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8321|回復: 2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未來肉鴨業發展中的幾個關鍵問題思考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7-11-8 10:13: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未來肉鴨業發展中的幾個關鍵問題思考



      我國具有悠久的養鴨業發展史,早在公元前500年前后,已經有大群養鴨的記載了。兩千多年的養鴨歷史,不但造就了豐富的養鴨生產技術與實踐經驗,也造就了形形色色、各式各樣的傳統肉鴨食品,北京烤鴨、兩廣燒鴨、板鴨、臘鴨等傳統美味食品,一直以來享譽世界。
      現代肉鴨業的興起與發展,不過是近二十幾年的事情。1980年世界水禽總存欄數僅為4.17億只,1991年僅鴨存欄量就增長至5.24億只,2003年鴨存欄量更達到11億只,其中我國鴨存欄量為6.72億只,占世界總存欄量的60.7%。2003年世界肉鴨屠宰量約為22.8億只,我國為16.34億只,占世界總屠宰量的71.7%。可見,我國不但是世界肉鴨第一生產大國,同時也是世界肉鴨第一消費大國。近二十幾年,肉鴨業增長速度之快甚至超過了養雞業,遠遠超乎了人們的預期。
      肉鴨業之所以有如此高速的發展,有賴于肉鴨品種的改良、飼料與營養科學的發展、疫病的綜合防疫以及肉鴨生產技術的改進等,也有賴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當然,我們在看到肉鴨業飛速發展的可喜形勢的同時,也應對發展中已經暴露出來的問題有清醒的認識,下面幾個關鍵問題值得引起肉鴨業同業界的關注和思考:
      一、關于肉鴨品種培育問題
      與雞品種相比,肉鴨品種極為單一。著名的國際標準品種北京鴨,曾經在世界范圍內對肉鴨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后,我國曾經先后引入過多個含有北京鴨血統的國外肉鴨品種,如:櫻桃谷鴨、楓葉鴨、狄高鴨、麗佳鴨、海格鴨、奧白星鴨等。二十多年過去了,有些品種幾乎從市場上消失了,比如狄高鴨、海格鴨等,經得起市場“考驗”的品種留了下來,其中最有影響力的國外肉鴨品種應算得上櫻桃谷鴨了。
      櫻桃谷肉鴨由于其生長速度快、飼料轉化率高等優點,已成為目前國內市場占有率最高的肉鴨品種,其市場份額應超過一半,櫻桃谷鴨在廣東省肉鴨市場的占有率更達到70%以上。但是,由于櫻桃谷鴨品種培育地的生態條件與我國華南地區相差較大,它在華南地區的表現總不如國內其它地區的好。由于華南特殊的亞熱帶氣候特點,櫻桃谷鴨在夏季遭遇熱應激的情況非常普遍,往往導致種鴨產蛋率、受精率與成活率降低,肉鴨生長速度減慢、抗病力與上市成活率低等,這也是許多客戶之所以反映櫻桃谷鴨并不能達到推廣公司所提供的理想生產性能的主要原因。事實上,櫻桃谷鴨在耐熱性與抗病力等方面正面臨著廣東培育肉鴨品種的挑戰。
      國內培育肉鴨品種,歷史最長的是北京鴨。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就開始進行北京鴨的系統選育了,先后也培育出多個高產系,除了北京鴨的選育外,國內其它地區的一些單位也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后陸續開展了肉鴨改良與育種工作,如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四川農業大學、三水聯科畜禽良種場等,分別培育出仙湖肉鴨、天府肉鴨、三水白鴨等快大型肉鴨,但到目前為止,通過國家級畜禽新品種審定的,卻僅有仙湖肉鴨、三水白鴨兩個肉鴨配套系。肉鴨品種數量少,肉鴨品種培育單位少,與整個國內肉鴨業的快速發展不相適應。從長遠來看,鴨、鵝的發展將成為我國家禽業發展新的增長重點,加速培育和開發適應我國不同地區肉鴨業發展的新品種肉鴨,對于保持今后肉鴨業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尤為重要,加快肉鴨品種培育工作刻不容緩。
      二、關于肉鴨雜交問題
      在我國南方一些地區,沿襲著種間雜交生產肉鴨的生產方式。比如:在廣東省湛江地區,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就有用番鴨與紹興鴨雜交生產騾鴨的傳統;在福建省,也有用快大型肉鴨雜交金定鴨生產肉鴨的方式;在四川省,用引進的法國或澳大利亞番鴨雜交快大型肉鴨或麻鴨的生產方式也較為多見。鴨的遠緣雜交生產方式在全國其它一些省區也有推廣應用。
