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獸醫(動物醫學)史是一門介于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的一門交叉學科,是獸醫學與歷史學相互交融形成的邊緣學科,是以政治、經濟、文化等綜合觀點研究獸醫學歷史演進及其規律性的一門交叉學科;中國獸醫史主要是研究和闡述中國境內中西獸醫醫學的起源、形成、發展過程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中國獸醫史研究是伴隨中獸醫史研究而逐步發展起來的;二十世紀是中國獸醫史發展迅速的時期,它在借鑒中國醫學史研究形式的同時,汲取了獸醫學(馬政)、農業史研究成果,基本奠定了中國獸醫史的學科雛形。中國獸醫史研究以現存文獻按時間可以分成四個階段:一是 20世紀初至1954年屬于獸醫史研究啟蒙階段。論文以“中國獸醫學史(1939)” 、“中西獸醫學史略(1942)”為標志,論著主要是《中國馬政史(1943)》。二是1954年至1966年屬于獸醫史研究初創階段。此期,農業部召開了“整理農業遺產座談會(1955)、全國民間獸醫座談會(1956)”、下達了“中國古農書叢刊·畜牧獸醫之部(1956)”;設立中獸醫科研院校、校點古籍《元亨療馬集(1957)》、《司牧安驥集(1957)》、出版專著《中國現代畜牧獸醫史料(1956)》、《中國畜牧史資料(1958)》、《古獸醫方集錦(1959)》、《中獸醫古籍選讀(1961)》等。三是1966年至1977年屬于獸醫史研究停頓階段。大陸由于文革以致獸醫史研究工作大多停頓,1973年9月開始在全國六大區設置了中西獸醫結合科研協作組,1974年內部出版了北京農業大學、河北中獸醫學校分別主編的全國高等、中等農林院校《中獸醫學》教材;臺灣則因臺灣大學教授楊守紳博士(1900-1980)等的重視而開始起步,此期楊守紳博士在該校第140次演講會上發表了“中國獸醫發展史(1974)”;臺灣大學畢業的歷史碩士中,尹章義(今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以“明代的馬政(1972)”為題。四是1978年至今屬于獸醫史研究蓬勃發展階段。大陸不僅各高中等科研院校有中獸醫專業學歷(中專、大專、本科)學位(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后)教育,而且還由中國農業出版社、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中獸醫專業高中等統編教材、現存中獸醫古籍整理專著,臺灣出版了《中獸醫學》、《獸醫臨床針灸學》等;北京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還分別設置了“畜牧科技史”、“農業史(中獸醫史)”碩士研究生專業(已畢業碩士8名),南京農業大學“科技史”碩博專業還有“獸醫畜牧方向”(已畢業博士1名)。農業部從2000年逐年出版《中國畜牧業年鑒》,臺灣家畜衛生實驗所研究員劉培柏博士同年發表了“中國獸醫史”、動植物防疫檢疫局2002年出版了《臺灣獸醫發展史》。大陸據不完全統計有論文680多篇,論著主要有《中國獸醫史話(1980)》、《獸醫針灸史漫話(1981)》、《中獸醫學史略(1992)》、《中獸醫學史簡編(1993)》、《中國畜牧史料集(1986)》、《中國古代畜牧獸醫史(1994)》、《中國近代畜牧獸醫史料(1992)》、《當代中國的畜牧業(1991)》、《中國獸醫生物制品發展簡史(2001)》、《中華獸醫經典(2003)》等140多本。
六十年獸醫史研究存在的問題較多,值得引起大家重視:一是獸醫史研究多
--------------------
作者簡介:王成,男,四川梓潼人,1970年10月生,中國農業歷史學會·中國畜牧獸醫學會中華畜牧獸醫史專業籌委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中華《畜牧獸醫史》雜志主編、四川省筠連縣畜牧局獸醫師;程海娟,女,江蘇淮陰人,1979年6月生,南京農業大學人文學院2006屆科技史專業碩士研究生。
以中獸醫學史為主,缺乏少數民族(如藏、蒙、回、彝、苗)獸醫史與西獸醫史研究;二是認識不夠、投入不足,以致科研院校沒有設置獸醫畜牧史課程、八十年代興起的畜牧獸醫志編修舉步為艱;三是多側重技術史研究,海峽兩岸三地合作研究較少,中外(如中日、中韓、中美、中歐)獸醫交流史尚未涉及。
獸醫(動物醫學)史是一門介于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的一門交叉學科,是獸醫學與歷史學相互交融形成的邊緣學科,是以政治、經濟、文化等綜合觀點研究獸醫學歷史演進及其規律性的一門交叉學科;中國獸醫史主要是研究和闡述中國境內中西獸醫醫學的起源、形成、發展過程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中國獸醫史研究,伴隨中獸醫史研究而逐步發展,20世紀是其發展的重要時期;在借鑒中國醫學史研究形式的同時,汲取了獸醫學(馬政)、農業史研究成果,基本具備了中國獸醫史學科的雛形。本文就此研究作一總結,并對今后研究提出建議,以期實現中國獸醫史研究的再度輝煌與繁榮。
一、中國獸醫史研究的發展歷程
南京農業大學教授、科技史博士生導師王思明博士在《中國農史》上將中國農業歷史研究的發展歷程大致分為四個階段(2002年第4期第5-6頁),由于中國獸醫史研究與農業史、獸醫學研究相伴隨,故中國獸醫史也可按此分為四個階段:
