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區打造出欄百萬頭全國生豬養殖大縣
雖說離小豬出欄還有10多天,可廣安市廣安區小井鄉養豬大戶蔣青富早忙開了,他要為武勝縣養豬業主前來收購仔豬做準備。從年初到現在,蔣青富家已出欄了1000多頭育肥豬?!拔疫@個6畝多大的豬場是政府幫我解決的呢。建場時還幫扶了我1萬多元。”11月10日,蔣青富提起黨委政府給予的關懷就激動不已。
據區畜牧局局長蔣大露介紹,廣安區連續三年保持了出欄百萬頭生豬的記錄,去年,全區出欄生豬119.53萬頭,實現生豬產值9.6億元,生豬產業拉動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20元,養豬戶家家有了“小銀行”。今年,全區預計可出欄生豬126萬頭。
養豬經念起來
長期以來,廣安區農民就有養豬的傳統,可養豬戶們并沒有因此走上富裕之路。2005年,現任廣安區委書記的蘇利明來到了該區。到任之初,他走村串戶,征求意見,在調查研究后說:“有效解決“三農”問題,就必須結合實際,創新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思路,跳出“就糧食抓農業、就農業抓農村”的思維定勢,大力發展畜牧業。我們廣安區就得念養豬經?!碑吘?,該區在生豬發展方面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有飼養基礎,有飼料保障,有市場信譽。
認識到這些比較優勢之后,廣安區調整了種養業投入比重,開始大力發展生豬產業。很快,一系列關于養豬的文件相繼下發。此時的蘇利明也在區三級干部會上主動提出:要當全區最大的“豬倌”———廣安區生豬產業發展組長。該區的領導干部們下決心,要通過發展生豬產業,改變廣安區貧困的面貌。
“龍頭”帶活產業
結構調整口號喊了幾年的廣安區,養豬業雖年年刷新歷史數字,但步子跨得過小,收益始終徘徊不前。農民一家一戶散而小的養豬特點和規模無法找到銷售市場,因此“憋豬”現象嚴重。
何以造成“憋豬”?就是缺少有規模的“龍頭”加工企業所致。蘇利明強調“養豬業的發展,決不能就養豬來談養豬,而是要通過抓加工業來拉動養豬業”。此后,廣安區又把著眼點從抓生豬養殖轉到抓工業上,轉到抓畜禽產品特別是生豬的精深加工上。
蘇利明幾下當時富源食品有限公司,優惠的政策、誠摯的感情、莊重的承諾,使該肉食加工公司不斷壯大。如今,公司年可加工生豬50多萬頭,其主要產品分割肉已遠銷至重慶、香港、澳門等地。更可喜的是它拉動了上萬農戶養豬,使廣安區養豬業上了一個大臺階。
“龍頭”的“輻射”,使規模養殖的建設步子加快了。目前,廣安區年出欄10頭到1000頭的養豬戶有8443戶,年出欄1000頭以上的商品豬場有72個;發展生豬基地鄉鎮22個、生豬養殖專業村90個、生豬養殖小區48個、生豬專合組織39個。如今,有了加工企業的牽動,廣安區“憋豬”已成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