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敏:有了錢不等于能夠發展
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日前在青島海爾2006年投資者溝通懇談會上說,沒有企業的健康成長、沒有企業的發展壯大,也就沒有股市的健康成長。
就此話題,張瑞敏談了三點看法。
一是企業究竟為什么要上市。
全世界的企業發展都是一樣的,真正要做大做強,有賴于股市但不能依賴于股市,而中國內地上市公司大部分依賴于股市,再進一步的說,就是將股市當成一個提款機。上市公司面臨兩種情況:一種反正是不拿白不拿,把這個錢拿到手再說;再一種是錢拿到手以后干什么不知道,對于企業發展究竟有什么作用說不清楚。這個問題,在股市初期可能是正常的,但隨著股市逐步成熟和發展,這種問題就應該逐步解決了。
二是有了錢不等于能夠發展。
改革開放初期,誰有錢只要上條生產線就一定會賺錢,但是現在就未必了。所以,有兩個問題要解決,一個是外部環境,一個是內部自己應該怎么做。
從外部來講,21世紀給企業的競爭提出了新的課題,就是要求企業能夠快速的滿足市場需求。
從內部來說,就是企業管理的問題。去年美國財經類最暢銷書的第三名,叫《世界是平的》。這本書提出,全球化是每個人的全球化,就是每個人都可以享受到全球化的資源,但都應該創造全球化的目標。這對一些連最基本的管理可能都沒有實施的中國企業來說,當然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舉例說,很多上市公司本來挺好,但不久就巨虧以至于倒臺。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財務問題,尤其是應收款不行。作為企業首先要利潤,但是利潤的前提首先是現金流。如果你連應收款、庫存、現金流的問題都解決不了,那么利潤就是一句空話。有些上市公司存貨放在那兒可以不計提,可以變成虛增利潤,真正到了換人了、要倒臺了,這些賬都出來了。
海爾具體的管理模式叫“人單合一”,就是剛才說的世界是扁平的這個意思。具體來講,就是每個人全球化,每個人有可以享受到的資源平臺,每個人應該創造一個全球化的資源目標。“人單合一”的“人”,就是每一個員工,“單”就是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目標。
三是21世紀企業的競爭力體現在什么地方。
21世紀的企業是為利益相關者共榮共享的組織。所謂利益相關者首先是前三位:第一是股東、第二是用戶、第三是員工,這三位要滿意。
很多企業失敗于非常孤立的去滿足股東要求,因為股東的要求主要是短期利潤。21世紀對企業的要求是什么呢?這個應該是兩方面的,第一是短期利潤、第二是長期前景。如果企業一味去滿足短期利潤而犧牲了長期發展,一定會失敗的,很多企業就失敗于這一點。而我們始終在立足于既要有短期利潤更要有長期的發展空間。再有一個就是用戶滿意和員工滿意,現在我們在致力處理這個問題,就是使用戶滿意首先要使員工滿意,用員工的滿意度來完成用戶的滿意度。這兩者的關系非常微妙,如果給員工創造這么一個空間,他在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同時在實現他自身價值,這就解決了企業管理中長期以來存在的非常難以解決的問題———員工價值和用戶價值怎樣才能夠一致起來。
張瑞敏說,原先家電行業的上市公司,有的喊得非常兇,有的非常受追捧,有的股價甚至到了天價;但現在有的倒閉了,有的沒聲音了。海爾不希望炒什么概念,而希望實實在在地做事。 (記者 劉海民)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