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中國皮毛產品的出口退稅將由過去的13%下降到5%,加之人民幣升值的不斷壓力,中國皮毛產品出口的難度勢必增大。此時此刻,我們的下游產業狐、貉、貂、獺兔皮的生產正以瘋狂的速度增長著。這種兩頭堵的現象對整個行業來說無異于當頭重擊,全行業洗牌時代已經來臨。
一.增加附加值使品牌誕生
過去我們的裘衣是靠數量和價格來占領市場的,在如今困境下,創造品牌并使之產生附加值已經成為眾多企業的選擇。這種品牌的誕生必將以市場占有率和對中小企業的爭奪中獲得。筆者在海寧皮革城中看到,海寧皮革城推出的十幾個名牌幾乎清一色的都是浙江裘衣企業所擁有的。如果加上國內其它省份品牌的話,估計有二,三十個的樣子,試想,國內消費者是否會選擇和認同幾十個品牌的存在嗎?中小企業也會以低價推出自己的產品來求得企業的存在和發展。品牌的價值將在激烈的競爭中得到提升。
二.相關產業展開廝殺
今年行情的低迷,也引發了相關產業的危機,其中飼料企業尤為嚴重。隨著河北和東北市場的飽和,山東成為最后的一塊戰場,膠東半島龐大的養殖量及飼料品牌對其占有率將決定中國皮毛飼料企業的排名。一些中小企業和經營不善的飼料品牌可能會在這次低潮中消失。其它的列如籠具、膨化飼料機等等產業都不可避免的被卷了進來。
三.養殖企業將區域化
膠東半島和遼東半島憑借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海洋資源,十分適合養貂,在上述地區加強貂場的競爭力和生存空間是極其必要的。而山東由于氣候原因,所產貉皮價格不及唐山和東北貉。在市場壓力下,放棄貉皮生產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
另外我們發現,我們引進的芬蘭狐在黑龍江和內蒙極寒地帶,皮張創造的價值是最大的。在這些地區,應優先發展類似于芬蘭的產業格局。對于河北省的情況筆者的意見是,在環渤海地區主要發展水貂和規模貉皮。
在低價的存續時期,一些養殖小戶和不注重信息的養殖場將被淘汰。在這一點上,勉強發展起來的產業也面臨著巨大的威脅。如石家莊地區的養貂業。
目前的狀況使筆者想起了前幾年河北省阜城縣的獺兔養殖業。當時該縣的養殖戶數以萬計,然而一次低潮掃過,該縣的獺兔養殖幾乎銷聲匿跡。這就是盲目的結果。通過這次低潮調整,區域化的格式將會明顯起來。
洗牌是行業發展到某一個高度時所必須經歷的,市場的競爭會影響每一個從業者的利益,必須注明的是通過行業洗牌會使整個行業竟爭力得到增強。(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