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農家婦女不善言辭,但是黃強英卻是個例外,談起11年來在養豬路上所經歷的風風雨雨,她如數家珍似的向記者道來。
今年已屆不惑之年的黃強英出生在靈山縣陸屋鎮教坪村, 談起自己的養豬經歷時,這個見過風雨、經歷大浪的能干婦女心情一下子黯淡起來:1979的大年夜,久未能沾葷的妹妹、<--ADV_CONTENT-->弟弟狼吞虎咽吃豬肉的情景又歷歷在目,至今仍令她震撼著。
苦心人天不負
都說窮人孩子早當家。黃強英剛滿11歲那年,父親撒手離開了她們姐弟5人,而又在此時,屋漏偏遇連雨天,承受不了這個沉重的打擊,母親撇下了他們姐弟遠走他鄉足足“躲”了兩年。在這兩年里,是她和姐姐用柔弱的雙肩扛起了這個瀕臨破碎的家。黃強英的童年在11歲時就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超負荷的成人式的辛苦勞作——犁田、耙地、插秧、種菜……黃強英說,在那段灰色的日子里,她腦子里最強烈的欲望就是:吃!她要養很多很多豬,讓弟妹們吃個夠。就是這個簡單的理由,開始了她的養豬生涯。 1996年春,黃強英到經商的姐姐家借了1萬元作養豬資本,可是建了豬舍和買了仔豬后,資金已所剩無幾,只好靠回收泔水和撿黃菜葉作豬食。從此,她每一天都騎著自行車來回奔走,去屠宰場回收泔水,到市場撿黃菜葉。春夏秋冬風雨無阻,這一奔走就是7年。黃強英說:“剛開始時覺得自己像個乞丐,運泔水和撿黃菜葉的時候,總感覺到身后有一雙雙眼睛在嘲笑自己?!笨墒菫榱松钏€得天天重復著同樣的行動。黃強英深刻地記得,那是1999年臘月里的一天傍晚,她像往常一樣拉泔水趕回家時,走到那段沙很厚的泥路時不小心摔倒了,她的腳被扭傷、手擦傷后流著血,油膩的泔水還灑了她一身,冷風吹過凍得她直打哆嗦……
自己摔倒自己爬起來并繼續趕路。艱苦的歲月煉就了黃強英堅強的個性。黃強英直面嘲笑,也挺直了自己的腰桿。在那段來回奔走的日子里,黃強英還認真地學習養豬技術,了解了豬的習性,弄懂了豬各個生長期的特點,知道了怎樣防治豬的各種常見疾病?!疤斓莱昵凇?,2000年,黃強英靠養豬不僅還清了所有的債務,還盈余3萬多元。
風雨過后是陽光
靠執著挖到第一桶金后,黃強英的養豬業越做越大:2001年春,黃強英從貴港的“龍寶集團”引進二元雜母豬,由于二元雜母豬雜交后所生產的三元雜商品豬比普通肉豬的生長速度快,瘦肉率高,頗受消費者的青睞,成為顧客的搶手貨,這一年她盈利近10萬元。2002年,黃強英結束傳統養豬方法,走出“仔豬培育+飼料經營+肉豬養殖”的模范養殖道路,肉豬養殖存欄量突破100頭……到今年,黃強英的豬場平均每個月出欄一批生豬,且每批至少10頭,已獲利潤近20萬元,現在還有近百頭生豬存欄。養豬富裕起來的黃強英蓋起了一棟三層占地150平方米的樓房,現在正在火熱的裝修之中。(記者 陸崇林 通訊員 黎小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