1 20世紀初至1954年從目前所收集的文獻來看,謝成俠教授(1914--1996)1942年在《畜牧獸醫月刊》分兩期(即:第2卷第9-10期,1942年5-6月)連載的“中西獸醫學史略”一文應該是20世紀最早的獸醫史論文,六年后作者又在《美國獸醫雜志》上發表了“中國獸醫學簡史”(1948年第11期第454-458頁),該文三年后又經嚴忠慎教授節譯并發表在《(南通)畜牧獸醫期刊》(1951年第4期);七年后謝成俠教授結合上述兩文改寫為“中國獸醫史略”在當時影響最大的《畜牧與獸醫》上發表(1958年第3期),后再次收入中國農業大學張仲葛教授(1913-1999)主編的《中國畜牧史料集》(科學出版社1986年5月)。據中國農業博物館1992年《中國農史論文目錄索引》、中國中醫研究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1989年《醫學史論文資料索引(1903-1978)》介紹,上海《新中醫刊》第2卷第4期(1939年9月)還有署名朱中德的“中國獸醫學史”一文,可惜在已出版的畜牧獸醫歷史著作中沒有涉及。馬政確因政府戰時需要,所以陸軍獸醫學校遷至貴州安順時便在大學部開設了必修課《馬政史》,1943年11月還出版了主講教師謝成俠教授編撰的《中國馬政史》,這是我國現代獸醫教育史上的第一本歷史教材,因屬軍隊院校,印數少,現已很難見到。在此前后,崔步青教授(1901-1969)、謝成俠等還在《畜牧獸醫月刊》發表了“我國古代馬政略考(1941年4-5月)”、“西南馬產今昔觀(1941年4-5月)”、“宋代保馬與現代馬政(1945年6月)”等論文。
2 1954年至1966年在研究和整理祖國優秀文化遺產的熱潮中,1955年4月農業部在北京召開了“整理農業遺產座談會”,提出系統收集、整理研究和出版中國古代農書和農史資料的建議。同年7月,受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南京農學院雙重領導的中國農業遺產研究室正式建立,鄒介正研究員(1921--)等也正式調入該室從事中國畜牧獸醫歷史研究;張仲葛教授、于船教授(1924-)、吳學聰教授(1920--1982)在北京農業大學王毓瑚教授(1907--1980)支持下組建了畜牧科技歷史研究室,積極收集畜牧獸醫文物資料和準備編寫《畜牧獸醫史》教材;1956年2月,于船教教授、吳學聰教授與農業部畜牧獸醫總局金重冶教授(1913--)又組建了中國畜牧獸醫學會中獸醫學組,編輯出版了《中獸醫學專題資料及研究報告》3輯,承擔了農業部下達的“中國古農書叢刊·畜牧獸醫之部”;同年5月,江西省成立了掛靠省農業廳的中獸醫實驗所(1963年更名為江西省中獸醫研究所),9月,農業部召開了“全國民間獸醫座談會”,1958年7月中國農業科學院在蘭州成立了中獸醫研究所并制訂了包括《元亨療馬集》各種版本在內的16種中獸醫古籍整理出版規劃、確定了中獸醫分科(寄生蟲、傳染病、中藥、針灸、內外科)史研究負責人;同年6月,河北(定縣)中獸醫學校正式成立。1960年6月北京農業大學成立中獸醫教研室并開設中獸醫專門化本科(1965年4月改為中獸醫專業),華南農學院、甘肅(武威)畜牧學校、江蘇句容農業學校、四川榮昌畜牧獸醫學校中獸醫專業開始招生。
這一時期是中國獸醫畜牧歷史研究的第一個高潮,雖然計劃的《畜牧獸醫史》教材沒有落實,但南京農學院《畜牧與獸醫》、中國畜牧獸醫學會《中國畜牧獸醫雜志》、《中國畜牧(學)雜志》、《中國獸醫(學)雜志》等加大了論文發表量,其中《中國獸醫雜志》(從創刊至今)設置了“歷史·紀述(獸醫史料)”欄目,農業出版社、中華書局等相繼出版了《中國現代畜牧獸醫史料》(1956)、《中國畜牧史資料》(1958),基本完成了畜牧獸醫主要古籍校勘任務,如:南京農學院承擔的《元亨療馬集附牛駝經校勘》(1957)、《司牧安驥集校勘》(1957)、《古獸醫方集錦》(1959)、《司牧安驥集校注》(1959);北京農業大學承擔的《療馬集校正》(1959)、《牛經切要點校》(1962) 、江西中獸醫實驗所承擔的《養耕集校勘》(1959)、《抱犢集校勘》(1959)、《養耕集校注重編校注》(1966)、中國農科院中獸醫所承擔的《牛經備要醫方校正》(1960)、《校正增補痊驥通玄論》(1959)、《重編校正元亨療馬牛駝經全集》(1963) 、貴州省獸醫實驗室承擔的《豬經大全校訂》(1960) ,此外還有劉壽山(1914-1999)完成的《蕃牧纂驗方·安驥藥方校補》(1958)、河北定縣中獸醫學校編寫的《中獸醫古籍選讀》(1961)。
3 1966年至1977年因為文革的原因,研究工作大多停頓,中國農業遺產研究室被撤并到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改為農業技術歷史研究室。1973年9月開始在全國六大區設置了中西獸醫結合科研協作組,1974年內部出版了北京農業大學、河北中獸醫學校分別主編的全國高等、中等農林院校《中獸醫學》教材,同年我國現代獸醫學奠基人之一、臺灣大學獸醫系楊守紳(1900-1980)教授在該校第140次演講會上發表了“中國獸醫發展史”,給全臺畜牧獸醫人士上了一堂愛國主義課。這一階段雖然有人從事《元亨療馬集》等獸醫古籍研究,但發表的論文不多。1977年7月,北京農業大學恢復中獸醫專業本科招生。1972年6月,畢業于臺灣大學史學研究所的尹章義(今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即以“明代的馬政”作為碩士論文,厚達100頁(16開)。這是我國第一個以“馬政”為題的碩士研究生。
