市場風險、比價關系變化和物流梗阻等促動漲價的因素。據此判斷,高肉價在明年元旦、春節前甚至更長的一個時期內,還難以轉勢回調。
湖南是第二大生豬大省,年出欄生豬7000萬頭左右,數量僅次于四川,其肉價的市場表現具有代表性。據記者調查,目前長沙市場超市“五花肉”(肥瘦參半豬肉)售價,一般維持在9.3元/500克的水平,肉檔供應充足。此外,超市精瘦肉、排骨等肉食,貨源也非常豐富。而在城市集貿市場,攤檔零售以瘦肉為主的無骨統鮮肉,一般在12.6元/500克左右。
從今年肉價變動情況看,當前的市價低于前期創造的歷史高位,但與10月份一度回調的肉價相比,又上漲了不少,而且最近還呈現一定程度的加速。湖南省物價局價格信息中心11月29日披露,湖南市場11月16日至22日良種豬、土雜豬、良種仔豬、土雜仔豬全省平均價格分別為743.5元/50公斤、725.56元/50公斤、19.5元/500克、15.21元/500克,比11月中旬前五天分別上漲2.58%、2.79%、3.61%、3.68%。同期,鮮豬肉全省集市、超市平均價格分別為12.54元/500克、12.68元/500克,較11月中旬前五天漲幅均超過1.7%。
與今年上半年肉價開始飚升時的情況不同,湖南市場貨源充足,農村養豬積極性很高,疫情也不明顯。在長沙市附近的養豬大縣--寧鄉縣,記者參觀了當地舉辦的一個薈萃全國各地良種豬的展示活動。從事養豬業的“五哥農莊”農民肖少紅說,如今一頭生豬出欄后,市價能達到700元/50公斤,寧鄉農民養豬積極性是最近五年來最高的。另據物價部門了解,即使在前些年因為城市發展,養豬越來越少的寧鄉縣城郊鄉關心村,全村1/3的農戶如今全面恢復養豬,養殖規模在200頭以上的達6戶。村里農戶彭鐵權去年飼養生豬近150頭,虧了2萬多元,而今年養豬200多頭,目前已獲利4萬多元。預計到明年春節前,可以穩賺8萬多元。彭鐵權目前正打算明年把生產規模再擴大1/3。據測算,長沙市今年生豬出欄將達到1500萬頭,生豬養殖戶利潤將達到近6億元。
上述情況的出現,很顯然是國家和地方政策扶持開始奏效。據農業部門統計,截止到10月份,長沙對全市飼養了能繁母豬的2.2萬戶農戶,發放補貼資金2266萬元。能繁母豬投保、良繁體系建設、國家生豬調出大縣獎勵等財政投入大量增加,極大地提高了農民和專業養殖戶的生產積極性。據統計,長沙市生豬出欄一季度206.86萬頭,二季度323.64萬頭,三季度528.43萬頭。目前母豬存欄47.01萬頭,同比增長11.77%。生豬總存欄量在495萬頭左右,為今年最高水平。
肉源充足,肉價何以不降?從中國“生豬調出百強縣”的長沙縣、寧鄉縣、瀏陽市、望城縣四縣市的情況看,豬價維持高位并且仍具上漲動力,原因包括如下四個方面。
一是成本推動生豬價格居高不下,肉價短期內難以回落。11月16日至22日,湖南市場飼料價格在上漲。豆粕全省平均價格分別為3.84元/公斤,較11月14日上漲2.95%,比去年同期上漲49.42%。而縱觀1-9月,國際市場糧食現貨、期貨價格比去年同期分別上漲25.6%、36.7%,小麥、玉米現貨、期貨價格都有大幅上漲。國內市場與之同步,10月份豆粕、麥麩平均零售價格分別比5月份漲18.11%、8.06%,比去年同期分別上漲24.48%和12.61%。受國內大豆減產預期影響,特別是在國內外農產品價格總體處于上漲階段的大背景下,后期飼料價格將保持高位運行。10月份,湖南每頭豬生產成本已經達到700元左右,比7月份上漲150-200元,漲幅近60%。高成本支撐高肉價的局面,在明年元旦、春節前難以改變。
二是對市場風險的預期制約生豬供應量超過“臨界點”。過去的幾年里,生豬價格持續低迷,加上藍耳病一度蔓延,許多養殖戶血本無歸,農村生豬養殖元氣大傷。許多養殖戶還沒有緩過神,豬價卻掉頭創歷史新高,幾個月翻了兩倍多,最高達到740元/50公斤。由于豬價高企,很多新投資養殖場開始出現,生豬供應量在增長。但很多養殖戶目前又在擔心,一旦超過市場臨界點,價格又將下降,導致投入“吃套”。在這種心理預期下,市場供應量反而難以出現快速增長,謹慎增長的養殖投入,可能導致肉價在高位穩定。
