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方中草藥防治鴨病毒性肝炎的效力試驗觀察 鄒永新劉思伽李勝余雙祥李劍榮 | |
摘要:篩選清熱解毒、消炎保肝的中草藥研制成復方制劑“鴨肝康”,經實驗室人工感染DHV強毒的預防和治療,結合“蛋抗”對比試驗和現場多次試用,證明使用“鴨肝康” 防治DVH,預防有效率為84.7%;治療有效率為80.0%;若與“蛋抗”聯合治療,有效率為93.3%。現場應用6萬多羽份,對DVH的有效防治率為82.3%~89.5% 。
關鍵詞:鴨雛鴨病毒性肝炎中草藥防治
鴨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鴨肝炎病毒(DHV)引起的各種雛鴨的一種高致死率的急性、烈性傳染病。其發病急,傳播快,死亡率高,發病日齡范圍增大,混合感染嚴重。若診斷失誤或治療不及時,可造成雛鴨大批死亡,生產性能降低,可給養殖場(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特別是自1996年以來,國內部分地區出現了DHV I型的變異株流行,因此使用標準的DHV I型疫苗或抗DHV I型蛋黃抗體有時并不能有效地控制本病的發生。為了更好地防治本病的發生,盡量減少損失,經反復篩選,選用多種中草藥組成,采用一定的工藝,研制成一種清熱解毒、消炎保肝的中草藥復方制劑“鴨肝康”,通過實驗室人工感染DHV強毒的預防和治療,結合“蛋抗”對比試驗和現場多次試用,檢驗了“鴨肝康”的防治效果,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試驗材料
1.1.1供試藥物中草藥復方制劑“鴨肝康”,由省家禽研究所研制,主要成份為:板蘭根、菊花、川楝子、鉤藤、大黃、柴胡、龍膽草等,分別按一定比例組方,并經適當加工提取后制成中草藥制劑??锅啿《拘愿窝椎包S抗體(簡稱“蛋抗”),由某研究所研制。
1.1.2試驗鴨1日齡非免疫白雛鴨,由花都某鴨場提供,試驗前隨機抽檢其血清DVH抗體,用瓊脂擴散試驗檢查母源抗體,均為陰性。 1.1.3攻毒用強毒DHV D2000-1種毒,為本所禽病研究室分離、鑒定,其對鴨胚ELD50為10-6.8/0.1ml。
1.2試驗分組及處理方法
1.2.1試驗分組
取1日齡非免疫白雛鴨210羽,隨機分為7組(I至V為試驗組,VI至VII為對照組),每組30只,隔離常規飼養。試驗I組為“鴨肝康”預防組,試驗II組為“蛋抗”預防組,試驗III組為“鴨肝康”治療組,試驗IV組為“蛋抗”治療組,試驗V組為“鴨肝康”結合“蛋抗”治療組,對照組VI為攻毒對照,對照組VII為空白對照組。
1.2.2試驗方法
試驗I組于2日齡時使用“鴨肝康”,并于用藥后第3天攻毒;試驗II組于2日齡時使用“蛋抗”,并于第3天攻毒;試驗III組于2日齡時攻毒,同時使用“鴨肝康”;試驗IV組于2日齡時攻毒,攻毒8小時后使用“蛋抗”;試驗
V組于2日齡時攻毒,同時使用“鴨肝康”結合“蛋抗”; 對照組VI于2日齡時攻毒作對照;對照組VII為不用藥不攻毒作空白對照。
給藥方法:將“鴨肝康”混合飲水,每天0.5毫升/只,連用5天;“蛋抗”的使用:肌注1次,0.5毫升/只。
攻毒方法:用DHV D2000-1強毒(500個ELD50/0.1ml)肌肉注射。
試驗期為15天,詳細觀察并記錄發病死亡情況,對攻毒死亡鴨,無菌采取肝、脾臟、胰腺等組織,接種鴨胚,回收病毒。試驗結束后,每組采取2羽攻毒耐過鴨及未攻毒鴨的血樣,分離血清,用瓊脂擴散試驗檢測其DVH抗體。
1.3療效評價指標
1.3.1死亡在試驗期間,出現DVH的典型癥狀并死亡,尸體剖檢有典型病變特征,為感染死亡根據死亡數計算各組的死亡率。
1.3.2有效經過給藥或注射抗體治愈的鴨和仍有輕微臨診癥狀者均判為有效,試驗結束時,每組存活鴨占試驗組的百分數為有效率。
1.3.3治愈發病后,經用藥或抗體治療,精神狀態、食欲正常,不出現抽搐、腳痙攣、頭向后仰、拉稀等癥狀,均屬治愈。根據治愈鴨數占整個試驗組的比率計算治愈率。
2 結果與分析
2. 1 “鴨肝康”和“抗體”對DVH的預防試驗,結果見表1
表1預防DVH死亡率和抗體檢測結果 組別
| 觀察時間(d)
| 試驗數(n)
| 死亡數(n)
| 死亡率(%)
| 預防有效率(%)
| 抗體檢測取樣品數(n)
| 抗體檢測結果
| [tr][/tr]試驗I組
| 15
| 30
| 5
| 16.7(5/30)
| 84.7
| 2
| ++
| 試驗II組
| 15
| 30
| 2
| 6.7(2/30)
| 93.3
| 2
| ++
| 對照VI組
| 15
| 30
| 23
| 76.7(23/30)
|
| 2
| +-
| 中草藥復方制劑“鴨肝康”和“蛋抗”預防試驗結果表明,試驗I組和II組的死亡率分別為16.7%(5/30)和6.7%(2/30),其預防有效率分別為:84.7%和93.3%;而攻毒對照組的死亡率為76.7%(23/30)。試驗I組和II組的死亡率明顯低于對照VI組;試驗結束后各組樣品的抗體檢測結果為:試驗I組和II組均為陽性,對照VI組50%(1/2)為陽性,50%(1/2)為陰性。