4 1978年至今改革開放以后,獸醫史研究漸漸恢復了正常。1979年6月,在于船教授、楊宏道研究員(1920--1986)、金重冶教授等的倡導下,在江西廬山成立了中國畜牧獸醫學會中西獸醫結合學術研究會,1985年8月更名為中國畜牧獸醫學會中獸醫學研究會,1991年11月按照民政部登記要求再次更名為中國畜牧獸醫學會中獸醫學分會至今。北京農業大學1979年率先設置了中獸醫學碩士點(學位課程之一:中獸醫經典選讀),1997年按國家學位委員會規定,中獸醫學劃入臨床獸醫學作為一個研究方向保留;1983年該校畜牧科技史獨立于農業史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直到張仲葛教授(1913-1996)去世共畢業6名(徐旺生1986:中國原始畜牧業的萌芽與產生、馬躍1987:中國封建社會前期養馬研究、顧憑1987:中國封建社會后期的養馬業發展史、馬瑞江1988:蒙古草原畜牧起源和發展的若干問題初探、郭永立1988:湖羊形成的歷史研究、李文梁1989:我國近代國外畜種的引進和開發利用史),西北農業大學農業史碩士點也有畜牧方向的研究生1名(李鈞1989:西南馬源流研究);南京農業大學1979年開始招收農業史碩士,1997年農業史納入科技史專業,并成為此方向的中國第一個博士點、第一個博士后流動站,該校至今共畢業獸醫方向的碩士研究生3名(和文龍1985:《痊驥通玄三十九論》研究、史江彬1986:黃的研究、楊政1990:無)、畜牧方向的博士1名(李群2003:中國近代畜牧業發展研究)。在80年代初畢業的“中國古代史”專業研究生中,有一些碩士論文是以“馬政”為題,如:南開大學的“論唐代馬政與邊防內政的關系(馬俊民1982)”、武漢大學“唐代馬政(王世平1982)”、河北大學“北宋馬政研究(馮永林1985)”等;近年一些科研院校“歷史文獻學”、“專門史”等碩博研究生專業中也有獸醫畜牧方面的論文問世,如:蘭州大學歷史文獻學(敦煌學)專業碩士論文“歸義軍時期敦煌畜牧業研究(張亞萍1999)”、廈門大學專門史(中國經濟史)專業博士論文“唐五代畜牧經濟研究(乜小紅2004)”等。 中獸醫專業發展在此期達到最高峰。研究生:北京農業大學(1995年5月與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合并組建中國農業大學)、長春獸醫大學(先后更名農牧大學、軍需大學,2004年5月并入吉林大學改為和平分校、獨立辦學)、蘭州中獸醫研究所(1997年12月與蘭州畜牧研究所合并組建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保留牌子)、西南民族學院(2003年4月更名西南民族大學)、河北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本科:北京農業大學、四川畜牧獸醫學院(2001年4月并入西南農業大學成為榮昌校區);專科:鄭州牧業工程(畜牧獸醫)專科學校、吉林農業大學、內蒙古農牧學院(1999年4月與內蒙古林學院合并組建內蒙古農業大學)、四川畜牧獸醫學院;中專:山東畜牧獸醫學校(2002年6月升格為職業技術學院)、山西畜牧獸醫學校(2002年4并入山西農業大學改名太原畜牧獸醫學院)、陜西農林學校(1999 年9月與陜西省林業學校合并成立楊凌職業技術學院)、黑龍江畜牧獸醫學校(2002年4月升格為職業技術學院)、四川筠連縣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筠連縣雙泉職業中學。中獸醫專業本科、中專統編教材分別由中國農業出版社、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公開發行。
除原《畜牧與獸醫》、《中國畜牧雜志》、《中國獸醫雜志》外,80年代初分別創刊的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史》、江西省社會科學院《農業考古》、華南農學院《農史研究》、中國農業博物館《古今農業》也增加了畜牧獸醫史論文數量,《四川畜牧獸醫》在90年代中期改刊后專設了期期至少1篇論文的“牧業史志”欄目,已發表四川李永桂、王成、重慶文傳良等的論文80多篇,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組織出版了《中國近代畜牧獸醫史料》(1992)、科學出版社、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還分別出版了《中國畜牧史料集》(1986)、《中國古代畜牧獸醫史》(1994)。
