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0298|回復: 1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肉雞生產中合理使用藥物的綜述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7-10-28 23:11: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正確而合理的使用藥物是保證養雞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果在肉雞生產中隨意的亂用藥物,將會給飼養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同時給藥殘控制也將帶來很大的難度。
    就目前養雞戶用藥來看,尚存在著很大的誤區。很多養戶自雛雞入舍后除接種疫苗當天和宰前幾天不給雞群投藥外,其余所有的飼養日都不停的給藥,一個飼養周期下來后,要投20幾種藥品,藥費達到1元以上,既增加了生產成本,又破壞了肉雞腸道的菌群平衡,使飼料難于消化吸收,影響了肉雞生長發育 。
    為提高養戶的收入,減少養戶損失,有必要討論一下藥物使用問題,以引導養戶在肉雞生產中合理用藥。
    一、合理使用“腎藥”
    有很多養戶在使用藥物以后,都要投給“腎藥”,這似乎很普遍,還有的養戶在35日齡前后要固定的投給一次“腎藥”,叫做通腎,這種做法是完全沒有必要的。首先我們對絕大多數“腎藥”的處方剖析一下就會明白了,這些“腎藥”的95%以上成分是碳酸氫鈉,還有少量的亞硒酸鈉,其藥物機理是促進機體尿酸鹽排泄,當使用劑量過大時還會造成亞硒酸鈉中毒。
    什么因素能造成雞只發生尿酸鹽沉積呢?答案有兩條,一是外源性因素,即由于家禽肝內沒有精氨酸酶,當長期食入含有過高的蛋白質飼料時,可導致尿酸合成增多,超過了腎臟的正常排泄能力,即可引起外源性尿酸鹽沉積癥。其實這一點沒有必要引起我們的擔憂,只要你是使用中型以上公司生產的飼料,就不會存在這一問題,因為中大型公司的飼料是根據肉雞的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而精心配置的,對產品也要經過嚴格的檢驗后才能出廠,絕不會存在因蛋白質的含量過高而造成尿酸鹽沉積癥的現象發生。二是內源性因素,常由于雞群發生腎型傳支和藥物中毒,造成腎功能不全而引起尿酸鹽排泄障礙,引發內源性尿酸鹽沉積癥。事實上,當雞群一旦發生腎型傳支后,沒有有效藥物能治療,“腎藥”可以適當的緩解癥狀,必須靠機體自身去恢復,其損失程度與繼發細菌性疾病的輕重程度直接有關。
    接種傳染性支氣管炎疫苗是控制腎型傳支的最有效措施。在腎型傳支流行區,首免應接種新支腎(LASOTA+H120+28/86)二聯三價疫苗。在非流行區,首免時接種MA5(傳支苗麻株)對腎型傳支也有較好的預防效果。對于接種傳支苗來講,首免的日齡越小越好,我們用的傳支苗是活毒苗,接種后可迅速在氣管粘膜的上皮細胞中增殖,并起到占位的作用,當有傳支野毒進入呼吸道后,已無增殖空間,減少了傳支野毒在體內的增殖機會。
    無節制的用藥和隨意加大用藥劑量是造成腎臟組織損傷,導致“花斑腎”的主要原因。在我們肉雞防治細菌性疾病使用的藥物中,氨基糖苷類用量最大,其中最常用的有慶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和安普霉素。氨基糖苷類藥物的不良反應主要是腎臟毒性,損傷腎臟組織,導致腎功能減退,其中以慶大霉素的腎臟毒性最大。科學而合理的使用藥物是有效的防止“花斑腎”出現的前提,當錯誤用藥導致“花斑腎”出現的時候,可酌情投給“腎藥”,以促進“花斑腎”得到康復。假設“花斑腎”癥狀并不嚴重,可考慮連續投服3-5天0.4%濃度的小蘇打水,也會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二、合理使用抗病毒藥
    在肉雞生產中,對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和傳染性法氏囊炎主要靠接種疫苗預防,一旦肉雞發生上述任何一種傳染病時,都沒有有效的藥物去治療,只能采取對癥治療和控制繼發細菌性感染的措施。
