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2994|回復: 5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藥的不合理應用及藥害問題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7-11-2 13:15: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藥的不合理應用及藥害問題
    翟向和  李清艷  呂建存  張鐵
    (河北農業大學中獸醫學院河北定州 073000)

        近年來,人們對中藥的研究不斷深入,但多數人認為中藥取自天然,對機體無害、無殘留,而忽略了對中藥的不合理應用及藥害問題。中藥與機體相互作用不僅能產生治療作用,也能產生與治療作用無關的副作用,并可引起機體某些器官或組織的病理變化。與中藥應用有關的不良反應包括中藥不良反應(ADR)和藥害。中藥不良反應是指合格藥物在常規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無關的或意外的有害反應,包括副作用、毒性反應、致癌作用、致畸變作用等。據有關資料記載,1915-1990年408種醫藥學期刊中關于ADR的報道有2788例,在整個7062例ADR中占39.48%。其中1915年—1959年26例,60年代147例,70年代398例,80年代1227例。中藥不良反應在近50年來有較大幅度上升的趨勢,應當引起足夠重視。近年來,有關中藥ADR的報道也屢見不鮮。1994—1996年,日本報道88名慢性肝炎患者因服用小柴胡湯引起間質性肺炎,其中10例死亡;國內外均有因服用“苗條丸”或龍膽瀉肝丸導致腎損害(腎衰竭、尿毒癥,或被稱為“中草藥腎病”)的報道等。藥害是指不合理用藥,如使用不合格藥品、過期藥品、誤用、超大劑量使用、濫用等引起的有害反應。由不合理使用中藥引起的藥害稱中藥藥害。提高對中藥藥害的認識,采取必要的措施,減少中藥藥害的發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中藥不合理應用引起藥害的原因
        1.1 中藥的有毒成分
        含有毒性成分的中藥,如馬錢子中的有毒成分番木鱉堿,具有士的寧樣作用;附子中的烏頭堿、洋金花中的莨菪堿等成分均具有較強的毒性,其中毒劑量與治療劑量接近,如用量增加、使用不當,則容易引起中毒,甚至導致死亡。續隨子、射干、芫花、苦杏仁、曼陀羅、三棱等中藥,使用不當,也可能造成嚴重的藥害反應。
        1.2 辨證用藥不當
        對疾病進行正確的辨證,是合理用藥的前提。中藥的性能,如寒熱溫涼,是治療作用的基礎;“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是中藥用來糾正機體病理之偏,產生治療作用的重要依據。如運用不當,不合理使用,寒者用寒藥,熱者用熱藥,火上加油則會出現藥害反應。如對肝陽上亢者用細辛、肉桂等。
        1.3應用劑量過大
        有些中藥雖然不屬于有毒的中藥,但如果超量用藥也會發生藥害反應,如細辛過量會發生眩暈、腎損害, 肉桂過量會發生尿血。
        1.4 中藥配伍不當
        中藥配伍禁忌中有十八反、十九畏。某些中藥配伍具有相惡、相反的作用,烏頭、貝母合用降低烏頭療效,瓜蔞、白蘞、白芨能增加烏頭的堿毒作用;甘草有水鈉潴留作用,與甘遂、大蕺、海藻逐水作用相抵觸;藜蘆有催吐作用,治療量與中毒量接近,不宜與人參、黨參、白芍等補益藥合用;實驗證明川烏與姜半夏、甘草與海藻、甘草與芫花、甘草與甘遂、川烏與白蘞、川烏與白及、藜蘆與北沙參之間均具有增強毒性的作用。硫磺與樸硝合用使瀉下作用強烈引起腹痛;巴豆與牽牛合用瀉下更加峻猛,甚至導致出血;丁香與郁金、肉桂與赤石脂有拮抗作用,合用降低療效。
        1.5 中、西藥配伍不當
        烏梅、山楂、五味子、山茱萸與磺胺類藥物合用會引起血尿;人參能增加地高辛的血藥濃度;甘草與水楊酸鈉同用使潰瘍病發生率增加;穿心蓮與慶大霉素、紅霉素等合用,可抑制穿心蓮促進白血球吞噬功能的作用,降低療效;含有水合性鞣質的中藥石榴皮、地榆、酸棗根、五倍子等與氯霉素、紅霉素、異煙肼等合用,會加重肝臟損傷,嚴重時引起藥源性肝病;痢特靈和麻黃、丹參合用可產生毒副作用,嚴重時可導致高血壓、腦出血。
        1.6 中藥炮制不當或未經炮制
        附子、川烏、草烏、半夏、天南星、馬錢子等中藥生用內服容易中毒,炮制后能降低其毒性。如生半夏有毒,而經炮制后法半夏則毒性大減。但是,對于有毒中藥,炮制應當適度,不可太過或不及,太過則療效難以保證,不及則易發生中毒反應。
        1.7 中藥的產地差異
        不同產地的中藥品種,藥性有較大差別,如蓬莪術(四川成都)姜黃素含量為3.48%,溫莪術(浙江瑞安)姜黃素含量為1.57%,桂莪術(廣西莪術)姜黃素未檢出;云南騰沖附片的毒性比四川附片大;桑寄生如果寄生在有毒植物如夾竹桃上就會含有相應的有毒成分,因此,如誤用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桑寄生,雖然用量相同,也會引起藥害反應。