中國現代獸醫外科學奠基人之一、甘肅農業大學秦和生教授(1910-)和他的碩士研究生魏鎖成教授(西北民族大學食品科學系)開展了中外獸醫外科歷史研究,內蒙古農業大學巴音木仁教授國家課題“蒙古獸醫研究(1987.11-1995.12)”歷時10年出版了我國第一部《蒙古獸醫學》(1997);蘭州中獸醫研究所、西南民族大學同時對藏獸醫學進行了系統研究,貴州農學院(1997年8月并入貴州大學)楊開雄教授、四川筠連縣王成分別在“苗獸醫”、“彝獸醫”研究方面取得了進展。江西中獸醫研究所張泉鑫研究員是中國農業大學于船教授所帶的第一個中獸醫學碩士,他是繼楊宏道研究員之后的江西中獸醫著名學科帶頭人,除了主編《中獸醫學雜志》之外,還主持了《醫牛寶書》、《歷代獸醫針灸大全》等書編修工作;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郭光紀副教授是中獸醫醫史文獻專家,除了完成《元亨療馬集》、《痊驥通玄論》等書注釋外,還協助于船教授完成了通史性質的《中獸醫學史》(1992)編寫;山西農業大學太原畜牧獸醫學院徐玉俊教授是山西著名老中獸醫,他利用教學之余到民間收集了各地畜牧獸醫諺語數萬條,80年代初編成《畜牧獸醫諺語》一書印發,至今在山西的印數已達10萬冊,深受廣大農牧民歡迎。浙江溫嶺馮洪錢立志一生編修《中華獸醫本草》,科技文獻出版社出版了《民間獸醫本草》(1984)、《民間獸醫本草(續編)》(1989)、《獸醫本草補遺》(1996)、《獸醫本草拾遺》(2002)共四本計628萬字,被譽為“當代‘李時珍’”。前面提到的王成同志為得到有關部門重視畜牧獸醫史研究和中獸醫技術推廣,先后成立了川南中獸醫文史研究所(民辦兼職)、筠連縣畜牧局中獸醫研究室、四川省農廣校筠連縣分校中獸醫教研室,承擔了省市下達的“《世濟牛馬經》([清]李春松)校注、《活獸慈舟》([清]李南暉)新校、《畜寶》([清]佚名)研究、彝族獸醫歷史研究”等課題,在雜志上公開呼吁“亟待建立中獸醫史學(1992)”、“重視中國畜牧史研究(1996)”。
這一時期又是中國獸醫史研究的第二個高潮,不僅論文數量大大增加,而且完成了50年代規劃的畜牧獸醫全部古籍整理出版任務,如:《活獸慈舟點校》(1978)、《豬經大全注釋》(1979)、《活獸慈舟校注》(1980)、《校正駒病集》(1980)、《牛醫金鑒》(1981)、《抱犢集校注》(1982)、《串雅(內編)獸醫方》(1982)、《新刻注釋馬牛駝經大全集影印》(1983)、《元亨療馬集許序注釋》(1983)、《新刻馬書點校》(1984)、《大武經(牛經大全)校注》(1984)、《元亨療馬集選釋》(1984)、《新編集成馬醫方牛醫方校釋》(1985)、《歷代獸醫驗方精選(《農業考古》專號)》(1986)、《相牛心鏡要覽今釋》(1987)、《中獸醫古籍選釋》(1987)、《新刻注釋馬牛駝經大全集校正》(1988)、《牛病古方匯詮》(1988)、《雞譜(斗雞的飼養管理)校釋》(1989)、《歷代獸醫針灸大全(《農業考古》專號)》(1989)、《元亨療馬集丁序校注》(1990)、《校正增補痊驥通玄論注釋》(1991)、《禽魚蟲獸編校點》(1993)、《相法牛經大全注釋》(1993)、《醫牛寶書重編校正》(1993)、《獸醫廣禪侯(常順)》(1993)、《醫牛藥書編注》(1996)、《司牧安驥集校注》(2001)。
在這一時期,還有一個顯著特點是出現了一大批畜牧史志著述,起因是80年代開始的全國地方志普修督促了省市縣獸醫畜牧史志鑒編修。一般地市級及以上的《畜牧志》多納入規劃志書并公開出版,如:規劃的省志畜牧志已正式出版了10種、與農業志合并但標明有畜牧志的已有5種、沒有標明但又與農業志合并的又有10 種;這些志書都被授予了地方志系統、畜牧系統、哲學社會科學系統優秀成果獎,內蒙古畜牧廳許岢、河北畜牧水產局劉樹常、甘肅畜牧廳李自健、四川畜牧局李永桂等不僅完成了規劃的省(區)志畜牧志工作,還出版了畜牧志資料長編;四川、廣西、新疆、內蒙古等還出版了《畜牧史》或《畜牧發展史》,后書1980年青海畜牧廳就已率先編印了,農業部畜牧獸醫局1991年還出版了《當代中國的畜牧業》。
年鑒的創辦,以農業部全國飼料工業辦公室、中國飼料工業協會《中國飼料工業年鑒》為最早,1992年7月由機械工業出版社發行了全面記錄1991年以前中國飼料工業各個方面內容的《中國飼料工業年鑒(1991)》,2001年由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發行了《中國飼料工業年鑒(1991-2000)》,此后則由中國農業出版社按年出版;1999年中國農業出版社聯合農業部畜牧獸醫局、全國畜牧獸醫總站在《中國農業年鑒》基礎上開始編撰《中國畜牧業年鑒》,2000年4月出版了《中國畜牧業年鑒(1999)》,此后也是逐年出版;中國奶業協會從2002年開始策劃《中國奶業年鑒》,2003年由中國農業出版社發行了原農業部副部長劉成果任主編的《中國奶業年鑒(2002)》,現也是按年出版。天津、四川、浙江等省市也正籌辦省級畜牧年鑒、四川宜賓市正在編輯全國第一本地市級畜牧年鑒,內容包括畜牧、獸醫、飼料、獸藥、奶業等。
二、中國獸醫史研究的主要成果
1古籍整理
司牧安驥集.[唐]李石等撰.謝成俠校勘.中華書局1957年6月
司牧安驥集.[唐]李石等撰.鄒介正、馬孝劬校注.農業出版社1959年12月
司牧安驥集.[唐]李石等撰.鄒介正、和文龍校注.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年12月
蕃牧纂驗方·安驥藥方.[宋]王愈等編集.劉壽山校補.江蘇人民出版社1958年12月
校正增補痊驥通玄論.[元]卞管勾集注.中國農科院中獸醫研究所校訂.甘肅人民出版社1959年11月
校正增補痊驥通玄論注釋.[元]卞管勾集注.郭光紀等注釋.農業出版社1991年5月
新編集成馬醫方牛醫方校釋.[明]趙浚等編.郭光紀等校釋.農業出版社1985年7月
新刻馬書.[明]楊時喬等纂.吳學聰點校.農業出版社1984年2月
牛馬經.[明]喻本元、喻本亨撰.建文書局1954年3月
牛馬經.[明]喻本元、喻本亨撰.錦章書局1954年9月
元亨療馬集附牛駝經.[明]喻本元、喻本亨著.金重冶、謝成俠等校勘.中華書局1957年2月
元亨療馬集(校正元亨療馬集附牛駝經).[明]喻本元、喻本亨撰.錦章書局1955年9月
重編校正元亨療馬牛駝經全集.[明]喻本元、喻本亨撰.中國農科院中獸醫研究所重編校正.
