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西頻道11月27日電 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日前在廣西南寧舉行的全國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負責人培訓班開班儀式上指出,隨著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的深入推進,農業產業化呈現出由快速發展向創新提高轉變的新態勢。
一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功效日益彰顯。龍頭企業充分發揮資本、技術、信息和市場等優勢,通過村企對接、村企互動等不同方式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支持農業生產,帶動農民增收。
二是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排頭兵作用更為突出。龍頭企業結合自身發展需要,積極引進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設施,成為強有力的科技創新主體;大力發展精深加工,拓展產業鏈條,為優化產業結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奠定堅實基礎;注重提升產品檔次,創建農業品牌,壯大經營規模,提升農業綜合效益與水平。
三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功能不斷增強。農業產業化經營積極適應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農產品消費需求多樣性,對基地實行車間式標準化管理和服務,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構建了重要的產業組織基礎。當前,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已經成為各類產業化組織更自覺、更主動的行為目標和價值追求。
四是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的步伐日益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扎根農村、面向農戶,依托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有效實現了我國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對接,不斷豐富著農村經營主體的結構層次。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多層次、多功能、多元化的產業化經營已發展到新的深度和廣度。
五是利益聯接機制漸趨完善。越來越多的龍頭企業認識到,要打造知名品牌、抗御市場風險、提高企業競爭力,必須通過與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關系,發展優質穩定的原料生產基地,產業化利益聯結機制正朝著多種形式、多樣化和緊密型方向發展。
六是跨區域發展產業化經營初具規模。突破區域界限,在更廣闊的范圍尋求發展空間、優化配置生產資源是跨區域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內在動力。近年來,一些龍頭企業積極由本地向省外、國外發展,2006年有2080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從事跨區域經營,區域經濟合作日趨活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