        1.8 中藥煎煮不當
        一般認為長時間煎煮可以降低毒性,如附子先煎一小時,則毒性可以減小,煎煮時間不足則會引起藥害反應。但也有相反的情況,如山豆根煎煮時間越長則副作用越強。
        1.9生理情況的影響
        體質、年齡、性別等對藥物的作用發揮影響甚大。遺傳因素對抗病能力及藥物反應,存在較大差異。臨床上存在不同的品種或個體,對藥物的治療量相差多倍的現象。如對檳榔的敏感性:每1kg體重用量雞1~1.5g,鴨0.5~0.8g,而鵝用0.5g就可能發生中毒。

        2中藥合理應用與藥害防治
        藥品具有利害兩重性,凡是藥物均具有毒性,中藥也不例外。“中藥無毒副作用”和“有毒中藥不能用”這兩種觀點都是不全面的,與西藥總體上比較,中藥毒性低,相對安全。有毒中藥的應用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但深人、細致、科學的研究尚未深入開展,因此,應在繼承前人用毒、防毒、抑毒寶貴經驗基礎上,對中藥毒性的研究思路進行深入思考,并結合現代藥理學、毒理學知識變革研究的技術和手段,走出現代中藥毒理研究的新路子。
        2.1 正確認識中藥的藥害反應
        對獸醫中藥的正確認識,是合理開發的前提。傳統中藥的應用已有悠久的歷史,佐證了其療效的獨特性和強大的生命力。歷代醫家及現代中醫通過炮制和配伍降低了有毒中藥的毒性,從而使臨床發生毒性反應的機率大大減少。當脫離了中藥傳統的制備方法、劑型、劑量、服法時,中藥“藥害”事件就會體現出來。中藥的成分復雜,所含的成分很難全部分析清楚,各種成份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制約,進入機體后作用于多種靶器官,其藥效和毒性的表現不能簡單地從某一個或幾個已知成分的含量來判斷。例如,含有有毒金屬的藥物(汞,砷等)在中藥處方中應用較廣泛,如果以國際重金屬總含量為標準來評判中藥的毒性,許多具有獨特療效的有效方劑將被禁止使用。20世紀70年代,國外學者報道,大黃中含有致癌的成分。隨后,有些歐洲國家對大黃采取了限制使用,美國FDA也禁止使用大黃作為藥用成分。由此可見,有必要對中藥毒性的研究進行深入思考,并結合現代藥理學、毒理學知識變革研究的技術和手段,盡快對傳統中藥逐藥建立安全性評價標準。
        2.2防止超量用藥、擅自用藥與濫用、誤用藥物。中藥應用時要充分考慮利弊,密切觀察用藥反應,嚴格掌握中醫用藥規定的適應癥、劑量、療程、體質及禁忌癥。正確區分藥品不良反應與藥害反應。
        2.3正確辨證,合理用藥。中藥的不合理應用是引起藥害反應的一個重要原因。許多人認為中藥安全無毒,而忽略了它的合理應用,出現長期服用,非處方用藥及不辯證用藥,有些中藥說明書的介紹也過于簡單。因此,進一步規范中醫用藥,對中醫處方者普及中醫辯證知識是非常必要的。
        2.4進一步規范中成藥的新藥審批制度,加強獸藥的生產監管,提高中藥制劑質量,防止不合格藥品出廠與流通。對生產、銷售假藥、劣藥的獸藥生產企業、經營單位和個人等應進行必要的處罰。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50 收起 理由
    魁罡 + 50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8-7-25 22:36:23 | 只看該作者
    中藥也是有毒地.
    板凳
    發表于 2008-9-23 11:32:17 | 只看該作者
    中醫不講辯證就不是中醫了,是用草藥的醫生了
    地毯
    發表于 2009-5-7 15:45:48 | 只看該作者
    中醫太博大精深了。有人學一輩子也只學會點皮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發表于 2009-5-9 12:54:45 | 只看該作者
    中醫生存很難啊,希望有人把它發揚光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發表于 2009-5-26 13:53:08 | 只看該作者
    現在懂中醫的少呀,懂中獸醫的更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2 21:35,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沟县| 龙里县| 霍城县| 侯马市| 齐齐哈尔市| 长子县| 恭城| 苏尼特右旗| 江津市| 汉中市| 新竹市| 丹寨县| 吴川市| 习水县| 大余县| 太原市| 隆安县| 库伦旗| 铜鼓县| 都江堰市| 龙里县| 琼中| 黑河市| 赣州市| 通许县| 江油市| 玛曲县| 年辖:市辖区| 高青县| 达尔| 湖北省| 鄂托克旗| 留坝县| 习水县| 揭阳市| 安多县| 霍州市| 蒲江县| 建水县| 蒲江县| 四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