      我國許多省區廣泛分布著一些蛋用型和兼用型麻鴨地方品種,雖然肉用性能無法與快大型肉鴨或番鴨相比,但由于繁殖率高、適應性強、抗病力好、肉質風味獨特、外型特殊,在當地依然有其獨到的產品市場,比如:各地傳統生產臘鴨、板鴨的材料,多數還是應用當地的麻鴨品種等。如果充分考慮市場細分,將高產肉鴨品種(或番鴨)與各地地方品種形成有效配套,生產雜交肉鴨產品,還是極具市場潛力的,這種雜交生產方式不但可以使地方優良品種得以有效保存和開發利用,還可在保持地方品種產品風味的基礎上,改進肉鴨產品的生產率與生產效益。
      肉鴨雜交,要解決好種鴨繁殖障礙問題,還要關注不同地區產品市場對肉鴨毛色與膚色的特殊要求,因為有一個消費習慣問題在里面。
      三、關于肉用型種鴨的人工授精問題
      目前,肉鴨生產中除了種間雜交采用人工授精繁殖技術外,國內肉用型種鴨的繁殖幾乎都是采用自然交配的。自然交配時,種鴨公母比一般為1:5-7,人工授精時可達到1:20以上。
      自然交配情況下,種鴨飼養成本高,公鴨繁殖效率低,是不言而喻的。但要解決好種鴨人工授精技術問題,似乎并不簡單。這里,先要考慮解決飼養方式問題。無論種鴨采用何種飼養方式,旱養也好,水面養殖也好,采用人工授精技術總要涉及一個趕鴨、捉鴨、放鴨問題,一是對種鴨造成的應激太大,母鴨產蛋量損失太多,經濟上不劃算;二是大群操作很不方便。
      肉用種鴨可否籠養,實際上我們并未對此廣泛、系統和深入地研究。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國內部分地區嘗試蛋鴨籠養,獲得試驗成功,打破了水禽不能籠養的傳統觀念,這些試驗成果是令人鼓舞的,對于今后探討肉用型種鴨養殖方式的改變很有啟發。如果這一問題得以攻克,種鴨人工授精技術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剩下來的只是如何提高人工授精率的問題了。
      四、關于肉鴨生產模式轉變與生物安全問題
      傳統觀念認為,鴨是水禽,養鴨自然離不開水。事實上,我國絕大多數省區,有水的地區幾乎都有養鴨,華南地區長期發展更形成了“塘邊養鴨、塘中養魚、塘基種果”的立體種養模式,這種生產模式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促進了肉鴨業的快速發展。但也要看到,用水面養殖同樣存在一些弊端:一是占用水面與土地資源多,資源矛盾日顯突出;二是鴨魚結合飼養很難兼顧二者生產效率,養鴨需要清水才能保證高成活率與高產,而養魚則需要較高肥度的塘水;三是難以做到水環境污染控制;四是養殖區域廣而分散,存在公共衛生與生物安全問題等。櫻桃谷公司一直不贊成肉鴨水面養殖的做法,認為無法消毒和防疫,而采取旱養方式,它在我國的幾個合資(作)企業,一直以來也都推行肉鴨旱養方式,收到較好效果。這當中雖然也存在種鴨受精率較低、肉鴨羽毛生長稍差、活體外觀欠佳等問題,但規模化、產業化程度高、生產效率高,是勿庸質疑的,而且,隨著加工業的發展,羽毛與活體外觀問題也自然得到解決。
      從肉鴨業長遠發展來看,肉鴨生產無疑會轉向集約化、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如果還繼續沿用肉鴨水面養殖方式的話,將寄希望于更多的土地資源與水資源,單從我國土地資源與水資源非常缺乏這方面來講,已是很不現實,更不要說解決其它現存弊端了。因此,有必要對現有的肉鴨生產模式進行重新審視,全面、系統、深入地探討高效健康肉鴨生產新模式,如:籠養模式、離地網養模式、地面墊料平養模式等,以及與之配套的養殖技術、設施環境控制技術、衛生與生物安全體系等。實際上,近些年來,國內已經有人在進行這方面嘗試,盡管數量不多、規模不大、范圍不廣,但已是良好的開端了。顯然,探討肉鴨生產模式的轉變,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一旦系統研究取得突破,帶來的將是肉鴨生產技術、生產方式與生產效率的革命性改變。
      五、關于肉鴨產品深加工問題