農業出版社1963年1月
元亨療馬集許序注釋.[明]喻本元、喻本亨撰.郭光紀、荊允正注釋.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年11月
元亨療馬集丁序校注.[明]喻本元、喻本亨撰.于船、郭光紀等注.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1990年12月
元亨療馬集選釋.[明]喻本元、喻本亨撰.中國農科院中獸醫研究所主編.農業出版社1984年10月
新刻注釋馬牛駝經大全集.[清]郭懷西注釋.安徽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整理.農業出版社1983年8月
新刻注釋馬牛駝經大全集. [清]郭懷西注釋.許長樂校正.農業出版社1988年5月
療馬集.[清]周海蓬編.于船校.農業出版社1959年1月
校正駒病集.陜西省畜牧獸醫研究所中獸醫室編.農業出版社1980年11月
活獸慈舟.[清]李南暉撰.中獸醫學教研室點校.中國人民解放軍獸醫大學1978年5月
活獸慈舟校注.[清]李南暉撰.四川省畜牧獸醫研究所校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8月
抱犢集.[清]佚名編.江西省農業廳中獸醫實驗所校勘.農業出版社1959年6月
抱犢集校注.[清]佚名編.楊宏道、鄒介正校注.農業出版社1982年1月
養耕集.[清]傅述鳳手著.江西省農業廳中獸醫實驗所校勘.江蘇人民出版社1959年3月
養耕集校注.[清]傅述鳳手著.楊宏道重編校注.農業出版社1966年2月
相牛心鏡要覽(敦善閑原本).[清]黃繡谷撰.畜牧獸醫出版社1958年3月
相牛心鏡要覽今釋.[清]黃繡谷著.鄒介正注釋.農業出版社1987年2月
醫牛寶書.[清]佚名編.江西省中獸醫研究所重編校正.農業出版社1993年9月
醫牛藥書.[清]佚名編.龔千駒編注.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年5月
大武經(牛經大全)校注.[清]佚名編.湖南常德縣畜牧水產局《大武經》校注小組校注.
農業出版社1984年7月
牛經備要醫方.[清]沈蓮舫編.中國農科院中獸醫研究所校.農業出版社1960年1月
牛經大全(繪圖牛經大全).[明]喻本元、喻本亨撰.錦章書局1954年1月
相法牛經大全.[清]佚名編.宋教松注釋.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年7月
牛經切要.[清]佚名編.于船、張克家點校.農業出版社1962年11月
牛醫金鑒.[清]佚名編.鄒介正評注.農業出版社1981年9月
豬經大全.[清]佚名編.貴州省獸醫實驗室校訂.農業出版社1960年8月
豬經大全注釋.[清]佚名編.貴州省畜牧獸醫科學研究所、江蘇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注釋.
貴州人民出版社1979年5月
藥性賦注釋與獸醫臨床.張建岳編著.青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11月
串雅(內編)獸醫方.[清]趙學敏編.于船等校注.農業出版社1982年12月
雞譜(斗雞的飼養管理)校釋.[清]佚名編.汪子春校釋.農業出版社1989年5月
中獸醫古籍選讀.河北省定縣中獸醫學校編.農業出版社1961年9月
中獸醫古籍選釋.李克琛、張余森編注.農業出版社1987年12月
中獸醫學(牛經·豬經).林仁壽等編.臺北華香園出版社1986年5月
古獸醫方集錦.鄒介正編著.農業出版社1959年8月
中華獸醫經典.于船、張克家主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
禽魚蟲獸編.[古代]師曠、黃省曾等.曹中孚等校點.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6月
牛病古方匯詮.鄒介正編著.農業出版社1988年9月
歷代獸醫驗方精選(《農業考古》專號).楊宏道、張泉鑫選注.農業出版社1986年12月
歷代獸醫針灸大全(《農業考古》專號).張泉鑫編著.農業出版社1989年6月
獸醫廣禪侯(常順).潘小蒲著.山西科技出版社1993年10月
2 主要史著
謝成俠著.中國馬政史.陸軍獸醫學校1943年11月
馬俊民、王世平著.唐代馬政.西北大學出版社1995年12月
馬俊民、王世平著.唐代馬政.臺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5年6月
蔡無忌、何正禮編著.中國現代畜牧獸醫史料.上海科技出版社1956年6月
王毓瑚編著.中國畜牧史資料.科學出版社1958年4月
張仲葛、朱光煌主編.中國畜牧史料集.科學出版社1986年5月
鄒介正等編.中國古代畜牧獸醫史.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4年1月
程紹迥、蔡無忌主編.中國近代畜牧獸醫史料集.農業出版社1992年8月
徐磯、李易方主編.當代中國的畜牧業.當代中國出版社1991年12月
佟屏亞、趙國磐編著.畜禽史話.學術書刊出版社.1990年1月
薄吾成著.中國家畜起源論文集.天則出版社1993年6月
謝成俠著.中國養馬史.科學出版社1958年4月
謝成俠著.中國養馬史(第2版).農業出版社1991年9月
謝成俠編著.中國養牛羊史(附養鹿簡史).農業出版社1985年2月
謝成俠編著.中國養禽史.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年2月
金重治著.中國獸醫史話.科學普及出版社1980年2月
楊宏道編著.獸醫針灸史漫話—從石針到光針.農業出版社1981年9月
楊宏道編著.獸醫針灸史漫話—從石針到光針(第2版).農業出版社,1986年10月
中國畜牧獸醫學會中獸醫研究會編.中獸醫學史略附中獸醫名人錄.農業出版社1992年9月
于船、牛家藩編著.中獸醫學史簡編.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年1月
梁圣譯主編.中國獸醫生物制品發展簡史.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年4月
徐文波主編.鐵路獸醫史略.遼吉黑內天京晉鐵路獸醫史略編委會1988年7月
