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縣在農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結合山區實際,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在重點鄉鎮、重點村專門劃出土地作為種養小區,解決農民發展規模種植養殖用地問題;在資金支持上,實行以獎代補,對存欄淮南豬300頭以上或家禽1萬只以上的養殖戶,獎勵3000—5000元;對建設30立方米以上沼氣池,推廣“牧—沼—菜”循環發展模式的畜禽養殖戶獎勵3000元;對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產地和產品認證的種養戶及成績突出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獎勵1—2萬元;縣財政每年拿出100萬元作為貼息,縣農聯社每年拿出100萬元專項信貸資金支持農民發展“特色農業”。 至目前,該縣已發展大棚蔬菜2600多畝,香菇800萬袋,花卉5000畝,山野菜2萬畝,中藥材1萬畝;發展優質板栗34.5萬畝,銀杏4萬畝,油茶5.2萬畝,林業年產值8.05億元;建成淮南豬、本地肉牛、本地土雞、槐山羊等養殖小區20多個,發展各類規模養殖場戶860戶,畜牧業年產值4億多元。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