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物食品是人類飲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畜產品的生產、市場正在從只重視畜產品的數量,向關心畜產品質量,尤其是畜產品安全性轉變。因此,畜產品中抗生素、激素以及其他有毒有害藥品的濫用和殘留,畜產品的生產環境、飼料中農藥的殘留等。己經成為全人類關注的問題。
一、畜產品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存在于,畜禽飼養環境、飼草飼料、添加劑、獸藥以及動物屠宰加工、銷售等生產及加工方面。
1、畜禽飼養環境
畜禽飼養環境不容樂觀,許多農民養畜禽已放棄一家一戶散養方式,集中飼養并且達到一定規模。但是,好多地方所謂的規模化養殖,也僅限于農民的房前屋后,建筑簡易,管理設施不配套,重產出輕投入;養殖密集大,沒有無害化處理設施,交叉污染嚴重;飲水喂料、疫病防治、糞便排放、死尸處理等得過且過,根本達不到無公害養殖條件;有的甚至在工業污染嚴重區域進行畜產品生產。造成了畜產品的不安全因素。
2、飼草飼料污染
飼草飼料污染包括飼料的金屬毒物污染、飼草飼料的霉菌毒素污染、獸藥污染、農藥污染以及工業“三廢”污染。飼草飼料安全是畜產品安全的保證和前提。如果養殖生產中使用了受污染的飼草飼料及各種添加劑。畜產品的不安全因素也就產生了。
3、獸醫獸藥的濫用
添加劑、激素、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也是影響畜產品安全的一個原因。有的飼料生產企業為降低成本,加快畜禽出欄,提高瘦肉率。在飼料配方中大量使用添加劑、激素、抗生素類藥物,以達到加速畜禽生產的效果,既節省飼料,又縮短出欄周期,企業賺了錢,消費者卻受害無窮。
畜禽產品藥物殘留,主要是由飼料添加劑和獸藥中的抗菌類藥物、激素、安眠酮類藥物所致。由于飼養者對藥物添加劑的性能和使用添加劑的有關規定缺乏了解,對藥物殘留的危害性認識不足,盲目追求生產利潤,不嚴格按規定使用國家批準的獸藥和添加劑,隨意在飼料中添加某些藥物,出欄又前不注意休藥期,導致藥物殘留嚴重超標。
4、還有一些人為了追求暴利,把患有疾病的畜禽上市銷售。在嚴重危害畜牧業生產的同時,也給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二、怎樣控制畜產品質量安全
1、要盡快理順畜牧獸醫管理體制,強化監督管理職能,建立新型的畜牧獸醫管理機制,加強監督管理工作,及時更新檢測設備,抓好畜禽飼料的質量、獸藥的經營管理。加強休藥期藥物殘留的檢測、疫病的預防、飼養環境的監控、屠宰檢疫出證等諸多環節的工作。
2、建立科學、標準、規范養殖場,徹底改變人畜混居、豬禽混養、家禽水禽共育等落后的生產方式。大力發展畜禽養殖小區,走規模化養殖、標準化生產之路,提高畜牧養殖效益,使生產環境、生產方式符合動物飼養衛生條件,減少畜禽疫病的發生。
3、對飼料、獸藥生產經營環節,必須嚴格依照有關管理要求加大執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只有規范畜禽飼料產品的生產、經營和使用行為,對各環節加強管理,才能保障畜禽飼料的安全衛生,保障動物性食品對人類的安全,保障畜牧業的健康發展。飼料、獸藥管理必須成立專門結構或指定專人負責,常抓不懈。
4、建立健全畜產品生產經營安全保障體系,對飼料、獸藥等畜牧投入品切實抽檢,對即將出欄上市的畜禽在離開飼養地前,進行藥物殘留指標檢測,切實做好產地檢疫和畜產品安全準出準入制度。改變為收費而檢疫檢驗的不良行為,提高操作者的技術水平和增加實驗室的科技含量,確保檢疫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切實消除畜產品安全隱患。
5、屠宰畜禽必須定點,監督管理必須到位。那種野蠻屠宰、質量無保證、管理體制不順的辦法應該加以改革,各部門要分清主次,重點管理,讓社會監督,使人民滿意。定點屠宰可劃片區,少設點,多配送,嚴管理,確保畜產品衛生安全。
6、加快無公害畜產品認證體系建設,強制市場準入。建立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認定認證體系、安全信用體系和質量安全溯源機制。
7、要提高國民對畜產品安全的意識,合理規劃工業區(冶煉廠、化工廠、化肥廠),畜產品生產區。正確使用獸醫獸藥,盡量使用沒有工業污染和獸藥、農藥殘留的飼草飼料,不在工業污染嚴重區域里發展畜禽養殖,確保生產的畜產品安全性。來源:中國農業信息網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