    我國在99年以前,在肉雞生產中幾乎沒有使用抗病毒西藥情況,自2000年禽流感在中國迅速流行后,人們開始嘗試使用抗病毒西藥去治療禽流感。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西藥有3種,即金剛烷胺、嗎啉胍、利巴韋林。由于這些藥物以前在獸醫臨床上應用不多,更缺乏系統的研究資料,對禽流感的療效難于做出全面的介紹和評價。但通過近期使用和查閱有關技術資料后,感到這3種抗病毒藥對感染H9亞型流感病毒的雞群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但在使用中必須與抗菌藥物合用,控制繼發的細菌感染,以提高療效。值得提倡的是,在防治病毒性疾病時,應首選使用中藥提取劑。中藥被動物機體吸收后,可轉化為具有顯著抑菌和抗病毒作用的物質,并提高動物機體自身抗病能力,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機能,起到很好的防治。
    應該提示的是,養戶在決定投給雞群含有抗病毒藥的復方制劑時,一是已觀察到了雞群有禽流感發病征兆;二是了解了雞群繼發細菌感染的程度;三是掌握復方制劑中的抗菌藥物成份和對細菌的敏感性;四是根據當地禽流感的流行情況預防性給藥。如果脫離開這四個前提去投藥的話是盲目的,即沒有針對性,也不可能得到滿意的收效。
    在這里向大家介紹一點傳染病常識,即傳染病的發生要經過潛伏期、前驅期、癥狀明顯期和轉歸期四個階段。禽流感的潛伏期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其長短與病毒的致病性高低、感染強度、傳播途徑、雞群的健康狀況和飼養環境等有關。在潛伏期我們是很難發覺雞群已感染上了禽流感病毒的。而前驅期是可以觀察到的,什么是前驅期呢?就是雞群中已有發病的雞只,但并不表現該傳染病的典型的臨床癥狀。癥狀明顯期是發病雞表現出了該傳染病的典型的臨床癥狀。轉歸期則表示發病雞只是好轉或死亡的結局。
    禽流感H9亞型流感病毒屬于低致病力毒株,雞群一旦感染上該病毒后,即使發病也不可怕,核心問題是研究對大腸桿菌繼發感染的控制一定要得力,雞群的損失程度與此直接有關。感染上H9亞型流感病毒的雞群,一旦發病時,在其前驅期往往表現眼瞼變形、結膜炎、眼前角含水泡、下額腫脹等癥狀。在雞群20日齡以后,每天數次進行詳細觀察是非常必要的。一旦發現上述情況后,養戶要立即向獸醫報告,并采取相應的投藥、改善環境、用含碘消毒劑帶雞噴霧消毒和適當提高舍溫等綜合性措施。選用的復方抗病毒藥中最好含解熱、鎮痛、消炎的藥物,以促進采食量的改善。對所選用制劑中的抗菌藥物應該腸道吸收率高,對大腸桿菌藥敏效果好。對出現腫頭的雞只,可選用抗菌素進行胸肌注射,每天1-2次,連續注射3-4天,能顯著提高療效。
    有的養戶在雞群1-2周時就投給抗病毒藥物,以預防流感的發生,這種做法是沒有必要的。H9亞型禽流感的發生比較有規律,大多數發病雞群集中在21-32日齡,養戶可考慮在這一期間預防性的投給抗病毒藥物。但要視當地禽流感流行情況而定。否則,無疑是一種浪費,而藥物的不良反應也會給你的雞群造成一定的傷害,由此可見,早期發現、及時投藥、對癥治療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三、 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使用抗菌藥物防治雞病過程中,抗菌藥物、機體、病原體三者之間存在復雜的相互作用關系,被稱為“化療三角”。由此可見,用抗菌藥物治療雞病時,要針對性選藥,根據藥物的藥 動學特征,給予適合的劑量和足夠的療程,防止病原體的耐藥性和藥物不良反應的產生,同時依靠和發揮雞只機體的防御能力,使雞群得到迅速的康復。
    我們把抗菌藥物通常分成抗生素和化學合成抗菌藥兩大類。抗生素原稱抗菌素,抗生素除能從微生物的培養液中提取外,隨著化學合成的發展,現已有不少品種人工合成或半合成。抗生素種類繁多,但其作用機理不外乎四種類型,一是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形成。二是增加細菌胞漿膜的通透性;三是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四是抑制細菌核酸的合成。化學合成抗菌藥在肉雞生產中常用的主要是喹諾酮類藥物,由于近幾年頻繁而無節制的使用,細菌對絕大多數的喹諾酮類藥物已產生了耐藥性,盡管近期人們不斷的開發出新品種,但其抗菌效果都不理想。值得注意的是養戶在使用這類藥物去治療肉雞大腸桿菌病時,往往因療效不佳而盲目的增大劑量,結果導致雞群中毒的事故經常發生。針對養戶在養雞生產中經常出現的用藥錯誤,現介紹下述用藥知識。

