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畜牧總站9月份對全國20個省區的調查顯示,后備母豬增長過快,同比增長105.7%。全國畜牧總站站長谷繼承日前表示,后備母豬比例偏大,仔豬大量增加,若供應過剩必將導致價格下跌,需警惕又一輪惡性循環。
據了解,9月份,全國畜牧總站對全國20個省區進行調查,發現后備母豬增長過快,同比增長了105.7%,環比增長31.8%。在許多地區,后備母豬占母豬的比例偏大,后備母豬與能繁母豬的比例在一些地區甚至已接近1∶1。
谷繼承表示,后備母豬比例偏大,就會導致明年下半年,仔豬的供應量大幅度增加,有可能造成過剩。而過剩必然導致價格下跌,價格下跌就必然影響農民的養豬積極性,宰殺能繁母豬的現象又會發生,從而引發又一輪的惡性循環。
由于當前出欄肉豬的價格較高,養豬有賺頭,農民的養殖積極性調動起來了,補欄也較多。如果幾個月后出欄增多,價格下跌過大,會不會加大農民養豬的風險?
對此,谷繼承表示,據農業部對國內450個縣的定點調查,9月份,除飼料原料繼續高價位運行外,仔豬價格也居高不下,一般一頭仔豬500元,高的達到800元,僅仔豬一項就占到現在一頭肉豬價值的60%,加上持續上漲的飼料成本,使得生豬生產變得更加脆弱。現在補欄的仔豬,出欄時生豬收購價格稍有回落,效益就會明顯下降,如果回落幅度大一些,就可能出現虧損。
保障市場供應最終落腳在養豬戶的生產積極性上。谷繼承認為,效益是關鍵,因此必須保證養豬戶有較好的生產效益,才能保證養豬戶的積極性不受損傷,穩定生豬生產。
此外,養豬戶要獲得好的效益,除價格穩定外,還應有一個好的生產環境,降低生產成本,才能在合理、穩定的收購價格下獲得合理的效益。谷繼承說,現在政府已經注意到了這一點,已經從畜牧業用地及融資等方面進行調整,而需要花大力氣的是在理順流通環節、降低養殖成本。
對于近段時間以來,政府不斷出臺扶持生豬生產的政策,谷繼承表示,如果單靠政府的補貼來提高生產者的積極性,可能不會長久,應該通過市場規律來提高生產者的合理效益。政府的扶持是應該的,特別是在特殊情況下,采取一些特殊的激勵政策,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最終還得依靠市場。就當前而言,就是要穩定住生豬的收購價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