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豆粕的加工工藝
豆粕是大豆經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種副產品,根據提取方法不同分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其中用浸提法提取豆油后得到的副產品為一浸豆粕;先以壓榨取油,再經過浸提取油后得的副產品稱為二浸豆粕。一浸豆粕的生產工藝較為先進,蛋白質含量高,是目前國內外現貨市場上流通的主要品種。
以浸提法生產豆粕的基本工序為:
油脂廠購入大豆→去雜→破碎(一顆大豆約碎成6-8塊)→加溫并調整水份含量(破壞原有的組織,易出油)→壓成片并繼續調整水份→加溶劑噴淋,淬取豆油→脫溶劑→豆粕生成
在豆粕的加工工藝中,溫度控制是最重要的環節,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豆粕中蛋白質的含量,并直接導致日后豆粕的質量好壞和使用效果。
根據烘烤過程中是否攙雜進大豆種皮,豆粕還可分為帶皮豆粕和去皮豆粕,二者主要區別是蛋白質水平不同,具體指標見下表:
表1:帶皮豆粕與去皮豆粕指標比較
| 帶皮豆粕 | 去皮豆粕 | 蛋白質 | ≥44.0% | ≥47.5-49% | 脂肪 | ≥0.5% | ≥0.5% | 纖維 | ≤7.0% | ≤3.3-3.5% | 水份 | ≤12% | ≤12% | (資料來源:美國豆粕協會INFO source)
二、豆粕的自然屬性
1、物理性質
顏色:淺黃色至淺褐色,顏色過深表示加熱過度,太淺則表示加熱不足。整批豆粕色澤應基本一致。
味道:具有烤大豆香味,沒有酸敗、霉敗、焦化等異味,也沒有生豆腥味。
質地:均勻流動性好,呈不規則碎片狀、粉狀或粒狀,不含過量雜質。
比重:0.515?/FONT>0.65Kg/l
2、化學成份
豆粕中含蛋白質43%左右,賴氨酸2.5%~3.0%,色氨酸0.6%~0.7%,蛋氨酸0.5%~0.7%,胱氨酸0.5%~0.8%;胡蘿卜素較少,僅0.2~0.4mg/Kg,流胺素、核黃素各3~6mg/Kg,煙酸15~30mg/Kg,膽堿2200~2800mg/Kg。豆粕中較缺乏蛋氨酸,粗纖維主要來自豆皮,無氮浸出物主要是二糖、三糖、四糖,淀粉含量低,礦物質含量低,鈣少磷多,維生素A、B、B2較少。表2反映的是豆粕與其他各種油粕的組成比較。
表2: 不同油籽粕的組成比較
[/td][td=1,1,20%] 原蛋白質 Crude Protein Extract | 以太纖維 Ether Fiber % | 粗纖維 Crude % | 能量 Energy (kcal/kg) | 帶皮豆粕 | 44.0(8) | 0.5(10) | 7.0(7) | 2240(8) | 去皮豆粕 | 48.5(10) | 1.0(7) | 3.0(10) | 2475(10) | 加拿大菜籽粕 | 38.0(3) | 3.8(2) | 11.1(5) | 2110(6) | 棉籽粕 | 41.0(4) | 0.8(8) | 12.7(4) | 1940(4) | 亞麻籽粕 | 33.0(1) | 0.5(10) | 9.5(6) | 1400(1) | 花生粕 | 48.0(9) | 1.5(5) | 6.8(8) | 2200(7) | 菜籽粕 | 36.0(2) | 2.6(3) | 13.2(3) | 1770(3) | 紅花籽粕 | 42.0(7) | 1.3(6) | 15.1(2) | 2040(5) | 芝麻籽粕 | 42.0(7) | 7.0(1) | 6.5(9) | 2255(9) | 葵花籽粕 | 42.0(7) | 2.3(4) | 21.0(1) | 1760(2) | 注:該資料出自Dale, N. Feedstuffs, July , p24(1996)
下面就各指標做詳細說明:
1、蛋白質指標:該指標是飼料業中最為看重的指標,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蛋白質越高,飼料質量就越好。從上表中可以看到,帶皮及去皮豆粕在該指標中排名第3、1位,去皮豆粕更以48.5%的高蛋白含量使飼料中其它添加劑的投入大為減少,提高了牲畜的出肉率。
2、纖維指標:該指標對牛這類反芻動物的營養合成能夠起到一定作用,但對其他非反芻動物類動物的營養合成幾乎沒有任何價值。帶皮及去皮豆粕的以太纖維及粗纖維含量分居倒數第1,4位,4、1位。
3、能量指標:該指標反映了單位飼料能提供給牲畜的能量,換句話說,就是如何以盡可能少的飼料達到相同的喂養效果。從上表中可以得到,帶皮及去皮豆粕分居第3、1位。
