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546|回復: 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漢唐時期的養豬業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7-9-17 16:57: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國養豬業歷史悠久,豬是原始先民最早馴化的動物之一,從先秦時期就有了"六畜"的說法,"六畜"中豬為其一。豬在古代名稱甚多,從《周禮》、《禮記》到《爾雅》、《說文解字》、《方言》,記載了按照豬的年齡、毛色、性別而區分的諸多名稱,而流行最廣者則為彘、豕、豚。先秦時期,"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1)?養豬業雖在普及但尚不發達,逮乎漢唐,養豬業得到長足發展。首先,漢唐農業生產呈現高潮,奠定了養豬業的物質基礎。其次,漢唐兩代的氣候處于溫暖期??(2)?,有利于豬的生長。第三,漢唐時期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正常年景,"守閭閆者食梁肉"??(3)?,肉類消費量大增。因此,促進養豬業出現了向大規模和專業化發展的趨勢,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描繪道:"故曰陸地牧馬二百蹄,牛蹄角千,千足羊,澤中千足彘,水居千石魚陂……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養有"千足彘"且收入與千戶侯等同的大戶人家,在西漢前期就已常見,專以養豬為業的專業大戶在漢代也已出現。漢唐時期的地方官員也多把督勸農民養豬,作為發展地方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如西漢龔遂為渤海郡守,令民"家二母彘";僮種為不其令,"率民養一豬";三國初顏裴為曹魏京兆尹,"課民無牛者,令畜豬,投貴時賣,以買牛。"??(4)?在這種情況下,普通農民的養豬業也有較大發展。? 放牧節省人力和飼料,是最受人們喜愛的方式。牧豬的最佳場所是沼澤洼地,其次便是山林。漢代氣候溫暖濕潤,降水充沛,黃河中下游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澤",東部沿海又擁有大面積的灘涂。這些沼澤、灘涂水草茂盛,鮮嫩適口,豬兒愛吃,且含有豐富的鈣、磷等生豬生長必需的元素,是豬群的上好飼料。水草不用人工種植管理,不用任何投入,而且取之不盡,放牧數量幾乎不受限制,故司馬遷言"澤中千足彘"。野外放牧可在春、夏、秋、三季進行,并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措施。《齊民要術·養豬》篇總結說:"春夏草生,隨時放牧,糟糠之屬,當日別與。八、九、十三月,放而不飼。所有糟糠,則蓄待窮冬春初。"意思是:春夏之交野草初生,營養成分低且較稀疏,須給豬群另外補充適量的糟糠之類的精料,以滿足其生長需要。秋季八、九、十三個月,野草結籽,莖葉中也積累了較多的養分,營養成分較高,可以只放牧而停止補料,將節省的飼料留至冬天和初春舍飼時使用。賈思勰還提醒人們放牧時注意:"豬性甚便水生之草,耙耬水藻等令近岸,豬則食之,皆肥。"放牧成本低廉,適合大規模飼養。? 漢代牧豬的事例很多。《漢書·公孫弘傳》稱弘"?川薛人……家貧,牧豕海上。"?川為諸侯王國,位于今山東淄博、濰坊之間,北部靠近渤海,其灘涂可供放牧,公孫弘在這里牧豕讀書,武帝時官至宰相。東漢瑯王牙幕(今山東諸城、安丘之間)人承宮,"少孤,年八歲,為人牧。"趕豬從學校門口經過,心慕好學,"因棄其豬而留聽經,豬主怪其不還,求索得宮,欲笞之,門下生共禁之,因留之。"承宮勤學不倦,成為歷史上貧苦出身刻苦向學的典型。??(5)?濟陰成武(今魯西南成武縣)人孫期自幼勤奮好學,"家貧,事母至孝,牧豕于澤中,以奉養焉。遠人從其學者,皆執經壟畔以追之……。郡舉方正,遣吏赍羊酒請期,期驅豕入草不顧。"??(6)?袁山松《漢記》言吳?"放豬于長垣澤中,誦經而行,遇父故人,謂之曰:'子二千石子,掉(操)鞭而誦經,行吟于澤畔,縱子無耳心,奈君父何?'?守志如初,仍操鞭牧豬。"??(7)?文中長垣即今河南省長垣縣,位于黃河南岸豫魯二省交界之處。從上述4例看,黃河下游澤地最多,牧豬的情況也最常見。? 《續漢書》載東漢曹騰之父曹萌,"以仁厚稱,鄰人有失豕者,與萌豕相類,詣門認之,萌不與爭。后所亡豕者還家,主人大膞,送所認豕,并謝辭萌,萌笑而受之。"??(8)?曹藤為東漢桓帝時的大宦官,其養子曹嵩是曹操的父親,曹操籍貫為譙(安徽亳州),因此這段史料反映的應是淮河流域放牧養豬的情況。?西北干旱地區則多于山林中放牧。如東漢以夫妻恩愛、相敬如賓而著名的梁鴻,史載其家境貧窮,"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誤遺火,延及它舍。鴻乃尋訪燒者,問所去失,悉以豕嘗之,其主猶以為少。"梁鴻無其他財產,只好以身相抵,做其傭人,為其勞作,不懈朝夕。鄰家耆老見梁鴻乃君子長者,于是共責斥其主人,主人"悉還其豕,鴻不受而去。"??(9)??魏晉南北朝時期牧豬事例極少,但從《齊民要術》的記載著,放牧方式仍居有重要地位。隋唐時期人口激增,"四海之內,耕者益力,高山絕壑,耒耜亦滿",??(10)?放牧場所已經很少了,只是在少數國有牧場中還保持著放牧方式。《唐國史補》卷上記載盧杞為虢州刺史,當地有"官豬數千,頗為患",盧杞上言,唐德宗決定將豬移于同州沙苑,盧杞對曰:"同州豈非陛下百姓,為患一也。"唐代后期,傳統的放牧方式已經難以為繼了。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8-2-21 13:20:37 | 只看該作者
    好!這個我很感興趣。您公司是否可以提供大規模養豬場的全套自動化設備?
    板凳
    發表于 2008-2-21 13:38:20 | 只看該作者
    shoucang le 收藏了 頂一把~
    地毯
    發表于 2008-2-21 13:45:37 | 只看該作者
    廣告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2 09:06,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州市| 娄烦县| 孟连| 宽甸| 邛崃市| 铜川市| 吉安市| 阿荣旗| 灵丘县| 和田市| 深圳市| 台前县| 松原市| 龙州县| 临沂市| 江川县| 武强县| 陈巴尔虎旗| 青田县| 汉源县| 卢龙县| 原平市| 中牟县| 鹤山市| 霍城县| 兰州市| 崇信县| 七台河市| 济南市| 南昌市| 扎囊县| 勐海县| 名山县| 藁城市| 天全县| 堆龙德庆县| 滁州市| 永福县| 政和县| 隆昌县| 天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