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啄癖又稱惡食癖、異食癖,是指雞群中互相啄食,導致外傷、死亡或生產能力下降,是雞的一種常見病。
病因:
啄癖發生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為飼養管理因素和營養因素的:
1、育雛室燈泡過低,過亮,雞群密度過大;個別雞只的外傷,出血,不同品種,膚色,毛色的雞突然混養在一起等。
2、飼料中食鹽含量不足;鈣、磷、鋅缺乏或比例不當;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不足,VD和葉酸不足,粗纖維成分不足,長期使用某種抗球蟲藥等。
癥狀:
因病因的不同,臨床表現各異:
1、啄肛癖:多見于雛雞和患雞白痢的產蛋雞。直接原因在于雞的努責引起其它雞去啄食它的肛門。凡是引起雞肛門異常或病變的原因,如出血等,都可造成啄肛的發生。
2、啄趾癖:多發于雛雞和青年雞。由于喂料不及時或缺料,導致雞因尋找食物而誤啄腳趾造成。
3、啄羽癖:多發生于產蛋雞,特別是高產蛋雞。因飼料中缺硫、鈣、VB12等以及體表寄生蟲如螨、虱等引起。
4、食卵癖:常見于產蛋高峰期的母雞,多與產軟殼蛋,薄殼蛋或無殼蛋并發。多數因缺鈣和蛋白質引起。
5、異食癖:多見于青年雞和成年雞。雞啄食墊料、水泥,石灰或糞便等。
防治:
雞群發生惡癖后,應馬上采取措施予以糾正,并找出原因,徹底根除,否則一旦形成習慣惡癖,糾正十分困難。防治辦法為:
1、斷喙、7日齡首斷,70日齡再修喙1次,下喙要比上喙留得長一些。
2、供應全價平衡飼料,滿足雞對多種必需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要。
3、定時供料、供水,飼養密度要適宜,保持適度照明,良好通風。
4、及時治療體表寄生蟲及其它疾病。
5、發生啄癖后有針對性地采取下列措施:
①日糧中加1-2%氯化鈉,連用2-3天,同時保證充足飲水;或日糧添加生石膏,0.5-1克/只雞,連用3天;或日糧中添加2-3%羽毛粉或0.2%蛋氨酸,連用7-10天,對啄羽癖等有良效。
②肌注VB12,每天10毫克/只雞,同時用0.05%硫酸亞鐵拌飼,連用3-7天。
③發現被啄雞和啄食雞及時挑出,隔離飼養,肛門抹上紫藥水,可有效防止再次被啄。
④于雞群頭部吊上蔬菜、青菜等其它異物,轉移注意力。或將舍內燈泡改成紅色的,使雞看不出被啄傷的紅色,可以收到一定效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