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北茶棚奶牛養殖場,經過3年多的發展,存欄奶牛1100余頭,日產鮮奶1.2萬噸,年產值960余萬元,安置剩余勞動力100多人,養殖戶年均增收6000多元。
羅莊區采取“養殖小區+養殖戶”的養殖小區管理模式,實行統一建設,分戶經營,走規模化、標準化的發展之路。養殖小區成立了奶牛養殖協會,下設管理服務組、技術服務組、信息服務組、購銷服務組4個職能機構,完善組織,健全體制,實行自主經營、自我服務、民主管理,積極為會員提供技術、信息、購銷等方面的服務。一是抓飼養管理和疾病防治。每年免費舉辦4次奶牛飼養管理和疾病防治技術培訓,為養殖戶的奶牛免費進行疾病檢測。二是抓品種改良。基地配置專職奶牛人工授精員,購進優質細管,改良品種,增加產量,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三是抓統一免疫和消毒。實行防疫、消毒人員負責制度。入場戶購進奶牛,需經基地專業技術人員確定所購奶牛優質健康的情況下方可購進入場養殖,確保入場養殖戶的利益。四是抓優質飼料的供應。基地新建成8000立方米的大型青貯池一處,每年為養殖戶提供青貯飼料8000余噸,有效降低了養殖戶飼養成本。五是統一銷售。養殖基地建成標準化擠奶站一處,實行集中擠奶并記錄好各入場養殖戶的奶量,統一銷售,提升了養殖戶在與廠家奶價談判中的地位和市場競爭力。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