三是比價關系變化影響豬價。物價部門調查數據顯示,在農副產品價格形成的常年機制體系中,豬糧比價一直維系著相對的平衡和穩定,保持在5.5∶1的水平。但今年以來,由于豬肉價格暴漲,現已達到8.5∶1左右。目前,望城縣一農戶種植優質晚稻10畝,獲利4000元。加上早稻收益,全年辛辛苦苦獲利接近7000元,這僅相當于飼養15頭豬的收益。勞動力的付出與回報,明顯不成比例。在此背景下,市場“無形之手”將調整這種扭曲的比價關系,其結果目前看可能性較大的是糧價上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1月16日至22日,湖南市場與豬飼料用糧掛鉤最為緊密的早秈稻收購價格整體上調。雖然周漲幅只有0.01%至0.03%,但漲勢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在市場自發修復豬糧比價關系的過程中,生產成本已經上升的豬價也可能因此變得更難以下跌。
四是因為柴油短缺導致的物流梗阻對豬價影響可能變大。11月26日至29日,記者在京珠、上瑞、滬昆等高速公路上看到,從10月底以來南方各省均已嚴重的“柴油荒”沒有得到緩解。這種局面,對生豬、蔬菜運輸帶來的沖擊很大。生豬長途運輸,運費猛增,時效性很差。在這一時期,很多地方特別是沿海很多城市肉類供應,受氣候、需求等因素影響,非常依賴外地資源填補缺口。物流不暢,肉價維持高位甚至繼續上漲,有了一定的基礎。
專家認為,今年CPI快速上漲,主因源于食品,屬于結構性上漲而不是全面上漲。而在食品類價格上漲中,肉價又是主導因素。如果肉價能夠穩定,后市供應有保證,則即使糧價出現一定程度的上漲,來年食品類價格上漲對CPI的影響,全年大約只有1%,這樣,假定國家將明年CPI漲幅控制在4%,將為理順價格偏低的資源要素市場騰出了3個百分點左右的空間。因此,防止肉價過快上漲,意義非常深遠。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當從產業升級、技術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來加以解決,這主要包括:
一、生豬養殖業要“升級換代”。應該積極推廣養殖小區模式,積極為養豬散戶與龍頭企業牽線搭橋,推行按訂單養豬,同時示范性推廣“豬-沼-果”“豬-沼-魚”等生態養殖模式,實行養豬業“規模化、標準化、科學化、生態環保化”,此舉既能提高養豬業的綜合效益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又能增加農民收入。
二、盡快促使生豬及冷鮮肉及其制品運輸通暢。當前,除了盡力增加在南方各省的柴油資源投放和維護零售市場秩序、打擊柴油囤積居奇外,還應考慮對生豬及豬肉運輸給予補貼。在需要調入肉源的大中城市,目前正在廣泛推行的油價補貼,卻把生豬、豬肉運輸排除在外,這樣既不利于保護流通環節和農村生產者的合理利益,也對穩定肉價不利,應該加以調整。
三、加強生豬飼養防疫隊伍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首先要穩定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推廣人員,加快人才培養。其次是畜牧防疫部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對重要疫情的發生要做到“三即時”,即時監控、即時跟蹤、即時防疫,以降低災損。
四、財政大投入的同時還必須構筑長效機制。首先,價格監管部門要利用其自身優勢,了解和分析國際、國內相關行業、相關產品成本變動及價格走向等信息,即時向養殖戶提供豬肉及飼料市場價格、生豬生產形勢分析、豬肉供需情況動態,利用較為準確的市場信號,科學地引導生豬生產。其次,政府每年可利用現有的價格調節基金專門劃撥一部分資金建立豬肉價格風險儲備金。在市場價格過高時,集中財力組織貨源,平抑物價。在市場價格過低時,利用這部分資金對養殖戶予以適當補貼,以保證養豬業的合理收益,防止過去血本無歸的現象重演。這樣政府調控市場的作用和能力將大大增強。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