    (一)掌握群體性給藥方法:我們的肉雞是規模化飼養,在進行群體性給藥時,飲水中加入藥物是最常用的方法,應用此法時需要注意兩點。
    1、不要把藥物一次性直接溶于水中。有些粉劑中的藥物成分是不溶于水或難溶于水,為促進這些藥物能溶解在水中,生產商在制劑時加入了表面活性劑(助溶劑),但任何一種表面活性劑,都要在一定的濃度下才能起到降低水分子表面張力,達到助溶的作用。如把藥品一次性加到水中,會因降低表面活性劑的濃度而達不到藥物充分溶解的目的,當藥物一旦出現沉淀或漂浮在水面上時,不可能有好的藥物療效。養戶并不知道哪些制劑中有不溶于水或難溶于水的藥物成分,為保證起見,建議在投藥時先把藥品溶于水盆中,并充分攪拌后再倒入水箱或大的盛水容器中。
    2、在規定的時間內飲完在水溶液中容易失效的藥物。在水溶液中不容易破壞的藥物,可讓雞長時間的自由的飲用。但有些藥物在水中是不穩定的,例如氨芐青霉素很快的水解是其不穩定的原因,當選用含有氨芐青霉素藥物成分的制劑時,應采用口渴法給藥,即在給雞群飲用藥物溶液前停止飲水,夏季約2小時,冬季約3小時。
    有些藥物需混于飼料中進行給藥,充分的混合均勻,是大家都理解的,但對于用藥量少,毒副作用較大的藥物不宜拌料投用。
    (二)了解藥物的腸道吸收情況:口服給藥后,各種藥物在腸道的吸收率差異很大。不過問藥品制劑中含有什么主要成分,不考慮藥物在腸道內的吸收情況,單憑藥品包裝說明選擇藥品是不理智的。難從腸道吸收的藥物只能治療腸道細菌性感染,不能治療全身性疾病。氨基糖苷類藥物的共性就是腸道難于吸收,而這類藥物對大腸桿菌做體外抑菌試驗時往往又是高敏的,用于預防性給藥無可非議,用于全身性大腸桿菌感染時應考慮采用肌肉注射給藥的途徑。在氨基糖苷類藥物中,慶大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腸道吸收率只有3-5%,安普霉素可達11%左右。選擇這類藥物去防治疾病時,要根據雞群的健康狀況,掌握好用藥時機。當雞群大腸桿菌病較嚴重時,應選用口服后腸道吸收好,有效藥物成分在組織中分布廣泛,體外藥敏試驗效果好的藥品。
    (三)有針對性的選用抗菌藥物:正確的診斷疾病是準確選用藥物進行治療的前提條件。對疾病的病因和癥狀經過綜合分析后,認定是細菌性傳染病的話,應知道病原體是什么,再選用治療藥物。對選用藥物的抗菌譜和藥動學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例如確診后認定雞群的呼吸道病是由支原體引起的,這時就要選擇對支原體有抑制作用的藥物。支原體是沒有細胞壁的,而β內酰胺類藥物的抑菌機理是通過抑制細菌的細胞壁合成而起到抑菌作用的,可見此類藥物對由支原體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病是沒有治療效果的。β內酰胺類藥物包括青霉素類和先鋒霉素類。在青霉素類中我們常用氨芐青霉素和阿莫西林防治大腸桿菌病和葡萄球菌病,在先鋒霉素類中頭孢拉啶和頭孢氨芐在獸醫臨床上較常用,主要用于防治大腸桿菌病。臨床上應盡量選用對病原體高敏、價格低廉且對雞只不良反應小的藥物。例如確診雞群發生了葡萄球菌性關節炎后,首選藥物應該是氨芐青霉素,這種藥物具有毒性低、對葡萄球菌高敏、價格低廉的優點。
       根據各種抗菌藥物的半衰期決定每天的給藥次數,針對預防還是治療疾病決定療程和給藥劑量是合理用藥的守則。雞群沒病時,無休止的使用抗菌藥物會導致雞只腸道菌群失調,影響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雞群死雞數量可能會得到很好的控制,但生長發育不會很好,體重達不到預期的結果。就目前我們雞舍的飼養條件和社會防疫環境講,養雞很難離開抗菌藥物,但合理使用卻是我們需要掌握的技巧。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樓主| 發表于 2007-10-28 23:11:54 | 只看該作者