2. 2“鴨肝康”和“抗體”對DVH的治療試驗,結果見表2
表2 DVH的治療有效率和抗體檢測結果 組別
| 觀察
時間(d)
| 試驗數(n)
| 治療方法
| 治療有效率(%)
| 治愈率(%)
| 死亡率(%)
| 抗體檢測樣品數(n)
| 檢測結果
| 試驗III組
| 15
| 30
| “鴨肝康”
| 80.0 (24/30)
| 73.3(22/30)
| 20(6/30)
| 2
| + +
| 試驗IV組
| 15
| 30
| “蛋抗”
| 86.7(26/30)
| 86.7(26/30)
| 13.3(4/30)
| 2
| + +
| 試驗V組
| 15
| 30
| “鴨肝康”+“蛋抗”
| 93.3(28/30)
| 90.0(27/30)
| 6.7 (2/30)
| 2
| + +
| 對照VI組
| 15
| 30
|
|
|
| 76.7(23/30)
| 2
| + -
| 對照VII組
| 15
| 30
|
|
|
| 36.7(11/30)
| 2
| +-
| 中草藥“鴨肝康”與“蛋抗”治療DVH試驗結果表明,試驗III組、IV組、V組的死亡率分別為20%(6/30)、13.3%(4/30)、6.7%(2/30),治療有效率分別為:80.0%(24/30)、86.7%(26/30)和93.3%(28/30);治愈率分別為:73.3%(22/30)、86.7%(26/30)和90.0%(27/30)。對照VI組死亡率為76.7%(23/30),對照VII組死亡率為36.7%(11/30)。可見試驗III組、IV組、V組的死亡率明顯低于對照VI組和對照VII組。部分鴨攻毒后出現精神沉郁,毛松,排稀糞等癥狀,病情較輕者,經治療發病5-7天后容易康復;嚴重者多數于4天內出現死亡。攻毒后,對照組非免疫鴨病情較自然發病組鴨和治療組鴨嚴重,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發病死亡者能從臟器中回收到病毒(5/5)。試驗結束后各組樣品的抗體檢測結果為:試驗III組、IV組、V組均為陽性,兩個對照均有50%(1/2)為陽性,50%(1/2)為陰性。
3、現場小范圍中試
近二年來,我們在廣州市郊多個不同規模的養鴨場進行了“鴨肝康”的現場防治試驗,以觀察其效果。先后應用6萬多羽份,對DVH的有效防治率為82.3%~89.5%。養殖場(戶)反應良好,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4小結與討論
4.1試驗結果表明,雛鴨于2天齡開始使用中草藥“鴨肝康” 預防DVH有效率為84.7%;使用“蛋抗”預防有效率為93.3%。雛鴨發病后,使用中草藥“鴨肝康”治療,有效率為80.0%;使用 “蛋抗”治療,有效率為86.7%;使用“鴨肝康”和“蛋抗”聯合治療,有效率為93.3%。結合現場小范圍推廣試用,可見,利用中草藥復合方制劑“鴨肝康”或“蛋抗”對DVH均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其中預防效果較低于治療效果,且“鴨肝康”的預防和治療效果均略低于“蛋抗”,若發病后應用兩者結合治療,再配以適量多種維生素及應用抗生素預防繼發感染,效果更佳,治療有效率可達90%以上。
同時經對照組的臨床飼養對比試驗驗證,經“鴨肝康”預防的雛鴨一旦發病時比未使用“鴨肝康”的雛鴨具有發病率和嚴重程度降低,較易治療,康復速率較快。雛鴨的生長發育也較未使用“鴨肝康”的雛鴨快,均勻度較好,為其以后的生長發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2 本次試驗中,空白對照組試驗表明,雖然沒有進行攻毒感染,但在試驗期間也出現了DHV感染并致死的情況,但其發病率和死亡率比攻毒對照組低。說明DVH的自然感染有較高的發病死亡率,且發病的嚴重程度受感染的含毒量的影響。
4.3本試驗選用清熱解毒、消炎保肝的板藍根、菊花、川楝子、鉤藤、柴胡、大黃和茵陳等中草藥為主組成復方制劑“鴨肝康”, 組方中的中藥含有蛋白質、糖、脂肪、淀粉、淀粉糖、無機鹽、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可成為鴨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大量研究表明,中藥的多糖類、有機酸類、生物堿類、糖苷和揮發油等均有增進免疫功能的作用;另外中藥還具有維生素樣、激素樣作用。因此,本制劑除對病毒和細菌有抑殺作用外,還能增強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
|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