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66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誰來抑制豬肉價暴漲暴跌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7-8-30 15:58: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傳說中的金豬年,豬肉也似乎成了真正的“金豬肉”。  自4月以來,豬肉價格一路飆升,接連刷新十年以來的價格記錄。 在其引領之下,其它肉禽、相關肉乳制品、雞蛋等替代產品價格也紛紛上揚。7 月CPI 同比增速創下十年來的新高5.6%,食品價格上漲即為主要推手,而竄升的豬肉價格又被認為是此輪食品價格上漲的“罪魁禍首”。
      央行8月14日公布的7月份企業商品價格變動情況顯示,活豬價格較去年同期上升了85.8%,鮮凍豬肉價格較去年同期上升了89.2%。直到8月中旬,豬肉價格上漲的勢頭才得到遏制。
      對于豬肉生產與消費均為世界第一的中國來說,豬肉價格飛漲絕非小事。上至國務院、發改委、商務部、農業部、工商總局等相關部委,下至各地政府主管部門均出臺了多項政策,采取多項措施穩定豬肉價格。
      顯然,在2007年里,豬肉問題引發了前所未有的關注。那么,此次豬肉價格飛漲究竟根源何在?是一次偶然事件,還是事關整個農業生產流通體系?應如何避免今后發生類似風波?《中國經濟周刊》就此專訪了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會長馬增俊。
      去年暴跌導致今年暴漲
      “今年豬肉的漲價是去年暴跌的結果,漲價是必然的。”
      馬增俊解釋說,2006年豬價是20年來的最低價,2006年5月的全國生豬均價只有5.96元/公斤,這么低的價格,無論對于豬場還是農民來說,賣豬都是虧本的。于是,許多人不愿意再養豬,甚至宰殺種豬,這就造成了對豬源的根本性破壞。
      “養豬有三個體系:存欄數、仔豬數、種豬數,這三者之間是有比例關系的,種豬必須占存欄的一定比例,如果種豬體系都削弱了,哪里來的仔豬?存欄數又如何保證?”馬增俊說,“整體豬源不足,豬肉自然會漲價,這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
      此外,去年夏天開始發生的藍耳病疫情,也是破壞豬源的一個重要原因。“近幾年由于規模化養豬生產發展,加上食品結構變化,吃牛羊肉的人多了,豬肉價格上下波動都在兩塊錢之間,消費者對此并不特別敏感。如果沒有藍耳病,不會造成現在的供應緊張狀況。”馬增俊說。
      在馬增俊看來,價格和疫病這兩個因素不僅造成了今年豬肉價格的飛漲,而且還使現階段的補欄比較困難。“因為母豬少了,仔豬真的變成了‘金豬’,以前幾十元目前漲到了400元左右。在這樣的高價下,農民有補欄的,但是屬于個別現象。農民最怕藍耳病,擔心補欄之后再出現藍耳病。對于集體的大豬場來說就更加危險。”
      幸運的是,因為2006年下半年豬肉價格逐步回升,生產開始恢復,一些早前投欄的仔豬現在基本已經到了出欄時間,馬增俊預計今后一段時間肉價將比較平穩,但要使價格真正回落,可能要等到明年春節之后。
      抑價之策——批發市場是關鍵
      在中央應對此次豬肉漲價而出臺的種種政策措施中,即將于9月15日起施行的《中央儲備肉管理辦法》尤為引人關注,但馬增俊認為,儲備肉是治標而非治本之策。
      “儲備肉是用來應急(如水災、地震等自然災害),而不是用來平抑價格的,而且只適合局部使用,對于全國范圍的豬肉短缺作用有限。”馬增俊認為,關鍵還是要解決農民養豬不賺錢的問題。
      “如果農民養豬虧錢,而政府不采取措施,不去保證生產的穩定性,那怎么能保證消費的穩定性?生產是源頭,只有兼顧生產的穩定性和消費的穩定性,才能避免類似的漲價危機再度發生。”
      馬增俊因此認為我國應該建立一個風險評估體系來給政府預警,“這個體系一要建立一個風險調控基金,二要建立一個風險分析機制。通過風險分析,來確定什么時候該保護生產,什么時候該穩定市場。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市場的長期穩定。”
      雖然這樣一個調控體系尚在研究之中,很多細節還不成熟,但在馬增俊的設想之中,農產品批發市場應該是政府進行市場調控的載體之一。
      “農產品最大的銷售渠道是什么?是農產品批發市場。”據馬增俊介紹,我國現有近4300家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覆蓋了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和農產品集中產區,農產品批發交易總額已占農產品社會消費總額的70%以上,在大中城市這一比例已接近80%。可以說,批發市場在農產品流通體系中起著核心作用,它連接著生產者和消費者,因而是解決農村與城市、生產與銷售信息不對稱問題,讓產品合理流向,讓物價相對穩定的最佳渠道。
      農產品批發市場激活“三農”
      “農民面臨的最大難題不是賣不掉農產品,而是賣不上價格。”作為農產品批發市場行業協會——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的會長,馬增俊的“野心”是要把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事實上,這個現在已經做到了。”
      馬增俊說,山東省壽光市在建立了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以后,搞活了農副產品流通,再也沒有出現過大量的爛菜現象。再比如,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北方城市居民冬季對大白菜、蘿卜、土豆的消費量減少,對細小品種的蔬菜消費數量增多,導致細小品種的蔬菜價格上漲。結果,一方面促進了南菜北運;另一方面刺激了北方冬季蔬菜的栽培。這些都是批發市場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農產品流通以及農民增收的證明。
      此外,通過建立批發市場,還帶動了交通運輸、通訊、旅游、商業服務業、加工業的發展,批發市場也成為當地財政稅收的重要來源,真正起到了“建一個市場,帶動一片產業,搞活一方經濟,富裕一方人民”的作用。江蘇、浙江、廣東、山東等地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與他們重視批發市場的建設不無關系。
      “現在我們的任務是怎樣把農產品批發市場這個作用發揮得更好。行業協會就是一面旗幟、一個領頭羊,從理論研究,到指導批發市場實際運作,行業協會將帶領批發市場一步一步地實現預定的目標,比如通過批發市場加強國際貿易,通過經銷商發展合理化來解決農民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等。”馬增俊說。
      將于9月3日—6日在北京舉行的第25屆世界批發市場聯合會代表大會暨展會顯然是一個引領中國農產品批發市場進階的絕佳舞臺。此屆大會也是這個“農產品流通領域的奧林匹克盛會”50年來首次聚焦亞洲,落地中國。
      剛在今年4月成功當選世界批發市場聯合會董事會新任董事的馬增俊更稱其為“中國農產品流通領域的一大盛舉”。
      “通過這次大會,有利于引入國際批發市場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經驗,提高我國批發市場管理水平,同時也有利于構建與國際市場接軌的現代流通平臺,推動中國農產品走出去。它對于中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意義,應該是一種歷史或里程碑式的。”馬增俊說。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1 00:09,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丰县| 新余市| 湖南省| 革吉县| 神木县| 北安市| 东乡族自治县| 杨浦区| 陆川县| 太仓市| 德惠市| 丹江口市| 南岸区| 海南省| 望奎县| 讷河市| 布尔津县| 灵丘县| 大化| 庆云县| 瑞丽市| 肃宁县| 鹤壁市| 尖扎县| 乌兰浩特市| 神木县| 元氏县| 黄浦区| 保定市| 江阴市| 耿马| 富民县| 衡山县| 瓦房店市| 安泽县| 大埔县| 鸡东县| 西华县| 色达县| 平罗县| 榆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