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喹乙醇又名喹酰胺醇、倍育諾、快育諾、快育靈,具有促進畜禽生長、提高飼料利用率和廣譜抗菌作用,尤其對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巴氏桿菌等革蘭氏陰性致病菌的作用較強,廣泛應用于多種獸藥飼料添加劑中,是一種較為理想的畜禽生長促進劑和藥物添加劑。由于喹乙醇吸收較快,但清除排泄較慢,從而延長了喹乙醇在體內的滯留時間,易產生蓄積性中毒。家禽尤為敏感,特別是幼禽,常因長時間或高濃度使用造成中毒死亡。
1 基本特性
喹乙醇為淺黃色結晶性粉末,無臭,味苦,在熱水中溶解,微溶于冷水。喹乙醇性質穩定,在45℃以下至少能穩定3年,在空氣中也能穩定,但應注意避光保存。
2 用量與用法
作為添加劑用于預防疾病和促進生長,一般在家禽飼料中添加25~35mg/kg,用藥時間以不超過一周為宜;治療量為50mg/kg飼料,也可以口服5mg/kg體重,每日2次。
使用時先用少量飼料混合均勻,然后再用一定量的干飼料混合至禽飼養所要求的濃度。如使用的喹乙醇是晶體,先用溫熱水溶解(1g喹乙醇用1kg溫水),然后與飼料混合使用。
3 喹乙醇中毒
3.1 中毒原因
3.1.1 盲目加大劑量引起中毒 據梁皓儀(1995)報道,飼料中添加700ppm喹乙醇可以在飼喂后24小時出現典型的急性中毒癥狀,72小時出現大量死亡。史艷秋等(2000)試驗測定,證明雛雞喹乙醇飼用量達50mg/kg飼料,飼喂時間不宜超過7天,80mg/kg飼料飼喂時間不超過5天,而達到800mg/kg飼料時可以在飼喂24小時產生中毒癥狀。
3.1.2 有些配合飼料在生產時已添加喹乙醇,如再添加造成重復用藥,導致實際用量超過標準而中毒。
3.1.3 飼料添加喹乙醇時混合不均勻,使部分家禽攝食量過大而中毒,尤其是使用顆粒料或破碎料時更為嚴重。
3.1.4 常規劑量飼喂,因飼喂時間過長而產生蓄積中毒,一般在投藥后20天左右出現彌散性中毒死亡。
3.2 臨床癥狀
病雞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廢絕,羽毛松亂,兩翅下垂,縮頭蹲伏,站立不穩,不愿走動,雞冠和肉髯呈紫紅色或紫藍色,口流粘性涎液;糞便前期稀,呈黃白色或咖啡色,后期深褐色醬樣或深黑色糞便;最后出現呼吸困難,癱瘓、痙攣掙扎死亡。雛鴨還會出現上喙短于下喙的典型癥狀。
3.3 病理變化
口腔內有粘液,嗉囔空虛,積有多量液體;膽囊充盈,膽汁濃稠;腺胃粘膜及乳頭出血,肌胃角質層易撕落,腺胃與肌胃交接處常有出血潰瘍;腸道彌漫性出血,尤以十二指腸明顯,常有明顯的條狀出血腫脹區;泄殖腔粘膜彌漫性點狀出血;盲腸扁桃體腫大、出血;肝、脾、腎腫大,質脆易碎,偶見出血點;肺淤血、水腫,切面外翻;心肌松馳、心外膜、心冠脂肪有點狀出血;腦膜有點狀出血,腦部血管充血。
3.4 治療
3.4.1 立即停用混藥飼料,清除飼槽料槽中殘余飼料。
3.4.2 本病在特效藥物治療, 飼料中添加0.5g/kg多種維生素,飲水中交替加入5%葡萄糖、0.1%維生素C,0.15%碳酸氫鈉,病重雞肌注VC、VB1混合液0.2ml/只,每日2次,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明顯。
4 小結
4.1 使用喹乙醇預防和治療疾病時,應嚴格掌握其應用劑量、使用方法和使用持續時間,以免引起中毒。
4.2 購買配合飼料時,一定要了解其中是否已添加喹乙醇,避免因重復添加而劑量過大引起中毒。
4.3 目前喹乙醇中毒機理尚不完全清楚,尚無特效藥物和方法治療,在立即停藥的前提下,飲用一些葡萄糖、維生素、碳酸氫鈉等具有加強腎臟排泄作用,保肝排毒,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恢復健康等作用。
4.4 喹乙醇有蓄積作用,危害人的健康,應執行國家有關停藥期規定,屠宰前28天停藥,產蛋家禽禁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