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豬的骨、皮、肉、脂的生長發育規律,把生長肥育期劃分幾個階段(多為三個階段),即幼豬階段(體重一般為20~30㎏),架子階段(體重一般為30~60㎏)、催肥階段(體重一般為60~100㎏)
分別給以不同的營養水平和管理,把精飼料重點用在幼豬和催肥階段,此方法在我國養豬歷史上起到積極作用,至目前有些地方仍在采用。一貫肥育又稱直線肥育,按豬的生長發育特點,從斷奶至肥育結束,始終采取較高的營養水平,精料搭配隨豬的日齡和體重的增長而逐漸增加,一般來講能量水平逐步提高,蛋白質水平前高后低。
兩種方法相比,一貫肥育豬的增重快、肥育期短、節省飼料、出欄率高、周轉快、圈舍利用率高、經濟效益好。階段肥育吊架子時間越長,豬用于維持需要消耗的飼料越多。
干喂優于稀喂。干喂的優點是可以促進唾液的分泌,省工,易掌握喂量,有利于保持舍內清潔干燥。據報道,用顆粒料喂豬187日齡體重達90㎏,每千克增重耗料3.5㎏,用粉料喂豬為194日齡和3.6㎏,用稠料喂豬為220日齡和3.9㎏,用稀料喂豬為214日齡和4.0㎏。干粉料喂豬易造成舍內飛塵增加,亦可采用濕拌料喂。
豬的營養需要六大要素: 1、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生命是蛋白質的存在方式)。蛋白質不但是生物體的重要組成成分,還是催化、調節及控制生命活動的過程。 蛋白質由氨基酸組成,其營養實質就是氨基酸的營養,其營養價值決定于氨基酸的組成。 (1)必需氨基酸:是指在動物組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數量不能滿足其營養需要,必需由飼料中供給的一類氨基酸。生長豬需10種氨基酸:賴、蛋、色、精、組、亮、異亮、苯丙、纈、蘇。 (2)非必需氨基酸:指可以在動物組織內合成,無需靠飼料直接提供,即可滿足需要的一類氨基酸。 (3)限制性氨基酸:是指飼料蛋白質中因某種必需氨基酸缺乏或不足,限制和制約著體內對飼料蛋白質中各種氨基酸的利用率,故稱作限制性氨基酸。 (4)影響飼料蛋白質營養價值的因素: ①日糧中蛋白質水平; ②日糧中蛋白質品質; ③日糧中各種營養物質的關系; ④飼料的調制方法; ⑤合理應用蛋白質養分的時間關系; ⑥動物的種類、性別、年齡、生理狀態等。
2、碳水化合物 :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分為無氮浸出物和粗纖維兩部分。 無氮浸出物(單糖、雙糖、多糖)——淀粉 粗纖維(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
3、脂肪 :主要由碳、氫、氧組成,含少量氮、磷。 營養作用有:①是動物體組織的重要部份;②是供給能量和體內貯存能量的最好方式;③是脂溶性維生素的溶劑;④供應幼畜必需脂肪酸;⑤保證動物生產力的發揮。
4、礦物質:礦物質與三大有機物的代謝密切相關,是生命過程 中所必需的物質。 (1)功能: ①是構成組織和細胞,特別是骨骼的重要成分; ②調節體液滲透壓的恒定; ③維護血液酸堿平衡; ④影響其它物質在體內的溶解度; ⑤部份礦物質對消化酶有活化作用,增進消化功能。 (2)分類:礦物質在動物體內不能相互轉化與代替,且所需求 量對動物各有不同,故分為常量礦物質元素和微量礦物質元素。 ①常量礦物質元素(指血液中含量在0.01%以上的礦物質元素)有鈣、磷、鈉、氯、鎂、硫、鉀; ②微量礦物質元素(指血液中含量在0.01%以下的礦物質元素)有鐵、銅、鈷、鋅、錳、碘、硒。
5、維生素:是一種對動物生命運動起特殊營養作用的有機化合 物,主要參與和調節有機體重要代謝,故有生命活動要素之稱。
維生素的生理功能是:①影響生長和繁殖;②影響消化道健康;③影響造血機能;④影響神經肌肉協調;⑤影響皮膚、被毛正常角化;⑥影響孵化率。
6、水:是動物體內生理、生化過程的基本介質,也是動物體組 織不可缺少的組成部份之一。起到保證動物健康及其生產發揮的主要作用。 (1)功能: ①是重要溶劑; ②是各種生化反應的參與者; ③調節體溫; ④起潤滑作用; ⑤調節體內滲透壓,保持細胞正常形態。 (2)合理供水:對于豬一般每公斤干飼料需進食2—5公斤水,冬季為飼料量的2—3倍,春秋季為飼料量的4倍,夏季為飼料量的5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