楊興業主編.四川畜牧獸醫發展簡史.四川科技出版社1989年3月
農萬菊、陳海云主編.廣西畜牧史.廣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
王作之編著.新疆古代畜牧業經濟史略.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
許岢主編.內蒙古畜牧業發展史.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
內蒙古自治區畜牧廳志編委編.內蒙古畜牧業大事記.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7年10月
楊宏道、李世駿、于船主編.中國針灸薈萃·獸醫針灸卷.湖南科技出版社1987年8月
潘小蒲、陸寶印主編.全國首屆廣禪侯(常順)學術討論會資料匯編.全國首屆廣禪侯(常順) 學術討論會籌備組1987年9月 佚名主編.全國第二次廣禪侯學術討論會論文選編. 全國第二次廣禪侯論文選編委員會1994年8月
佚名主編.紀念元亨療馬集付梓380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安徽省農牧漁業廳畜牧局1988年5月
佚名主編.中國獸醫學雜志· 中獸醫專號(紀念元亨療馬集刊行350周年).科學出版社1958年10月
于船主編.畜牧獸醫古今人物志(第1卷).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1995年8月
于船主編.畜牧獸醫古今人物志(第2卷).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1998年6月
安民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農學編·養殖卷(第1輯).中國科技出版社1993年1月
于船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農學編·養殖卷(第2輯).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年5月
王慧章編著.豬鬃大王古耕虞.中國文史出版社1998年6月
陶鈍編著.豬鬃大王古耕虞.解放軍出版社1995年11月
趙佩錚編著.畜牧諺語.農業出版社1959年12月
徐玉俊編著.畜牧獸醫諺語.山西省家畜疫病防治站1989年4月(2001年8月開始重印)
馮洪錢編著.民間獸醫本草.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4年9月
馮洪錢編著.民間獸醫本草(續編).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9年1月
馮洪錢編著.獸醫本草補遺.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年9月
馮洪錢編著.獸醫本草拾遺.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2年9月
3 主要志鑒
農業部飼料辦公室、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編.中國飼料工業年鑒(1991).機械工業出版社1992年7月
沈鎮昭主編.中國畜牧業年鑒(1999).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年4月
劉成果主編.中國奶業年鑒(2002).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年3月
陳耀春主編.中國動物疫病志.科學出版社1993年12月
李大義、徐玉俊主編.山西中獸醫志(第1輯).山西省農牧廳獸醫防檢站1986年12月
張樹方、赫崇禮主編.山西中獸醫志(第2輯).山西省家畜疫病防治站2001年8月
羅長榮、羅若蘭主編.四川省畜禽疫病志(1949-1989).四川省畜牧局1992年5月
王正杓主編.四川省畜牧獸醫研究所志(1936-1989).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2年7月
劉大群等主編.河北農業大學志(1902-2002).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年10月
王振生主編.河北中獸醫學校校志(1956-1996).河北中獸醫學校1996年10月
于漢主編.甘肅省畜牧獸醫學校史(1952-1992).甘肅省畜牧獸醫學校1992年7月
趙佩璋主編.山西省畜牧獸醫學校史(1952-1991).山西省畜牧獸醫學校1992年5月
劉常泰主編.山東省畜牧獸醫學校校志 (1955-1997).山東省畜牧獸醫學校 1998年3月
獸大校史編纂組.中國人民解放軍農牧大學校史.中國人民解放軍農牧大學1994年8月
川牧校史編纂組.四川畜牧獸醫學院校史.四川畜牧獸醫學院1990年7月
羅毅主編.四川省畜牧志.四川科技出版社1998年5月
陜西省畜牧業志編委辦公室編. 陜西畜牧業志. 三秦出版社1992年6月
劉樹常主編. 河北省畜牧志.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1993年7月
李全民主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畜牧志.新疆科技衛生出版社1996年4月
北京市畜牧局編(于雙墨主編).北京志·畜牧志.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9月
河北省方志委編(劉樹常主編).河北省志(第18卷)·畜牧志.河北大學出版社1993年10月
新疆方志委編(彭誠主編).新疆通志(第34卷)· 畜牧志.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6年1月
青海省方志委編.青海省志(第14卷)·畜牧志.黃山書社1998年12月
內蒙古畜牧廳編(許岢主編).內蒙古自治區志·畜牧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9年11月
