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雞腸毒綜合癥,我們并不陌生,廣大畜牧獸醫工作者及養殖戶對它的稱呼不一,有的稱低血糖綜合癥、尖端死亡綜合癥、壞死性腸炎,我們簡稱—肉雞腸毒綜合癥。
此病發病因素復雜,一般是由以下原因引起:① 血糖低 ②厭氧菌 ③小腸球蟲繼發細菌病毒 ④應激
前期發病一般是低血糖綜合癥,中后期發病一般是小腸球蟲繼發細菌病毒混合感染
低血糖綜合癥多發于 8-13天,主要表現癥狀為癱瘓,泡沫樣糞便,有的過料。通過補糖,用針對腸道的抗生素和控制光照可緩解此病的發病率,其機理:黑暗可使雞釋放腿黑素、激素、使糖原的生成轉變為糖原的異生,從而有效地抑制血糖的惡性下降,尖端死亡綜合癥等一系列癥狀都是對低血糖的反應,因此控制了血糖水平就能有效阻斷尖峰死亡的發生,從而降低了HSMS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肉雞腸毒綜合癥的主要病因:肉雞腸毒綜合癥多數是由小腸球蟲隱性感染,小腸球蟲在粘膜細胞里快速生殖引發,因球蟲的大量增殖需要消耗宿主細胞的大量氧 ,導致小腸粘膜組織產生大量乳酸,使得肉雞腸腔內PH值嚴重降低,由于腸道PH值的改變,有益菌減少,有害菌大量繁殖,繼發感染細菌、病毒等,導致消化功能障礙,腸道微生態平衡破壞,繼而引起厭氧菌感染,進一步惡化消化道內環境,引起混合感染,使病癥加劇,造成大批死亡。
本病主要以腹瀉、糞便中有未消化的飼料,采食量下降,生長緩慢或體重減輕,色素沉著障礙,脫水和飼料報酬下降為特征的疾病。
臨床癥狀 : 發病初期,雞群沒有明顯的癥狀,精神正常,食欲正常,死亡率也在正常范圍之內,初期個別雞的糞便稀,不成形,糞便中有未消化的飼料。隨著病情的延長,整個雞群大部分拉稀,糞便略顯淺黃,或淺的黃綠色,有的呈膿樣魚腸子,或黑芝麻糊樣或拉帶血絲西紅柿樣糞便,大群發病 2-3天后雞群采食量開始明顯下降。此病到中后期,個別雞會出現精神興奮,亂跑亂撞尖叫,頭震顫之后癱瘓昏迷衰竭死亡。
流行特點 : 此病多發 25-45天的肉雞,一般地面平養早發、網上平養晚一些,密度過大,溫度過高,通風不良,衛生條件差等均能促使該病多發,癥狀加重,治療效果差。如果此病發生較為嚴重的雞群,猝死癥的發病率會明顯上升(它是由于大量的腸粘膜細胞迅速破壞,使電解質大量丟失,會導致心臟的興奮性過度增強而死亡)。
剖檢病變 : 心包積液,心肌變軟,主要病變表現在腸道,前期腸道用手觸摸時,感覺腸壁特別硬,腸管內無飼料,剖開腸道,自動外翻,腸粘膜表面像撒過一層麥麩似的,中后期小腸的漿膜表面有針尖至綠豆粒大小的紅色出血點,腸壁變薄,粘膜脫落,腸內容物呈粘膿樣。
防治: 1、 預防 ①密度,溫度要適中,在保溫的同時加強通風。
②加強消毒,勤清糞便,保持墊料的干燥。
2、藥物治療
禾豐毒克配以球痢寧混合,全天集中一次投服, 3-4小時飲完,0.5%-1%葡萄糖飲水。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