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簡要介紹了幾種有效降低養豬生產對環境的污染的飼養管理和營養調控措施。為了減少養豬生產對環境污染的影響,首要步驟是降低動物糞便中營養物質的排放量。很多研究表明,當使用可消化率和可利用率高的飼料時,可降低氮和磷的排放量。還有報道指出,對飼料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可減少飼料中抗營養因子和提高飼料營養物質的消化率。補充有效的飼料添加劑可提高飼料的利用效率,進而減少氮和磷的排放量。這一類的添加劑有酶制劑(如植酸酶)、抗生素、益生素、有機酸和生長激素(β—興奮劑和豬的生長激素pST)。減少豬的糞便中污染物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在飼料生產過程中添加合成氨基酸。很多研究表明,降低日糧中蛋白質2-4個百分點,同時補充合成氨基酸,可以顯著降低氮的排放量15-20%。從飼養管理措施來考慮,階段飼養已被研究證實可用來降低氮和磷的排放,因為這樣能更精確滿足不同生長日齡和生理狀態的豬對營養的需求。將青年公豬和母豬分開飼養,即公母分飼,也能降低氮和磷的排放。隨著人們對養豬生產給環境造成污染的負面影響的關注增強,動物營養學家和動物生產者們應該像重視動物的生產性能一樣重視畜牧業發展的持續性。因此,本文介紹的幾種有利于降低養豬生產對環境污染的飼養管理和營養調控的措施。為了降低養豬生產中營養物質的排放,采用恰當的飼養方式與應用營養調控的措施設計環保型日糧相結合方法,比單獨運用某一種方式更有效。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