    肉雞復合型腸炎的特點

    最近,在我國商品肉雞飼養發達地區的商品肉雞群中普遍存在著-種以腹瀉、糞便中含有沒消化好的飼料、采食量明顯下降、生長緩慢或體重減輕、脫水和飼料報酬下降為特征的疾病。目前,此種疾病普遍流行,雖然死亡率不高,但造成的隱性經濟損失巨大,而且往往被肉雞飼養戶錯誤地認為是一般的消化不良,或被獸醫臨床工作者認為是單一的小腸球蟲感染。經過大量的資料調查,此病絕不是單一的小腸球蟲感染、細菌性腸炎,也不是一般的消化不良,它是由多種病因導致的一種綜合征,此病在山東的肉雞飼養發達地區被養殖戶稱為“肉雞腸毒綜合征”。隨著專家對此病病因和病理變化的進一步研究,此病很可能是一種“肉雞復合型腸炎”。
    主要癥狀及流行特點:
    發病初期,雞群一般沒有明顯的癥狀,精神正常,食欲正常,死亡率也在正常范圍內。認真仔細的養雞戶會發現,個別雞糞便變稀、不成形,糞中含有沒消化的飼料,隨著時間的延長,整個雞群的大部分雞開始腹瀉,有的雞群發生水瀉,糞便變得更稀薄,不成形、不成堆、比正常的雞糞所占面積大,糞便中有較多沒消化的飼料,糞便的顏色變淺,略顯淺黃色或淺黃綠色。當雞群中多數雞出現此種糞便之后約2~3天,雞群的采食量開始明顯下降,一般下降10~20%左右,有的雞群采食量可下降30%以上,此時,如果得不到正確治療,會導致巨大損失。甚至,有的養雞戶在無法治療的情況下無奈售出,導致巨大經濟損失。此病的中、后期個別雞會出現神經興奮、瘋跑,之后癱軟死亡。一般來講,地面平養的肉雞發病早一些,網上平養的肉雞發病晚一些。密度過大,濕度過大,通風不良,衛生條件差的雞群多發,癥狀也較嚴重,治療效果較差。越是飼喂含優質蛋白質、能量、維生素等營養全面的優質飼料,發生此病的機會就越大,癥狀也較嚴重。
    主要病理變化:
    通過對多群病雞解剖觀察,其主要病理變化為:在發病的早期,十二指腸段空腸的卵黃蒂之前的部分粘膜增厚,顏色變淺,呈現灰白色,像一層厚厚的麩皮,極易剝離;腸粘膜增厚的同時,腸壁也增厚。腸腔空虛,內容物較少,有的腸腔內沒有內容物;有的內容物為尚未消化的飼料。此病發展到中后期,腸壁變薄,黏膜脫落,腸內容物呈蛋清樣、粘膿樣,個別雞群表現得特別嚴重,腸粘膜幾乎完全脫落崩解,腸壁菲薄,腸內容物呈血色蛋清樣或粘膿樣、爛柿子樣。其它臟器未見明顯病理變化。
    發病原因:
    (1)小腸球蟲的感染: 由于小腸球蟲在腸粘膜上大量生長繁殖,導致腸粘膜增厚,嚴重脫落及出血等病變、幾乎使飼料不能消化吸收,同時,對水分的吸收也明顯減少,盡管雞大量飲水,也會引起脫水現象。這是引起肉雞糞便變稀,糞中帶有沒消化的飼料的原因之一。
    (2)腸道內環境的變化:大量的實驗資料表明:在小腸球蟲感染的過程中,小腸球蟲在腸粘膜細胞里快速裂殖生殖,因球蟲的大量增殖需要消耗宿主細胞的大量氧,導致小腸粘膜組織產生大量乳酸,使得肉雞腸腔內PH值嚴重降低。由于腸道PH值的改變,腸道菌群發生改變,有益菌減少,有害菌大量繁殖,特別是大暢桿菌、沙門氏茵、產氣夾膜桿菌等趁機大量繁殖,球蟲與有害菌相互協同,加強了致病性。腸道內容物pH值的下降,會使各種消化酶的消化能力下降,飼料消化不良,另外,PH值的下降,會刺激腸道粘膜,使腸的蠕動加快加強.消化液排出增多,飼料通過消化道的時間縮短,消化時間減少,導致飼料消化不良。由于腸的蠕動加快加強,膽囊分泌的膽汁迅速從腸道排出,與沒消化的飼料混合在一起,形成該病的特征性糞便——略帶淺黃色的糞便。
    (3)飼料中維生素、能量和蛋白質的影響 :在調查中發現,飼料營養越豐富,發病率越高,癥狀也越嚴重,品質較低的飼料相對發病率較低。這是因為,在球蟲與細菌的混合感染中,大量的能量,蛋白質和部分維生素促進二者大量繁殖,加重癥狀。
    (4)電解質大量丟失 :在該病發生的過程中,球蟲和細菌大量快速生長繁殖,導致消化不良,腸道吸收障礙,電解質的吸收減少。同時,由于大量的腸粘膜細胞迅速破壞,使電解質大量丟失,出現生理生化障礙,特別是鉀離子的大量丟失,會導致心臟的興奮性過度增強,是肉雞猝死癥的發病率明顯增多的原因之一。
    (5)自體中毒:在發病的過程中,大量的腸上皮細胞破裂,在細菌的作用下,發生腐敗分解,以及蟲體死亡、崩解等產生大量有毒物質,被機體吸收后發生自體中毒。從而在臨床上出現先興奮不安,后癱軟昏迷衰竭死亡的情況。
    綜合防治:
    肉雞復合型腸炎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一種疾病,我們應該按照多病因的治療原則(抗球蟲、抗菌、調節腸道內環境、補充部分電解質和部分維生素)復配的藥物來加以治療,才能起到較好的效果。如:用硫酸粘桿菌素拌料,使用兩天,糞便變稠,顏色變深;使用三天,飼料消化良好,采食量明顯增加,增重加快;再用兩天基本痊愈。 預防球蟲病的發生是有效預防該病的首要前提,所以在肉雞生產中應特別注重預防球蟲病的發生
    板凳
     樓主| 發表于 2007-10-28 23:14:15 | 只看該作者

