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立了畜禽分子育種與規模化繁育飼養技術體系 來源:科技部 在國家863計劃支持下,我國建立了畜禽分子育種與規模化繁育飼養技術體系,進一步提高了新品系的生產性能和遺傳穩定性,推動了我國地方、特色畜禽品種的遺傳改良和開發利用,為我國畜牧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對影響奶牛產奶性能的QTL進行了精細定位和分子標記,建立了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與胚胎規模化生產和移植相結合的高效育繁技術創新體系 。 利用高密度DNA標記對影響奶牛產奶性狀的主效基因(QTL)進行了精細定位,在奶牛的第6條染色體上開發了15個新的微衛星標記,獲得了覆蓋產奶性狀主效基因區域的高密度標記連鎖群,建立了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與胚胎規模化生產和移植相結合的高效育繁技術創新體系。培育出低脂肪高蛋白種公牛18頭,其女兒頭胎平均產奶量達8200kg,第三胎年產奶量可達10噸,乳蛋白含量達到3.52%,乳脂率3.6%。完善優化了超數排卵和沖卵技術,完善優化了胚胎移植和分割技術工藝,建立了一套胚胎早期性別鑒定的PCR快速檢測方法和高產奶牛體細胞克隆技術體系。共超排高產供體母牛2900余頭次,生產可用胚胎17605枚,頭均獲可用胚胎6.1枚,共移植5300余頭次,鮮胚移植受胎率62%;凍胚解凍后的可移植胚率為90%以上,移植后的受胎率為56%,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利用PCR技術進行胚胎早期性別鑒定,準確率達97.09%,建立了活體采卵、受精的胚胎體外生產技術體系,同時研究了克隆胚胎的常規和玻璃化冷凍解凍技術,在我國首次獲得成活的玻璃化冷凍克隆胚胎和常規冷凍克隆胚胎移植后出生的犢牛。
[ 本帖最后由 xuhua 于 2007-11-13 13:02 編輯 ]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