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B的論文沒必要長篇大論,千把字足以。
實例:德布羅意是個花花公子貴族,本科是歷史學專的,后來實在閑著無聊去讀了5年博士,最后交的博士論文是一頁紙,還涉嫌“抄襲”。答辯委員會氣的都不想讓他答辯。他的導師、著名物理學家朗之萬感到很沒面子,自己學生畢業不了真是恥辱,于是他鼓動了愛因斯坦一起幫著求情:讓這小子過了吧,他老爸是法國內政部長,咱惹不起。
那篇“垃圾”論文后來被薛定諤看到了,薛定諤看著這頁論文苦思冥想了1個月,發表了量子力學里最重要的理論之一的薛定諤方程,薛定諤貓也成為最有趣的一只貓。
德布羅意因這篇論文說闡述的觀點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薛定諤憑借德布羅意的這篇論文對量子力學作出了杰出貢獻,從一名普通而不得志的講師一躍成為了一名偉大的科學家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可以說,一篇1頁紙的博士論文成就2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可謂前無古人,估計也是后無來者。
[color=red][b]用GOOGLE搜索了下德布羅意先生的故事,結果發現:[/b][/color]
“1923年9月至10月間,德布羅意在《法國科學院通報》上接連發表了三篇論文:《輻射——波和量子》、《光學——光量子、衍射和干涉》、《物理學——量子、氣體運動理論以及費馬原理》。在這幾篇短文中,提出了現在稱為“德布羅意波”的思想。1924年,在題為《量子理論研究》的博士論文中,系統地闡述了他在前幾篇文章中提出的相波理論,并于同年11月27日在佩蘭.朗之萬的主持下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辯。"
“當1926年E.薛定諤發表他的波動力學論文時,曾明確表示:“這些考慮的靈感,主要歸因于德布羅意先生的獨創性的論文。”1927年,美國的C.J.戴維孫和L.H.革末及英國的G.P.湯姆孫通過電子衍射實驗各自證實了電子確實具有波動性。至此,德布羅意的理論作為大膽假設而成功的例子獲得了普遍的贊賞,從而使他獲得了192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布羅意的新理論,開始時并沒有受到物理學界的重視。因為他的思想是如此新穎,如此大膽,以致于像普郎克、洛侖茲這些人都很難相信它的正確性。即使他的導師朗之萬,雖然認為他的想法有很大的獨創性,但也認為他的想象過分大膽,幾近荒謬。不過他又想到,玻爾的理論開始時也曾被認為是極其荒謬的,說不定德布羅意的想法中包含了一些重要的東西。于是朗之萬還是把德布羅意的論文副本寄給了愛因斯坦,請他提出看法。素來喜歡物理學上的對稱性的愛因斯坦,一下子就看出了德布羅意的理論正是揭示了光子和物質粒子之間的這種對稱性,立即意識到德布羅意思想的深遠意義,并且想到在他自己關于理想氣體的新的漲落公式中出現的波干涉項可能正是起源于德布羅意波。所以他熱情地復信給朗之萬,稱贊德布羅意“已揭開了巨大帷幕的一角”。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