在這里,根據每項指標對飼養牲畜產生的不同作用確定得分(表1擴弧內數據),進行匯總后得到如下結果:帶皮豆粕:33,去皮豆粕:37分,加拿大菜籽粕:16分,棉籽粕:20分,亞麻籽粕:18分,花生粕:29分,菜籽粕11分,紅花籽粕:20分,芝麻籽粕26分,葵花籽粕:14分。
綜合以上數項指標,去皮豆粕和帶皮豆粕的總得分居于十種粕類的第1,2位。
4、氨基酸:豆粕中還富含多種氨基酸,能夠充分滿足不同牲畜和家禽對不同營養的需要。從氨基酸組成和消化率角度來看,豆粕是最優秀的植物性蛋白原料。下表是不同粕類品種的氨基酸實驗比較數據:
表3 : 不同油籽粕的氨基酸組成比較
[/td][td=1,1,11%] 帶皮豆粕 | 去皮 豆粕 | 棉籽粕 | 加拿大菜籽粕 | 花生粕 | 菜籽粕 | 葵花 籽粕 | 精氨酸 | 3.4 | 3.8 | 4.6 | 2.3 | 4.6 | 2.0 | 3.5 | 賴氨酸 | 2.9 | 3.2 | 1.7 | 2.3 | 1.8 | 1.7 | 1.7 | 蛋氨酸 | 0.65 | 0.75 | 0.52 | 0.70 | 0.42 | 1.5 | 1.5 | 胱氨酸 | 0.67 | 0.74 | 0.64 | 0.47 | 0.73 | 0.7 | 0.7 | 色氨酸 | 0.6 | 0.7 | 0.5 | 0.4 | 0.5 | 0.5 | 0.5 | 組氨酸 | 1.1 | 1.3 | 1.1 | 1.1 | 1.0 | 1.0 | 1.0 | 亮氨酸 | 3.4 | 3.8 | 2.4 | 2.6 | 3.7 | 2.6 | 2.6 | 異亮氨酸 | 2.5 | 2.6 | 1.3 | 1.5 | 1.8 | 2.1 | 2.1 | 苯丙氨酸 | 2.2 | 2.7 | 2.2 | 1.5 | 2.0 | 2.2 | 2.2 | 蘇氨酸 | 1.7 | 2.0 | 1.3 | 1.7 | 1.2 | 1.5 | 1.5 | 總價值 | 2.4 | 2.7 | 1.9 | 1.9 | 1.9 | 2.3 | 2.3 | 經過算術平均法得到的總價值結果表明,帶皮豆粕和去皮豆粕分別為2.4和2.7,在諸多品種中居于第一、二位。
5、豆粕中還含有一組碳水化合物棗低聚糖,盡管由于缺乏分裂成可吸收糖的必備物質棗α-半乳糖苷,使低聚糖不能直接為牲畜吸收,但是它的存在卻可以加速牲畜新陳代謝水平。此外,豆粕還可提供牲畜必須的維生素。
6、盡管豆粕中也含有血細胞凝集素、皂不素等不利于營養吸收的成分,但是這些不利因素會因為高溫、高濕的生產過程而被限制在有限的范圍內。
三、豆粕的主要用途
豆粕是棉籽粕、花生粕、菜籽粕、芝麻粕和棕櫚油粕等油粕中用途最廣的一種。豆粕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飼養業、飼料加工業,用于生產家畜、家禽食用飼料,食品加工業、造紙、涂料、制藥等行業對豆粕有一定的需求,用于制作糕點食品、健康食品及化妝品和抗菌素原料。
四、豆粕在飼養中的應用
大約85%的豆粕用于家禽和豬的飼養。豆粕中富含的多種氨基酸對家禽和豬攝入營養很有好處。實驗表明,在不需額外加入動物性蛋白的情況下,僅豆粕中含有的氨基酸就足以平衡家禽和豬的食譜,從而促進它們的營養吸收。在生豬飼料中,有時也會加入動物性蛋白作為額外的蛋白質添加劑,但總體看來,豆粕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只有當其他粕類單位蛋白成本遠低于豆粕時,人們才會考慮使用其他粕類作為替代品。
在奶牛的飼養中,味道鮮美、易于消化的豆粕能夠提高出奶量。在肉用牛的飼養中,豆粕也是最重要的油籽粕之一。但是,在牛的飼養過程中,有些時候并不需要高質量的豆粕,用其他粕類可以達到同樣的喂養效果,因此,豆粕在牛飼養的地位要略遜于生豬飼養中的地位。
最近幾年來,豆粕也被廣泛應用于水產養殖業中。豆粕中含有的多種氨基酸棗例如蛋胺酸和胱胺酸棗能夠充分滿足魚類對氨基酸的特殊需要。由于魚粉用魚捕撈過度原因,造成世界魚粉減產,供給的短缺使魚粉價格居高不下,因此,具有高蛋白質的豆粕已經開始取代魚粉。在水產養殖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此外,豆粕還被用于制成寵物食品。簡單的玉米、豆粕混合食物同使用高動物蛋白制成的食品對寵物來說,具有相同的價值。美國依利諾斯大學進行的一次實驗表明,豆粕具有同豬肉一樣的高蛋白,卻不含影響營養消化的低糖酸鹽。
表1: 豆粕在飼養業中的利用
家禽 | 52 | 豬 | 29 | 牛 | 7 | 奶牛 | 6 | 寵物 | 2 | 食品工業 | 2 | 其它 | 2 | 總計 | 100 |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