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在美國首先報道了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即藍耳病,1989~1990年在亞洲開始流行。上世紀90年代該病傳入我國,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將其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我國列為二類動物疫病。
該病主要表現為繁殖障礙與呼吸道癥狀。臨床特征為:懷孕母豬大批流產、死胎、早產、產弱仔,流產率達30%,嚴重者可達70%~80%;哺乳母豬嚴重缺奶,甚至無奶汁,乳豬10日齡以內死亡率為80%~100%;生長豬和育肥豬出現呼吸道感染癥狀,有的豬出現結膜炎,眼瞼和結膜水腫,個別出現球結膜水腫。其結果造成飼料報酬率降低、母豬繁殖率障礙、生長速度下降。
2006年夏秋之季,我國部分地區發生以高熱為特征的豬病。最初許多人稱之為“高熱病”。農業部及時組織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等單位及有關專家,對“高熱病”開展了流行病學調查、病原分離鑒定、動物試驗等科技攻關。分離到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即豬藍耳病)病毒變異株。2007年月1月,農業部最終確定“高熱病”即“高致病性藍耳病”。 ![]()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