    肉雞白冠病的診治

    雞白冠病又稱雞住白細胞蟲病,是由住血孢子蟲類的原蟲在雞體內寄生而引起的。寄生于雞體內的主要是卡氏住白細胞原蟲,是由庫蠓和蚋傳播的,主要發生于夏秋季節,雛雞易感性最高。

      一、發病過程 5天前,發現有部分雞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廢絕,羽毛松亂,冠和肉髯蒼白,腹瀉,排出青綠色稀糞,發病率約在15%左右。剖檢發現胸肌和腿肌出血,便懷疑是法氏囊炎,而后用法氏囊血清注射,病情未見好轉,死亡增加。

      二、癥狀 病雞精神沉郁,食欲廢絕,流粘性口液。個別雞口流暗紅色血水,呼吸困難,兩腿輕癱,糞便呈綠色,貧血,冠和肉髯蒼白。

      三、病理變化 病雞在解剖時,血液稀薄,不易凝固,肌肉色澤蒼白,可見胸腿肌肉、胰臟、腸管外表面,心、肝、脾臟表面及腹部皮下脂肪表面有許多粟粒大小的出血小結節,肝臟及脾臟腫大、出血,表面有灰白色小壞死點,并與周圍組織界限清楚。有的病死雞的腹腔內有血凝塊,肺明顯郁血,氣管內有血樣粘液,腎臟腫大出血,心肌有出血點和灰白色小結節。

      四、診斷 取病雞血液做成涂片,用姬姆薩染色液染色,高倍鏡檢,發現紅、白細胞內有裂殖體及大小不等的圓形配子體,還發現游離在血漿中的紫紅色圓點狀的裂殖子。

      根據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及鏡檢等,診斷為AA肉雞白冠病。

      五、治療

      1.25%的水溶性泰滅凈,每袋50克,配水125公斤,連飲8天。

      2.痢特靈:飼料中添加0.04%,連喂7天。

      3.飲水中添加維他利,每袋100克,配飲水100公斤,連飲5天。

      4.雞舍內用2.5%的溴氫菊脂以3000倍水稀釋噴霧消毒,以殺滅庫蠓、蚋等昆蟲,連續一周。

      經采取上述措施,于就診后的第3天開始癥狀減輕,食欲漸好轉,一周后死亡停止,雞群轉歸正常,逐漸恢復健康。本次疾病累計死亡212只,死亡率達9%左右,損失較大。
    地毯
     樓主| 發表于 2007-10-28 23:15:03 | 只看該作者

