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昨天發布的監測報告顯示,上周(11月19日到11月23日)全國36個大中城市豬肉(精瘦肉)集市平均零售價格為每500克12.97元,比上期(11月12日到11月16日)上漲0.62%,這已是豬肉價格連續第四周上漲(11月27日京華時報)。
豬肉價格已經是敏感性話題,“豬肉價格連續四周上漲”應當由有關專家來解讀,可是我看到這則新聞后沒有找到專家出來解讀,倒也想起前幾次專家的解讀,例如,這不是全面通貨膨脹啦,不會引發全面通脹啦,這只是結構性上漲啦,CPI還在可控范圍啦,核心CPI還是正常的啦……總之,形勢依然大好,OK照舊。
難怪人們稱專家為“磚家”,因為沒有專家解讀出,豬肉價格上漲只是所有食品上漲的一小部分,一個影子;關注豬肉價格上漲,只是食品上漲被關注的一小部分;實際上,所有的豆制品都在漲價,食油在漲價,米在漲價,面粉在漲價,蔬菜在漲價。我與農村老家通了電話,他們說大麥去年6角多1斤,現在1元多了。
沒有專家解讀出,柴米油鹽醬醋茶,家家開門七件事,食為生命之必須。食品價格的上漲直接降低了老百姓當前的生活水平,不像住房價格、教育費用大幅上漲那樣,對部分老百姓來講暫時沒有影響。食品價格的上漲對于所有老百姓的生活,都是立即發生影響的。透過豬肉價格上漲,要看到百姓生活水平的下降。
沒有專家解讀出,豬肉價格的上漲,是合理的。我們老百姓不是經濟學家,說不出具體的經濟學道理甚至術語,但是我們可以比照,為什么房價翻倍、醫療費用翻倍、教育費用翻倍,而豬肉價格卻不能上漲?為什么農業生產資料包括化肥、農藥、灌溉用水、種子等等價格上漲,而農業產品的價格不能上漲?
沒有專家解讀出,豬肉價格的上漲,是必然的,只是上游產品漲價以后傳導到下游來了。化肥、農藥、灌溉用水、種子等價格上漲了,糧食價格就要上漲,豬飼料價格上漲,加上豬的防疫和治病藥品價格上漲,再考慮養豬的病豬死豬的風險,使得養豬成本大幅上升,豬肉價格豈能不漲?難道農民們的犧牲還不夠大?
沒有專家解讀出,由于豬肉價格的上漲,對于在校困難學生和社會上困難戶的區區豬肉補貼,根本不能保障他們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因為所有的食品都在漲價,遠遠不僅僅是豬肉在漲價。為什么專家們沒有解讀出,上游產品物價的持續上漲,必然傳導到下游,所以食品的漲價只是傳導的結果,而且是滯后的反應?
專家們完全可以建議國家有關部門,面對物價的持續上漲,面對食品價格不可逆轉的上漲,怎樣讓老百姓真正能夠在國家經濟高速增長中分一杯羹,分享一點成果,如何保障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再下降,那就要不斷同步增加工資,及時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及時提高低保標準,提高個人所得稅的起征標準,減少企業稅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