黑龍江省方志委編(楊化文主編).黑龍江省志(第10卷)·畜牧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3月
甘肅省史志委編(李自建主編).甘肅省志(第21卷)·畜牧志.甘肅人民出版社1991年1月
江蘇省方志委編.江蘇省志(第16卷)·畜牧志.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
福建省方志委編.福建省志·畜牧志.方志出版社1998年3月
云南省方志委總纂.云南省志(卷23)·畜牧業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
王國祥主編.長春市志·畜牧業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
蒲朝龍主編.雅安地區畜牧獸醫志.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9年9月
山東省荷澤地區農業局編.菏澤地區畜牧志.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0年10月
六盤水市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六盤水市志·農業志、畜牧志.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
柏衛平、趙文漢編纂.南陽市畜牧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7月
王德華主編.莆田市畜牧志.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王銀生主編.唐山市畜牧志.農業出版社1992年5月
馬江主編.甘南藏族自治州畜牧志.甘肅民族出版社1993年8月
朱延生主編.呼倫貝爾盟畜牧業志.內蒙古文化出版社1992年5月
齊伯益主編.錫林郭勒盟畜牧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2月
阿魯科爾沁旗畜牧志編纂委員會編.阿魯科爾沁旗畜牧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年
中甸縣畜牧局、中甸縣縣志辦公室編.中甸縣畜牧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年
尕瑪才仁主編.曲麻萊縣畜牧志.甘肅文化出版社2002年
吳師敬主編.華容縣畜牧志.中國文史出版1990年1月
4 部分論文
劉壽山.介紹漢代獸醫處方的木簡.畜牧與獸醫.1956年第1期
劉壽山.歷代本草書籍上有關畜牧獸醫資料的介紹.畜牧與獸醫.1956年第2期
劉壽山.李時珍本草綱目對于畜牧獸醫的貢獻.中國畜牧獸醫雜志.1956年第2期
于船.祖國古代家畜去勢術匯考.中國獸醫學雜志.1957年2期
吳學聰.略論我國古代獸醫學的重要成就.中國獸醫學雜志.1958年2期
馮淇輝.我國家畜傳染病探源.農史研究.1980年1期
于船.論我國古代豬的閹割技術.北京農業大學學報.1980年3期
鄒介正.唐代獸醫學成就.中國農史.1981年1期
楊宏道.我國獸醫針灸技術的形成與發展.農業考古.1982年1期
于船.中國獸醫史.中國獸醫雜志.1982年5期
秦和生.我國獸醫外科學發展簡史.農業考古.1983年1期
于 船.獸醫中草藥的起源與發展.中獸醫學雜志.1983年第4期
鄒介正.獸醫針灸源流.農業考古.1985年1期
鄒介正.中獸醫起源于何時?農業考古.1986年1期
楊宏道.清代我國傳統獸醫學成就初探.農業考古.1986年2期、 1987年1期
鄒介正.明代獸醫學術的發展.中國農史.1986年3期
于 船.論我國古代針治馬渾睛蟲病的有關問題.農業考古.1987年1期
楊宏道.清代我國傳統獸醫學成就初探.農業考古.1987年1期
張泉鑫.葛洪肘后備急方》中的獸醫治療方技初探.農業考古.1987年2期
劉恒青.我國傳統獸醫醫事檢索.中獸醫學雜志.1988年2期
姜麗蓉.中國古代的獸醫學.文史知識.1988年4期
張泉鑫.反映獸醫針灸療法的最早文字.中國獸醫科技.1988年8期
牛家藩.試論我國獸醫灸術的起源與發展.古今農業.1989年2期
王銘農.動物藥發展史略.中國農史.1989年2期
魏鎖成.我國畜禽閹割術的歷史及其沿革.農業考古1989年2期
牛家藩.試論清代獸醫本草學的發展特色.中國農史.1989年4期
張泉鑫.獸醫針刺麻醉發展簡史.農業考古.1990年1期
王銘農.傳統獸醫方劑學的演變與展望.古今農業.1990年2期
牛家藩.中獸醫學的起源與發展.中國農史.1991年1期
陸鋼、于船.論中獸醫外科學的起源和發展.農業考古.1991年1期
和文龍.中獸醫脈診發展史.中國農史.1991年3期
于船.中獸醫學在歷代的發展與貢獻.中國獸醫雜志. 1991年7期、1991年12期、
1992年1期、1992年2期、1991年7期、1991年7期
馮洪錢.中國古獸醫歷史.中獸醫醫藥雜志.1991年5期
魏鎖成.我國古獸醫事業考.中獸醫醫藥雜志.1992年1期
和文龍.中獸醫色診發展史.中國農史.1992年2期
牛家藩.對《周禮》獸醫職文中“以節之”的管見.中國農史.1992年4期
牛家藩.從《周禮》看我國先秦時期的獸醫發展.中國農史.1993年2期
王銘農.魏晉以前的動物閹割術.中國農史.1993年4期
魏鎖成.中醫和中獸醫望診的發展簡史與沿革.農業考古.1994年1期
龔千駒、廖樂明.試談我國古代防治雞病的方技.農業考古.1994年3期
魏鎖成.傳統中獸醫望診的發展與科技文明.農業考古.1994年3期
周生俊.中國動物醫學隸屬考.古今農業.1995年1期
徐旺生.我國近代獸醫疾病防治研究綜述.中國科技史料.1996年1期
王銘農.明清時期動物閹割術的發展和影響.中國農史.1996年4期
魏鎖成.先秦獸醫史探.農業考古.1997年3期
鄒康南.馬起臥癥(疝痛)古代獸醫資料分析.中國農史.1997年4期
三、中國獸醫史研究的工作展望 從世界獸醫史學會(WAHVM)發布的資料來看,獸醫(動物醫學)史進入系統研究僅僅半個世紀;自1969年在德國成立了世界獸醫史學會后,荷蘭、挪威、美國、澳洲、日本等國也都成立了本國獸醫史學會,除了建立獸醫歷史博物館外,還主辦了《獸醫遺產》、《獸醫歷史》、《日本獸醫史雜志》、《澳大利亞獸醫史記錄》等刊物,世界獸醫史學會除了辦有“wahvm.vet.uu.nl”網站外,每年輪流在會員國舉辦一次獸醫史學術討論大會(WAHVM Congress),至今已舉辦35屆,不包括世界獸醫師大會(WVC)期間的世界獸醫史專題分會。日本獸醫史學會承辦了1995年在日本橫濱召開的第25屆世界獸醫師大會(WVC)世界獸醫史專題分會,大陸、臺灣都有學者參加。