    肉雞腿病與日糧營養

    肉雞腿病是復雜的多因子疾病,在目前的生產實踐中,不管是自配粉料或飼喂商品顆粒料,都有一定的腿病發生率,并且日趨復雜、嚴重,造成死海率升高,對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影響極大。

        1 日糧能量、蛋白質與氨基酸水平

        生產上為了使肉雞有較快的生長速度和較高的飼料利用率,通常采用油脂配制高能量日糧,但高能高蛋白日糧除導致腹水癥、摔死癥外,還容易導致較高的腿病發生率。為了滿足家禽的生長需要而避免腿病的發生,日糧中蛋白質濃度應隨周齡增加而下降,能量則要相應提高,即在生長期內,日糧能量與蛋白的比例應持續上升。Rizk(1980)的試驗研究表明,日糧中賴氨酸從0.5%到1.0%時,肉雞滑健癥和卷爪的發生率從22%提高到33%。

        Cauliner(1992)報道,在飼喂18%的蛋白質飼料中,添加0.56%賴氨酸的 10日齡雛雞有50%發生腳病,而添加

        0.75%賴氨酸的雛雞約有70%發生腿病。生產實踐中亦發現當使用蛋白質含量(尤其是動物性蛋白質)很高的飼料喂雞時,尿酸鹽大量沉積于關節,形成關節型痛風癥,這是由于瞟吟代謝障礙而產生的腿病。

        2 常量元素

        日糧中合適的鈣、磷、有效磷等水平及其間的比例對肉雞的腿病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肉雞對鈣、磷需要量最多,也容易發生鈣、磷缺乏癥、當缺乏鈣、磷或雖有足夠的鈣、磷供給,但兩者比例不當或VD缺乏,肉雞仍不能很好吸收鈣、磷,致雞患軟骨癥、骨質疏松脆軟、腳麻痹,站立困難,常常側臥等癥狀。Hulan(1986)的試驗表明,肉雞育雛和肥育日糧中鈣/有效磷的比值分別在1.75-3.03時,腿異常發生率最低。Leach(1972)指出,日糧中鈣、磷(或鈣、磷比例)以及氟水平對誘發或防治肉雞勝骨軟骨癥(TD)起著決定作用。Lee等(1984),羅蘭等(1990)得到相同的結論。目前鈣和磷推薦量分別為0.8-0.9g/kg和0.3-0.4g/kg,與骨骼正常發育相一致。高磷、高氯日糧易使肉仔雞腿病的出現,尤其是高氯日糧比高磷日糧更易導致軟骨病。由于高磷或高氯日糧的攝取破壞了機體的酸堿平衡,進而影響鈣的代謝途徑。如血漿鈣和游離鈣的結合,甲狀旁腺激素(pTH)和Ca2+之間的調節,更重要的是腎臟25-(OH)2D3轉化為1.25-(OH)2D3的α-羥化酶的活性受到干擾。過量的氯造成酸中毒,可使血清中1,25-(OH)2D3含量降低,影響到軟骨的正常發育和鈣化。日糧中添加銷或鉀離子可限制高氯日糧發病的發生,這可能是調節了機體的酸堿平衡。高鎂日糧可降低由高氯或高磷日糧引起的TD發病率。研究表明,高鎂日糧的攝取使仔雞勝骨中鈣、磷水平增加(羅蘭等1990)。鎂作為日糧中抗腿病因子是通過促進仔雞骨組織鈣、磷的沉積和增加鈣化來實現的,同時可能與日糧中的氯有頜頓作用。

        缺鉀時,會引起雛雞步態不穩、生長受阻,若缺氯,使腎臟受損傷,雛雞還表現特有的神經反應,身軀前跌,雙腿后伸等現象。

        3 電解質平衡

        高的日糧電解質平衡值有利于防止腿病。當日糧中電解質平衡值(dEB)在-200~400mmol/kg之間時,最高的TD發生率(>20%)在dEB=-200mmol/kg組,而最低的TD發生率(<3%)在dEB為400組,表現出隨dEB上升,TD下降的趨勢(Austic和Paience,1988)。