      與肉鴨業快速發展的形勢不相適應、并且形成“瓶頸”效應的,應是肉鴨產品加工業了。加工業跟不上,不但無法緩解由于市場經常性價格大幅波動所帶來的經營風險,也無法增加肉鴨加工產品附加值。我國傳統的肉鴨產品加工業多是手工作坊式的,加工手段落后、加工產品檔次低,產品質量與衛生標準已不能滿足現代生活的需要。當今羽絨制品已向時裝化方向發展,價格不斷上升,羽絨工業的興起對水禽業的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家禽的羽絨以鵝鴨的羽絨品質為最好,利用價值高。我國鴨的飼養量遠比鵝為多,是羽絨原料的主要來源。我國的羽絨原料還是國際市場的暢銷貨,每年的出口量約占世界出口總額的1/3。目前國內許多肉鴨屠宰加工市場,每屠宰1只肉鴨,向客戶支付現金1.5-2元,用于加工生產鴨絨,市場十分火爆。另外,我國具有加工生產肥肝的傳統,鴨的肥肝也由于其特殊的風味和營養價值,成為西方發達國家消費者十分喜愛的高熱能食品,世界肥肝市場長期供不應求,前景非常看好。其它的一些加工產品,如血、膽、掌、油等,也是經濟價值較高的加工食品。
      肉鴨加工業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一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費者的食品衛生與生物安全意識亦越加強化,出于長遠考慮,必須建立肉鴨加工產品國內、國際市場準入標準,以使肉鴨加工產品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順利進入國內、國際兩大市場,并促進肉鴨加工產品種類與數量的快速發展。二是建立肉鴨產品深加工體系,不但解決好肉鴨屠宰加工工藝、技術、設備與配套,還要形成既包含烤鴨、臘鴨、板鴨等傳統加工產品,又包含羽絨、羽毛粉、分割肉、肥肝、掌、翼、肉骨粉、油脂等系列產品的配套加工體系。
      建立完善的肉鴨產品加工體系,充分發揮好肉鴨加工業的優勢,將根本消除肉鴨業發展中的制約“瓶頸”,為肉鴨業發展形成新的產業鏈和增長點,極大地推動肉鴨產業發展。
      綜觀肉鴨業的發展,成績是卓著的,但存在問題不少;目前面臨著很好的發展機遇,但挑戰也同樣嚴峻。系統解決好上述問題,就可以把握住機遇,從容面對未來挑戰,迎接肉鴨業發展輝煌的明天。

    [ 本帖最后由 周銀松 于 2008-3-4 09:16 編輯 ]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7-12-5 20:29:41 | 只看該作者
    好東西頂一下!:tiaotiao:
    板凳
    發表于 2007-12-7 21:30:38 | 只看該作者
    太好了,說到我們養鴨人的心里去了。頂
    地毯
    發表于 2007-12-24 22:15:5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樓主 的帖子

    :hhad: :hhad: :hhad:
    5
    發表于 2007-12-29 09:43:21 | 只看該作者
    有一定的深度,:huahua: :huahua:
    6
    發表于 2007-12-29 10:25:45 | 只看該作者
    :huahua: :huahua:
    7
    發表于 2008-1-2 00:50:52 | 只看該作者
    :xuehu: 不頂就不像話啦
    8
    發表于 2008-1-31 11:26:25 | 只看該作者
    專業呀!很精通呀!頂用
    9
    發表于 2008-2-17 18:35:08 | 只看該作者
    值得學習,謝謝分享! :handshake :handshake
    10
    發表于 2008-2-19 18:32:10 | 只看該作者
    能否預測一下2008年的市場行情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9 00:11,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探索| 土默特右旗| 盐山县| 墨玉县| 九龙县| 大连市| 琼结县| 合水县| 安义县| 广水市| 巴南区| 和政县| 山西省| 十堰市| 延吉市| 西华县| 城固县| 宁波市| 新竹县| 遂平县| 新乐市| 常德市| 革吉县| 宁波市| 西乌珠穆沁旗| 克拉玛依市| 鄂尔多斯市| 兴义市| 安陆市| 阳新县| 晋城| 中宁县| 汉源县| 静宁县| 江川县| 阿合奇县| 普安县| 冕宁县| 榆林市| 河津市| 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