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養殖戶“先賣后養”規避風險 讓經銷商有效應對價格波動
生豬期貨:解決制約因素才能運作 10月中下旬,大連商品交易所一行12人輾轉湖南、四川、重慶、湖北、廣東四省一市,對生豬主要市場進行了實地考察,就生豬期貨的品種設計和交割地選擇進行調研,并分別同四川省、重慶市以及湖北省等生豬產銷大省(市)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張經表示,實行生豬期貨的最大價值在于,讓養殖戶的生豬提前面對市場,通過“先賣后養”規避風險,減少生豬養殖的盲目性,減緩現貨價格的不合理波動,保證一定的利潤。我國目前開展生豬期貨交易、完善生豬市場體系的條件已基本成熟,應加緊研究生豬期貨的細節問題,盡快推出生豬期貨品種。 企業期盼避險途徑
對于近年生豬市場波動所帶來的風險,產業鏈條上的各類養殖、屠宰以及肉制品加工企業有更為深刻的感受。
湖南新五豐公司董事長張躍文用“投入大、收益小、風險大、看不到希望”概括了近年生豬市場所面臨的發展境況。新五豐公司每年供港澳生豬達到35萬頭,占全國供港活豬的22%,同時也是國家重點生豬活體儲備基地。
張躍文表示,這些年生豬市場經營秩序混亂,市場波動劇烈,產業發展受到影響。保持穩定的收益對產業發展十分重要,因此,他對借助期貨市場保持產業長期穩定經營抱以厚望。
“我們在產業鏈條經營過程中,常常會面臨賣豬難和買豬難的困惑,缺少價格發現機制,缺少套期保值的手段?!焙险缂瘓F副總裁陳棟說,“以前在飼料生產的原料采購環節,我們利用期貨市場針對玉米、大豆進行套期保值,規避了價格風險;而推出生豬期貨,終端產品也就有了避險途徑?!?/FONT>
遼寧省本溪縣養豬協會副會長謝克軍長年與農民接觸,深知農民養豬的難處。他說,上市生豬期貨是大家盼望已久的好事,國家目前的各項補貼和扶持政策具有一定效果,但還需要通過市場機制的建立予以完善,企業非常希望生豬期貨市場能夠盡快發展起來。 缺乏可用的完善標準
然而,生豬期貨的推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些專家表示,標準落后制約了生豬期貨的推出。
在生豬市場標準領域,我國畜產品知名研究機構華中農業大學走在前列,許多相關標準都由這里制定,學術水平國際領先。但據介紹,迄今為止我國尚沒有一部完善的、可用于商業貿易中生豬活體檢驗的通用標準。種豬生產性能測定規程(NY/T822-2004)和瘦肉型豬活體分級(GB8470-1987)是我國現有的兩部關于瘦肉型生豬品質活體檢驗的標準,前者主要應用于種豬選育,后者以體貌、品系、背膘和體重四項指標加權,可操作性略強。生豬期貨合約的制定,需要擬定一套最大限度貼近現貨市場的切實可行的標準,為市場提供一個標尺。
大連商品交易所與華中農業大學達成協議,將在制定期貨合約的質量標準方面進行深入合作。該校倪德斌教授認為,生豬期貨的推出,有利于規范市場標準,推動產業化進程。 與地方政府建合作新模式
期貨市場的發展對于相關產業和地方經濟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但目前企業對期貨市場的認識和利用水平較低,需要來自產業和地方的支持配合。特別是對于生豬期貨來說,未來市場功能發揮與企業參與程度緊密相關,同時生豬市場的特殊性又使交易所對期貨合約與制度設計態度更為慎重,需要地方大力配合共同推動這一品種的開發上市。
基于此種考慮,大商所分別同四川省、重慶市以及湖北省等生豬產銷大省(市)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合作協議,合作雙方將建立和完善期貨新品種開發的調研協作、期貨交割庫的調研協作、期貨市場發展與服務工作的協作等機制。
期貨交易所與地方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這在國內期貨市場還是第一次。市場人士認為,交易所與地方政府合作協議的簽署,有利于地方政府與交易所加強溝通與協作,建立密切聯系,形成共促期貨市場發展的局面。 模擬交割方案得實地驗證
生豬期貨交割地和交割模式選擇是考察重點,為了對交易所合約設計與規則進行檢驗,通過實踐對合約和相關制度進行完善,保證生豬期貨推出后成功運行,大商所在湖北考察期間組織了生豬期貨模擬交割。
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劉興強表示,生豬是一個鮮活品種,在期貨交割環節與傳統農產品以及工業品有較大的不同,需要在現行規則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合約及交割規則的設計要符合現貨市場的特點和規律,需要根據市場流通特點選定交割場所,合約規則應與現貨市場緊密結合。
開展鮮活品種期貨交易,在國內期貨市場上生豬期貨將會是第一個。這個第一,將是眾所矚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