        日糧中礦物質平衡影響骨骼鈣化。如日糧中氨基酸鹽酸鹽和氯化鈣形式存在的氯化物含量過高會降低雞骨中灰分含量(Edwards,1984)。雞缺K時也能發生骨骼鈣化不全,這可能由于低鉀導致酸堿平衡失常從而導致細胞內酸中毒所引起的。Hulan等(1987)表明,日糧中Na、K供應量影響肉雞TD的發生率,且與日糧Ca、Cl水平相關。日糧Ca、Na或K含量升高,TD發生率下降;在日糧中鋼水平較低時,只有日糧中K與Cl含量均高時才有降低TD的作用。當日糧中Cl含量高(0.36%)時日糧中高水平可利用磷(0.65%)會導致肉雞TD發生率顯著提高(Lilburm等,1989)。Halley等,(1987)的研究結果表明:日糧中陰離子含量升高,肉雞血液pH趨于下降;磷添加水平過高會降低血液HCO3—和堿超值;血液堿超值與TD發生率顯著呈負相關。

        4 微量礦物質元素

        與腿病有關的微量元素有錳、銅、鋅、鎳和硒等。錳為糖基轉移酶在合成寡糖和蛋白多糖過程中所必需,粘多糖和膠原是骨有機質的單位,當錳缺乏時,粘多糖合成受阻,表現在骨骼中的粘多糖含量減小,鈣化基質形成受阻,影響骨骼的強度,出現典型癥狀是滑腔癥。高鈣高磷可導致在腸道形成磷酸鈣沉淀,沉淀吸附錳并一起排出消化道從而加劇錳的缺乏。一般認為生長中的家禽在正常的日糧條件下錳的最低需要量為40mg/kg,為了安全地適應鈣、磷攝入量的變異,日糧中需要補給50mg/kg的錳。當肉雞骨骼異常,腹部皮膚呈磷片狀、易成片脫落,這是缺鋅的表現。雛雞生長所需要的最低鋅量在大豆飼料為 35-40mg/kg,在動物性飼料為 25-30mg/kg。目前在飼料中補充肉粉和骨粉收到了良好的預防效果,因為其中含有豐富的鋅,肉粉含50mg/kg,骨粉含150-200mg/kg。銅的作用主要在于含銅金屬酶羥賴氨酸氧化酶為膠原分子進行共價交聯形成原纖維所必需,飼喂缺銅日糧時,在2-4周齡出現跛行癥狀,骨骼變脆易折,骨骼處的軟骨增厚,表現運動失調,痙攣性麻痹等癥狀。肉雞對銅的最低需要量不超過3-5mg/kg日糧。由于植物性飼料中的銅含量較高,在大多數情況下,沒有必要往肉雞飼料中添加銅;在生產實際中也很少有銅缺乏的報道。日糧中的鋁可以通過和磷的相互作用影響骨質鈣化,在單位日糧中每添加1g鋁,則需添加0.76g磷,方可防止血漿磷的降低,維持骨組織的礦物質沉積。Nieson(1970)是第一個證實鎳是雛雞生長必需的營養元素,飼喂低于44mg/kg鎳日糧的雛雞腿變粗短,飛節微腫,飼料中補充3-5mg/kg鎳可防止TD的發生。但其機理尚不清楚。在實踐中,硒和VE缺乏往往同時發生,缺硒能使VE的吸收作用受到影響。引起雛雞腦軟化、兩腿痙攣、麻痹,共濟失調。朱毅孫(1998)報道,某雞場飼養三種黃雞,至280日齡時,由飼喂全價顆粒飼料改為自配粉料,投喂粉料35d后,種雞開始出現硒缺乏癥,臨床以拉稀、跛行、臥地不起、極度衰竭、個別出現狂奔等癥狀。

        5 維生素

        生物素(VH)屬于B族維生素中的一種含硫復合物,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已證實,骨短粗癥是生物素缺乏的一個特征性癥狀,與錳缺乏的癥狀相似。維生素B1(硫胺素)與糖類代謝有關,缺乏時引發糖代謝障礙,是神經組織的能量供應不足,神經機能受影響,因而引起多發性神經炎或外周神經麻痹,病雞把身體坐在曲卷的腿上,頭向后,前背極度彎曲而呈“觀星”姿勢或企鵝姿勢。維生素B2(核黃素)缺乏的癥狀是病雞的趾爪向內卷曲,兩肢癱瘓,以跑關節著地,行走困難,生長緩慢,腿部肌肉萎縮并松馳,皮膚干而粗糙。剖檢時見坐骨神經和臂神經明顯腫脹與松軟,坐骨神經腫脹可超過正常的4-5倍。維生素E缺乏時,病雛腹部、翅膀內側,大腿內側皮下組織水腫或積液,由于發生腦軟化,常表現共濟失調,頭向下或向后攣縮,兩腿發生痙攣性抽搐,行走不便,最后不能站立。維生素D缺乏所致的癥狀也叫骨軟癥、佝僂病,是由于體內鈣、磷代謝障礙引起的,其癥狀與鈣、磷缺乏完全一樣。煙酸(VPP)缺乏能引起青年雞飛節腫脹,腿骨彎曲。膽堿(VB4)缺乏的最初癥狀是飛節腫大,其表面有針尖大小的出血點,髓后骨變短粗,關節軟骨移位,跟位從躁突上滑脫。泛酸和葉酸缺乏均表現骨短粗癥,前者還有口角、腳趾、地殖腔出現癡皮,后者出現貧血。