從有關資料反饋的信息表明,世界大多數國家急需了解中國獸醫包括1904年起進入中國的現代(西)獸醫學、中國獨有的中獸醫學(動物針灸學)等的歷史,日本獸醫歷史學家白井恒三郎(白井紅白)博士(《日本獣醫學史》,文永堂1944.9/1979.3)、筱永紫門博士(《日本獣醫學教育史》,文永堂1972.2)、中村洋吉博士(《獣醫學史》,養賢堂1980.4)都對中國獸醫歷史進行過研究,但中國至今還沒有加入世界獸醫史學會,與日本獸醫史學會等交流太少,加之中國畜牧獸醫學會、中國農業歷史學會等國家級學術團體尚未健全畜牧獸醫歷史研究學術機構。雖然如此,中國畜牧獸醫學會·中國農業歷史學會中華畜牧獸醫史專業籌委會一些專家學者還是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進入21世紀后的臺灣、大陸兩地都取得了中國獸醫學史研究的開門紅:
2000年1-6月臺灣省“行政院”農委會家畜衛生實驗所研究員劉培柏博士在該所1月1次的“學術研討會”上發表了“中國獸醫史”,內容涉及“獸醫活動的起源”、“獸醫職業考”、“古代獸醫學”、“古代獸醫學”、“中國文化與家畜防疫”,2002年9月臺灣省“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公開出版了中興大學獸醫學院教授王俊秀、莊士德兩博士主編的《臺灣獸醫發展史》(ISBN 957-01-1885-7),此書將臺灣獸醫發展背景、公務獸醫體系、動物用藥品管理、獸醫師教育及管理制度、動物防疫、動物檢疫等相關資料搜集匯整12章篇,以此介紹臺灣過去動物疫病控制之貢獻,是21世紀海峽兩岸第一本論述現代獸醫發展歷史的區域性專著。
2001年4月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了湖北生物制品廠梁圣譯編著的《中國獸醫生物制品發展簡史》,2001年12月、2004年2月又分別出版了南京農業大學鄒介正、和文龍同校的《司牧安驥集校注》、山西省中獸醫研究會整理的裴耀卿(1911-1971)遺著《司牧安驥集語釋》;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了于船、張克家兩教授收集整理的《中華獸醫精典》,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了南京農業大學畜牧專業戶培訓中心創始人王元林教授自傳《從放牛娃到大學教授》。2003年6月南京農業大學畢業了中國第1個畜牧方向科技史博士,并確定了畜牧獸醫歷史研究是該校科技史、專門史專業碩士、博士研究生研究重點方向。同年8月,作為中國農業歷史學會中華畜牧獸醫史專業籌委會會刊《畜牧獸醫史》正式在四川宜賓創刊,臺灣中獸醫學會參與協辦,2004年10月又編印出版了“2004合刊”,主要是張仲葛、謝成俠、于傳三名教授專集。
作為開設醫史文獻(中國獸醫史與中獸醫古籍選讀)課程的中獸醫專業除了研究生教育并入臨床獸醫(1997)外,原來設置中等中獸醫專業的學校只有甘肅畜牧學校(2004年7月升格為甘肅畜牧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保留,2004年江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原江蘇畜牧獸醫學校2001年11月升格)、云南曲靖農業學校創辦了中獸醫方向(專業)并開始招生;原河北中獸醫學校2000年6月并入河北農業大學成立的河北農業大學中獸醫學院(冀政[2000]22號),是全國唯一設置了研究生、本科、專科中獸醫專業教育的學校;2003年又與中國畜牧獸醫學會中獸醫學分會合作恢復了《中西獸醫結合》雜志編輯出版。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除了保留中獸醫專業三年制專科外,還增加了中獸藥加工與貿易專業專科;西南農業大學(榮昌校區)除了保留中獸醫專業(方向)本科外,還增加了藥用植物栽培與產地加工專業專科、本科。雖然如此,中國獸醫史研究存在的問題也是明顯的:
一是研究范圍多以中獸醫學史為主,缺乏現代獸醫學發展歷史;二是人才短缺,更沒有經費,即使是80年代后普修《畜牧志》也是如此;三是對外交流太少(可能是懂外語的人太少)信息閉塞。也許是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農業院校畜牧獸醫類專業至今沒有開設課程(選修課甚至講座),諸如《中國畜牧(獸醫)通史》或《中國動物醫學通史》編修至今沒有列入國家計劃。作為包括現代獸醫、中獸醫的中國獸醫史研究,任重道遠。為此建議有關部門重視這項作:
一是盡快督促中國畜牧獸醫學會、中國農業歷史學會建立健全畜牧獸醫歷史研究學術機構,定期召開全國性學術研討會,配合農業部及各地搞好《畜牧獸醫志》、《畜牧獸醫年鑒》編修。二是繼續加大畜牧獸醫方向的科技史、專門史碩博士培養力度,《中國畜牧(獸醫)通史》或《中國動物醫學通史》的編修力爭納入農業部、教育部、科技部國家計劃,在科研院校開設《畜牧獸醫史》講座或課程(爭取計入學分),與世界畜牧獸醫歷史研究機構加強合作。三是拓展研究范圍,不僅要繼續研究以漢族為主形成的中獸醫學的歷史,而且還要加大蒙獸醫、藏獸醫、彝獸醫、苗獸醫等少數民族獸醫的歷史研究,同時開拓現代獸醫歷史研究,加強中外(包括中韓、中日、中美、中歐)獸醫歷史比較研究。
致謝:這是2004年6月王成在南京農業大學中華農業文明研究院研修時與該校科技史專業研究生程海娟合作撰寫的論文,承蒙中國農業大學于船教授、張克家教授、王清蘭教授、南京農業大學鄒介正研究員、吉林大學和平校區彭望奕教授、西南農業大學榮昌校區鄭動才教授、山東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郭光紀副教授、山西農業大學太原畜牧獸醫學院徐玉俊副教授、臺灣大學林仁壽教授等惠贈資料。南京農業大學教授、科技史博士生導師王思明博士、惠富平博士、科技史碩士生導師李群博士為撰寫此文提供了諸多方便。本文承蒙筠連縣畜牧局畜牧師唐素君審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