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非生理脫羽診治
生理性或病理性換羽,飼養密度過大,光照太強,空氣干燥,體外寄生蟲,精氨酸、賴氨酸的缺乏。
1、疾病因素:
寄生蟲(如羽虱、羽螨引起的羽毛折斷)。雞虱以羽毛、絨毛以及皮膚鱗屑為食。雞受到虱體嚴重侵襲而發生奇癢和不安,患雞因啄癢而啄斷自體羽毛或啄傷皮肉,同時表現精神不安,食欲不振,逐漸消瘦,羽毛脫落以至產蛋量下降。雞膝螨病蟲體沿羽軸穿入皮膚,致局部皮膚發炎、潮紅、發癢,羽毛變脆,脫落,由于寄生部位奇癢,雞常啄咬患部羽毛,嚴重時,羽毛幾乎全部脫光,故稱為“脫毛病”,一般常見于背、臀、腹及翅等皮膚。另外慢性傳染病、腫瘤病等也可引起脫羽。
2、管理因素:
長時間斷水,特別是在夏季,可造成嚴重的應激脫毛,并伴有產蛋量嚴重下降。溫度、濕度、空氣的污染程度都對雞的羽毛生長有著較大的影響。
3、營養因素:
①蛋白質:羽毛中的蛋白質為89%~97%,其中角蛋白占蛋白質的85%~90%,當飼料中蛋白質供給量不足時,可引起羽毛生長不良和脫羽。②硫及含硫氨基酸:體內許多氨基酸、維生素、蛋白質中都含有硫。硫及含硫氨基酸缺乏時,可直接影響作為羽毛的主要成分——角蛋白的合成。家禽飼料中胱氨酸、蛋氨酸、硫酸鹽的比例應為50∶41∶9,飼料中硫含量為2.3~2.5毫克/千克。③鋅:它參與合成激活機體內200種以上的酶的活性。鋅有“生命的火花”之稱。缺鋅時出現皮炎,羽被發育不良,羽枝脫落,啄羽等。④鈣:當日糧中鈣過量時主要干擾鋅、銅的吸收利用,引起繼發性掉毛及皮膚衍生物病變,與鋅銅缺乏癥狀一致。⑤硒、砷:當飼料中硒、砷含量高時,可引起慢性中毒,對其沉積的部位造成損害。家禽表現尾羽逆亂,容易脫毛等。硒中毒可引起全身掉毛,從頭、頸背側開始,逐漸向后軀蔓延,羽毛邊掉邊長,長毛已脫落,短毛、新毛又開始生長。⑥碘:缺碘或碘過多,可引起羽毛生長不良和掉毛現象。⑦生物素、葉酸:缺乏生物素時,羽毛出現干燥、變脆、脫落等現象。家禽缺乏葉酸時也出現羽毛脆弱、褪色、脫落等現象。⑧吡哆醇、煙酸、泛酸缺乏,同樣可在全身引起對稱性的皮膚炎癥、掉毛等現象。
預防措施:
1、控制體外寄生蟲病的發生:①加強雞舍清潔衛生,及時清理雞糞,并進行發酵處理。 ②定期給雞群驅蟲,一旦發現有體外寄生蟲寄生應采取的防治措施為:用速潔或千毒滅(1:500)堅持做好帶雞消毒,驅蟲后的糞便應及時處理。③定期消毒,這對環境的凈化和體外寄生蟲的防治具有很大的作用。2、保證飼料營養全面均衡 :羽毛的生長發育伴隨著機體的生長發育和新陳代謝而進行,這與日糧中含硫氨基酸含量密切相關,羽毛生長期間,含硫氨基酸應充分滿足。同時還應滿足雞的其他營養需要,特別是硫、鋅、蛋白質等要滿足,另外還要掌握好其他維生素、礦物質等元素之間的營養平衡,確保飼料營養能全面滿足雞只的需要。
蛋雞產蛋高峰期卵黃性腹膜炎
出于產蛋高峰的蛋雞群,抗病力下降,從而極易引發卵黃性腹膜炎。此病的危害很大,可導致產蛋量下降和死亡,最常見于致病性大腸桿菌或其他病毒病的繼發感染。
1、臨床癥狀及剖檢變化
病雞通常不顯現癥狀或由于多量腹水使病雞腹部膨大下垂,成企鵝樣姿勢。剖檢可見腹腔有大量蛋黃或灰黃色炎性滲出物(主要為卵子),使腸管互相粘連,或腹腔積有蛋黃凝塊,有時這種凝塊可達拳頭大或更大,致使死亡增加;其次,腹腔有腥臭味,卵巢中卵泡變形、變性、變色,有卵泡破裂,耐過者消瘦,喪失產蛋能力。
注意區別輸卵管炎,其輸卵管炎主要表現輸卵管中出現白色的條狀物。
2、流行原因
(1)產蛋高峰期雞群被污染的飲水、飼料、空氣、設備、野鳥等,隨時接觸大腸桿菌而受感染,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2)臨床使用的弱毒疫苗帶有支原體,衣原體病源會誘發大腸桿菌。
(3)產蛋高峰期得了慢呼(支原體,衣原體)以及散發性雞瘟,傳支誘導雞群發生卵黃性腹膜炎。
(4)產蛋高峰期雞群的抗病力下降,也易發該病。
[ 本帖最后由 qincai 于 2007-10-22 21:02 編輯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