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2568|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提高飼料轉化效率的營養學措施 劉建平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7-10-9 19:04: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提高飼料轉化效率的營養學措施 劉建平
        提高飼料轉化效率是飼料生產者與飼養者不斷追求的共同目標。只有使用可靠的飼料原料才能獲得優質高效的飼料。為了達到最佳的生產性能和最高的飼料轉化效率,要求我們的飼料中必須含有均衡的營養物質和足夠的能量,并且保證適量低的纖維、無霉菌毒素和天然毒素、新鮮、可口、水份含量低等這些條件。
    1、能量和各營養素間的關系
        動物通過攝取飼料來維持生理、生長、生產及調節體溫需要。一般來說,飼料攝入量與飼料的能量成反比。能量高的飼料,動物采食量少,單位飼料內其它營養物質的攝入量減少,動物的生產性能得不到充分發揮;同樣,過低能量的飼料會使采食量增加,但體積過大,營養物質的攝入量同樣不足,生產性能也會受到抑制。因此,最佳飼料轉化效率的優良飼料必須具備能量與各種營養物質之間合理營養濃度比。而飼料能量需要因動物的品種、不同的生長期、環境等的不同而不同。所以,飼料中其它營養物質的需要量也就會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才能達到理想的飼料轉化效率和最大的經濟效益。
    2、可消化氨基酸平衡理論的應用
        飼料中氨基酸的組成是決定生長率和飼料轉化效率的最重要因素。日糧中供生長和生產所需的必需氨基酸有一定的要求。應用可消化氨基酸平衡理論,不僅可以提高飼料的轉化效率,還可以開發更多的飼料原料資源,降低飼料成本。
    3、微量營養物質的供給與平衡
        微量營養物質包括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它們在各種代謝、酶促反應、生化反應中起重要作用。合理濃度的微量物質的供給對提高動物的生產性能和改善飼料效率有非常明顯的作用。這里的合理濃度指的是每種微量組分量的恰到好處與微量組分間的和協共處,任何微量營養物質缺乏或過量或相互間失去平衡,都可導致營養性疾病發生,造成代謝紊亂,使生產性能和飼料轉化效率下降。
    4、抗營養因子和有毒物質
        一些飼料原料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質或抗營養因子。如豆類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棉粕中的棉酚,菜粕中的單寧、異硫氫酸酯、惡唑烷硫酮等。它們可引起動物的消化系統障礙、引起生長發育異常等。谷物飼料中的谷物纖維素成份、阿拉伯木聚糖和β葡聚糖,不僅不能被動物消化吸收,還會干擾谷物中主要營養成份的轉化效率。上述飼料原料中雖固有一些有害成份,但通過通過去殼、加熱處理、補充酶制劑、去毒等方法來降低其危害和控制在飼料中的用量,降低有害成份的濃度,達到低成本高效益的目的。
    5、霉菌毒素和微生物污染
        飼料中含有的霉菌毒素,尤其是黃曲霉毒素,可顯著降低動物生長性能,甚至造成死亡,飼料轉化效率急劇下降。所以,對原料和成品飼料檢查霉菌毒素是必須的??茖W的飼料貯運手段是高效飼料的保證。另外,在飼料中添加毒素結合物如活性炭、甘露低聚糖(MOS)等來特異性地吸收毒素是行這有效的改善措施。被微生物病原體(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污染了的動物性飼料要避免使用或滅菌后使用。
    6、大宗原料的合理選用
        我們可以通過計算機技術來解決復雜的營養素間的平衡問題,但是,適口性的問題與特定動物消化系統的特異性對某些飼料的利用率會產生很大的差異。有研究表明,小米、碎米及其混合物比玉米更能提高肉雞生長率和飼料轉化效率,玉米對魚類來講是很難被消化的。因此在設計飼料配方時應考慮飼料配方中的各種成分恰當配合,以達到最佳效率。
    7、飼用磷脂與油脂的應用
        油脂價格走低,為油脂廣泛地應用于飼料中成為可能。尤其在夏季,因其產生較少的代謝熱能,可降低飼料粉塵化,減少飼料浪費,另外,由于脂類消化一般比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時間要長,使飼料在腸道中滯留的時間變長,加強營養物質消化和吸收,最終提高飼料轉化效率。
    8、促生長因子
        除了要求飼料營養平衡外,使用一些被稱為促生長因子的非營養飼料添加劑也是提高飼料轉化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通常使用的有:抗菌素、微生態制劑、砷化物、鞣酸、中草藥制劑、開胃劑、香味劑等。然而,由于抗菌藥物的使用往往造成體內正常菌群的生態平衡紊亂,從而導致各種疾病,并且在肉品、雞蛋中藥物的高殘留能夠使人類病原菌產生耐藥性,如今許多國家已禁止使用抗菌素添加劑。
        微生態制劑已逐漸發展成為應用最廣的促生長因子,如啤酒酵母、乳酸桿菌、梭狀芽孢桿菌、雙歧桿菌、曲霉菌等,它們通過競爭和排斥機制調節胃腸道中正常菌群的生態平衡,使機體充分吸收營養物質。通過生物學方法生產的微生態制劑必須具備抵御機體內部環境的變化,才能在體內增殖。
        中草藥制劑具有促消化、增強肝功能和防霉菌毒素污染等作用;另外,抗球蟲藥、防霉劑、抗氧化劑、一些色素及其他有益物質等,都可被用作添加劑。一般在飼料中添加1~2種促生長因子,其目的是為了用最低的料耗來促進動物類正常生長。
    9、酶制劑
        在飼料中添加酶制劑可降低磷酸鹽、非淀粉多糖(NSP)等的排泄量,減少環境污染??墒癸暳限D化效率提高15%~20%。適量的酶制劑能提高飼料的能量含量、氨基酸的生物轉化效率及P、Zn、Mn等微量元素的吸收,使生產性能上升、生長率和飼料轉化效率提高。
    10、飼料加工技術
        科學的加工技術是改善飼料效率的又一重要手段,它包括:①合適的粉碎粒度。粉碎粒度對飼料營養價值和其它品質的貢獻主要在于使各種組份能混合均勻,能生產質量均一的飼料產品。②提高調質器的調質質量,改善制粒及膨化效果;改善飼料的適口性;便于動物采食,減少浪費;解決飼喂粉料而出現輕度結腸炎;消滅沙門氏菌污染,較高的制粒溫度可以考慮。③良好的混合均勻度是營養組分均勻的保證。④精確的配料是配方質量的保證。⑤科學的貯存等也是保證營養組份均一和分析保證值的重要手段。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7-10-10 10:11:26 | 只看該作者
    提高飼料轉化效率的營養學措施

    提高飼料轉化效率的營養學措施 劉建平.doc

    28 KB, 下載次數: 9

    板凳
    發表于 2007-10-15 16:37:33 | 只看該作者
    :jiu: :6f: :5s: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1 00:11,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锦屏县| 兴城市| 恩施市| 南京市| 台东县| 遂昌县| 辽中县| 碌曲县| 阳高县| 宜良县| 宁远县| 衡南县| 大同县| 阳高县| 谷城县| 大厂| 海盐县| 德庆县| 白水县| 石阡县| 巴楚县| 灵宝市| 寿阳县| 宜春市| 祁阳县| 泽普县| 航空| 抚顺市| 洛宁县| 英超| 三都| 焦作市| 镇安县| 普陀区| 阿拉善盟| 繁昌县| 南康市| 白山市| 洪洞县| 金坛市| 荣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