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水魚飼料添加油脂應注意問題
魚類對油脂的新鮮度十分敏感,而脂肪又易于氧化酸敗,因此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在配合飼料添加油脂是一把雙刃劍,要重視很多細節的處理。應用的好,對魚類的養殖效果顯著,反之則會出現嚴重的負面結果。魚油、米糠油、玉米油這類極易氧化的油脂,要有良好的技術控制手段。對容易殘留毒素和變質的廉價磷脂油應用更要小心。氧化后的油脂,不僅使脂肪和飼料的營養價值下降,而且氧化過程中所產生的醛、酮等魚體肝臟有直接毒害作用。出現生長速度下降、飼料系數增加,飼養的魚體瘦弱,出現典型的瘦背病等現象。在初期解剖發現脂肪浸潤,后形成脂肪肝,再往后就出現肝纖維化、肝細胞壞死等嚴重現象。結果是魚體免疫防御機能下降,養殖魚體死亡率顯著增加,極不耐運輸。近幾年來實踐中魚油、玉米油的使用已越來越少,使用米糠、DDGS和蠶蛹等原料也出現養殖效果波動等不理想的問題。除了摻假和質量問題外,這些原料中不飽和脂肪酸氧化酸敗產生的毒副作用可能大于其中不飽和脂肪酸的營養作用,造成了加油反到不如不加的結果也是重要原因。
油脂及含油脂原料的選擇
油脂的質量決定于其脂肪酸組成和含量,不同脂肪源的EFA含量不一樣,例如鱘魚肝油、棉籽油富含n-3系列脂肪酸,分別為27.4%、42%-50%,而紅花油、大豆油、玉米油等富含n-6系列的脂肪酸,分別為75.9%、55.6%、56.9%。配方中還要重視油脂添加對生產工藝流程及原料和成品品質影響的問題。我國水產配合飼料中使用的油脂主要有魚油、菜籽油、豆油、豬油、棉籽油、磷脂等。魚油作為一種良好的脂肪源,受到很高重視。就養殖效果而言,使用純豬油的養殖效果也是不錯的。有條件的廠家,按合理比例使用動植物混合油脂效果還會更好。含油脂量高的一些副產品如米糠、DDGS也有普遍使用。近幾年大豆和菜籽等油料作物在魚料中應用已經成為主要趨勢。膨化大豆含有16~18%的油脂、34%左右的粗蛋白質;油菜籽粗蛋白質含量為28%、油脂含量達到38%,都是很好的蛋白質原料和油脂原料。種子中油脂的新鮮度、穩定性好于已經加工好的油脂,其養殖效果也是如此。
蝦青素是天然存在的類胡羅卜素,是野生魚類,對蝦,龍蝦呈現粉紅至紅色的主要類胡羅卜素。這種色素最早是在龍蝦身上發現的。 只有一小部分微生物、真菌、藻類和高等植物能夠產生蝦青素。
蝦青素不僅是色素還是一種營養物質,它是世界上至今發現的最強的抗氧化維生素,抗氧化效果是維生素E的550倍,VC的20倍,β-胡蘿卜素的10倍 。
藻類產生的蝦青素由于有多種構象,著色能力不如合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