        6 飼料成分的特殊作用

        6.1單寧 用富含單寧的高粱喂雞,雞發生腿彎曲與關節腫脹。

        6.2 抗胰蛋白酶因子和豚酶

        Edwards(1985)發現,不同來源的豆餅粉對雞腿的影響程度不同。經分析表明,含抗胰蛋白酶因子和豚酶活性高的豆餅粉導致TD發生率高,雞的胰臟也腫大。

        6.3 異硫氰酸酯(ITC)、惡吐烷硫酮(OZT) 育雛日糧中菜籽餅用量過高(> 1000mg/kg),會使肉雞腿變形發生率提高,添加錳也不能使狀況有所改善。含毒低的新品種菜籽餅致病作用弱。

        7 營養素間的作用

        7.1礦物質間的互作日糧中的鈣、磷水平過高,它們在腸道的堿性環境中便形成絮狀膠體沉淀,吸附錳、鋅等微量元素隨糞便排出體外。日糧中鈣、植酸含量過高會阻礙銅、鋅等微量元素的利用,會使腿病發生率提高。

        7.2維生素E和脂肪酸鋅為必需脂肪酸代謝途徑中△6-去飽和酶、前列腺素合成酶等所必需。Bettger(1980)發現,日糧中不飽和脂肪酸水平提高加重了雞、鋅缺乏癥,如皮炎和TD發生率。若提高飽和脂肪和VE的水平,鋅缺乏癥減輕。

        7.3生物素、葉酸和泛酸Robble。(1970)報道,在類似生物素缺乏癥的綜合癥暴發時,單獨使用生物素對治療附關節異常收效甚微;盡管葉酸和泛酸在沒有生物素存在時無效,但與生物素聯合使用卻明顯降低了發病率。

        7.4維生素D的代謝產物1,25-(OH)2D3或25-(OH)D3在日糧中的適宜濃度與鈣、磷營養水平間存在很強互作一般是日糧中鈣水平越低,則防止TD發生所需的代謝產物劑量越大。1,25-(OH)2D3和25-OH=D3的效力很強,對前者在日糧中的濃度一般只需要2-10g/kg,而對后者則在75-250g/kg左右。代謝產物的劑量過大會導致高血鈣而抑制生長,且1,25-(OH)2D3的有效劑量與中毒劑量間的差異很小,因此必須根據日糧中鈣、磷水平謹慎確定其飼用劑量。

        綜上所述,分析肉雞腿病的產生,飼料的營養情況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方面,全面客觀的找出病因,對診斷和進一步治療是十分必要的。
    5
    發表于 2007-11-1 16:50:49 | 只看該作者
    !3: !3: !3: !3:
    6
    發表于 2007-11-1 17:10:42 | 只看該作者
    很好的資料,學習下........
    7
    發表于 2007-12-18 15:38:57 | 只看該作者
    很好,  受教了^_^
    8
    發表于 2007-12-18 15:59:00 | 只看該作者
    大力支持,向你學習,為大家提供好的東西
    9
    發表于 2007-12-30 09:23:53 | 只看該作者
    !3: !3: !3: !3: !3: !3:
    10
    發表于 2007-12-30 22:19:19 | 只看該作者
    資料相當好,大家多學習中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9 10:21,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城县| 平阴县| 南阳市| 澄江县| 岑溪市| 安新县| 象州县| 深圳市| 遵义县| 定远县| 东方市| 吉安县| 克山县| 辽阳市| 隆化县| 嘉峪关市| 夹江县| 合肥市| 绥化市| 安顺市| 延庆县| 平凉市| 收藏| 乌海市| 十堰市| 华阴市| 格尔木市| 灵武市| 眉山市| 偃师市| 桐城市| 乌拉特后旗| 扎囊县| 舞阳县| 天镇县| 龙州县| 平顺县| 额济纳旗| 上饶市| 弋阳县| 沾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