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細小病毒病可引起豬的繁殖障礙,故又稱豬繁殖障礙病。其特征為受感染的母豬,特別是初產母豬產出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而母豬本身無明顯癥狀。其病原體為細小病毒科的豬細小病毒。本病毒對熱、消毒藥和酸堿的抵抗力均很強。 1、流行特點:豬是唯一已知的易感動物,病豬和帶病毒豬是主要傳染源。急性感染豬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含有較多的病毒,子宮內感染的胎兒至少出生后9周仍可帶毒排毒,一般經口、鼻和交配感染,出生前經胎盤感染。由于本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很強,可在被污染的豬舍內生存數月之久,容易造成長期連續傳播。豬場在大鼠感染后,其糞便帶有病毒,可能也是本病的傳染源和媒介。本病發生無季節性,發生本病的豬群,1歲以上大豬的陽性率可高達80% ~100%,傳播相當廣泛,許多種豬場常有本病存在。
2、臨床癥狀:仔豬和母豬的急性感染,通常沒有明顯癥狀,但在其體內很多組織器官(尤其是淋巴組織)中均有病毒存在。懷孕母豬被感染時,主要臨床表現為母源性繁殖障礙,如多次發情而不受孕,或產出死胎、木乃伊胎,或只產出少數仔豬。在懷孕早期感染時,則因胚胎死亡而被吸收,使母豬不孕和不規則地反復發情。懷孕中期感染時,則胎兒死亡后,逐漸木乃伊化,產出木乃伊化程度不同的胎兒和虛弱的活胎兒,在1窩仔豬中有木乃伊胎兒存在時,可使懷孕期間或胎兒娩出間隔時間延長,這樣就易造造成外表正常的同窩仔豬的死產。懷孕后期(70天后)感染時,則大多數胎兒能存活下來,并且外觀正常,但可長期帶毒排毒,若將這些豬作為繁殖用種豬,則可使本病在豬群中長期扎根,難以清除。本病最多見于初產母豬,母豬首次受感染后獲得堅強的免疫力,甚至可持續終生。細小病毒感染對公豬的性欲和受精率沒有明顯影響。
3、類癥鑒別:豬偽狂犬病、豬乙型腦炎、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衣原體病和豬布魯氏菌病等也可引起流產和產死胎,應注意鑒別。
豬偽狂犬病除引起懷孕母豬流產和產死胎外,仔豬也發病,呈現體溫升高、呼吸困難、下痢及特征性的神經癥狀。而豬細小病毒病只侵害妊娠母豬,其它豬則為隱性感染。
豬乙型腦炎僅發于蚊蟲活動季節,除妊娠母豬發生流產和產死胎外,公豬可發生睪丸腫脹,其它小豬有的呈現體溫升高、精神沉郁、肢腿輕度麻痹等神經癥狀。這與豬細小病毒病有明顯區別。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感染豬群早期有類似流感的癥狀,除母豬發生流產、早產、死產外,患病哺乳仔豬高度呼吸困難,1周內新生仔豬死亡率很高,主要病變為細胞性間質性肺炎,公豬和肥育豬都有發熱、厭食及呼吸困難癥狀。而豬細小病毒病幾乎僅見母豬流產、早產、木乃伊胎,其它豬均為隱性感染。
另外,豬布魯氏菌病一般發生于布魯氏菌病流行地區,除妊娠母豬發生流產和產死胎外,公豬可發生睪丸炎。豬衣原體病常可引起懷孕母豬流產及早產,這是與豬細小病毒相似之處,但豬場發生豬衣原體病時,常見小豬發生慢性肺炎、角膜炎及多發性關節炎,公豬發生睪丸炎及附睪炎。病料涂片染色鏡檢,在細胞內可見到衣原體的包涵體。
4、防治措施:目前對本病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為了防止本病在豬場發生,應從無病豬場引進種豬。從本病陽性豬場引進種豬時,應隔離觀察14天,進行兩次血凝抑制試驗,當血凝抑制滴度在1:256以下或呈陰性時,才可以混群。初產母豬在配種前應進行免疫接種。目前我國研制成功的豬細小病毒滅活油佐劑疫苗,有較好的免疫效果。4—6月齡的公、母豬作兩次接種,每次接種5毫升,間隔為2周,免疫期可達7個月。(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