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6413|回復: 6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法規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修訂草案)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7-7-19 21:57: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修訂草案)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動物防疫活動的管理,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促進養殖業發展,保護人體健康,維護社會公共衛生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動物防疫及其監督管理活動。
    進出境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動物產品經檢疫合格作為食品的,其衛生檢驗、監督,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
    第三條 本法所稱動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飼養、合法捕獲的其他動物。
    本法所稱動物產品,是指動物的肉、生皮、原毛、絨、臟器、脂、血液、精液、卵、胚胎、骨、蹄、頭、角、筋以及可能傳播動物疫病的奶、蛋等。
    本法所稱動物疫病,是指動物傳染病、寄生蟲病。
    本法所稱動物防疫,是指動物疫病的預防、控制、撲滅和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
    第四條 國家對動物疫病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動物防疫工作的統一領導,加強基層動物防疫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動物防疫體系,制定并組織實施動物疫病防治規劃。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組織群眾協助做好本地區的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工作。
    第六條 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主管全國的動物防疫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動物防疫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動物防疫工作。
    軍隊動物衛生監督職能部門負責軍隊現役動物及飼養自用動物的防疫工作。
    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依照本法規定,負責動物防疫和動物產品安全監管執法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的獸醫技術機構承擔動物疫病的監測、檢測、診斷、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報告以及其他預防、控制等技術工作。
    第八條
    國家支持和鼓勵開展動物疫病的科學研究以及國際合作與交流,推廣先進適用的科學研究成果,普及動物防疫科學知識,提高動物疫病防治的科學技術水平。
    第九條 對在動物防疫工作、動物防疫科學研究中做出成績和貢獻的單位與個人,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給予獎勵。
    第二章 動物疫病的預防
    第十條 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根據國內外動物疫情和保護養殖業生產及人體健康的需要,及時制定并公布動物疫病預防技術規范。
    第十一條
    國家對嚴重危害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動物疫病實施強制免疫。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確定強制免疫的動物疫病病種和區域,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根據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制訂本行政區域的強制免疫計劃,并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動物疫病流行情況增加實施強制免疫的動物疫病病種和區域,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執行,并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組織實施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組織本轄區內飼養動物的單位和個人做好強制免疫工作。
    飼養動物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履行強制免疫義務,按照獸醫主管部門的要求做好強制免疫工作。
    國家對動物防疫實施可追溯管理,經強制免疫的動物,應當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建立免疫檔案,加施免疫標識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動物疫情監測網絡,加強動物疫情監測。
    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國家動物疫病監測計劃,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國家動物疫病監測計劃,制定本行政區域的動物疫病監測計劃。
    獸醫技術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對動物疫病的發生、流行等情況進行監測;從事動物飼養、屠宰、經營、隔離、運輸以及動物產品生產、經營、加工、貯藏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和阻礙。
    第十四條 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對動物疫病發生、流行趨勢的預測,及時發出動物疫情預警。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接到動物疫情預警后,應當采取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
    第十五條
    從事動物飼養、屠宰、經營、隔離、運輸以及動物產品生產、經營、加工、貯藏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本法和國家有關規定做好免疫、消毒等動物疫病預防工作。
    第十六條
    種用、乳用、役用、寵用、觀賞、演藝、參賽等動物應當符合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規定的健康標準。
    種用、乳用動物應當接受獸醫技術機構的定期檢測;檢測不合格的,應當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予以處理。
    第十七條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與動物屠宰、經營、隔離場所,動物產品生產、經營、加工、貯藏場所,以及動物和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場所,其選址、工程設計和工藝流程應當符合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規定的動物防疫條件,并取得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頒發的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需要辦理工商登記的,申請人憑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注冊手續。
    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有效期三年。
    第十八條 動物、動物產品的運載工具、墊料、包裝物、容器等應當符合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規定的動物防疫要求。
    染疫動物及其產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動物尸體,動物排泄物以及墊料、包裝物、容器等污染物,應當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處理,不得隨意處置。
    第十九條 采集、保存、運輸動物病料或者病原微生物以及從事病原微生物研究、教學、檢測、診斷等活動的,應當遵守國家有關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管理的規定。
    第二十條
    患有人畜共患傳染病的人員不得直接從事動物診療以及易感染動物的飼養、屠宰、經營、隔離、運輸等活動
    人畜共患傳染病名錄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制定并公布。
    第二十一條 國家對動物疫病實行區域化管理,逐步建立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無規定動物疫病區應當符合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規定的標準,經驗收合格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予以公布。
    前款所稱無規定動物疫病區,是指具有天然屏障或者人工措施,在一定期限內沒有發生規定的一種或者幾種動物疫病,并經國家評估合格的特定區域。
    第二十二條 禁止屠宰、經營、運輸下列動物和生產、經營、加工、貯藏、運輸下列動物產品:
    (一)封鎖疫區內與所發生動物疫病有關的;
    (二)疫區內易感染的;
    (三)依法應當檢疫而未經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
    (四)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
    (五)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
    (六)其他不符合國家動物防疫規定的。
    第三章 動物疫情的報告、通報和公布
    第二十三條 從事動物疫情監測、檢驗檢疫、疫病研究與診療以及動物飼養、屠宰、經營、隔離、運輸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發現動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應當立即向當地獸醫主管部門、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或者獸醫技術機構報告,并采取隔離等控制措施,防止動物疫情擴散。其他單位和個人發現動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應當及時報告。
    接到動物疫情報告的單位,應當及時采取必要的控制處理措施,并按照規定程序上報。
    第二十四條
    動物疫情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認定,其中重大動物疫情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認定,必要時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認定。
    第二十五條
    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向國務院有關部門和軍隊有關部門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通報重大動物疫情的發生和處理情況;發生人畜共患傳染病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與同級衛生主管部門應當及時相互通報。
    按照我國締結的條約、協定需要向有關國際組織或者貿易方通報動物疫情的,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負責。
    第二十六條 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統一管理公布全國動物疫情,也可以根據需要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公布本行政區域內的動物疫情。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發布動物疫情。
    第二十七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瞞報、謊報、遲報動物疫情,不得授意他人瞞報、謊報、遲報動物疫情,不得阻礙他人報告動物疫情。
    第四章 動物疫情的控制和撲滅
    第二十八條 根據動物疫病對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危害程度,本法規定管理的動物疫病分為下列三類:
    (一)一類疫病,是指對人與動物危害嚴重,需要采取緊急、嚴厲的強制預防、控制、撲滅等措施的;
    (二)二類疫病,是指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需要采取嚴格控制、撲滅等措施,防止擴散的;
    (三)三類疫病,是指常見多發、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需要控制和凈化的。
    前款一、二、三類動物疫病具體病種名錄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制定并公布
    第二十九條 發生一類動物疫病時,應當采取下列控制和撲滅措施:
    (一)當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應當立即派人到現場,劃定疫點、疫區、受威脅區,調查疫源,及時報請本級人民政府對疫區實行封鎖。疫區范圍涉及兩個以上行政區域的,由有關行政區域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對疫區實行封鎖,或者由各有關行政區域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共同對疫區實行封鎖。必要時,上級人民政府可以責令下級人民政府對疫區實行封鎖。
    (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采取封鎖、隔離、撲殺、銷毀、消毒、無害化處理、緊急免疫接種等強制性措施,迅速撲滅疫病。
    (三)在封鎖期間,禁止染疫、疑似染疫和易感染的動物、動物產品流出疫區,禁止非疫區的易感染動物進入疫區,并根據撲滅動物疫病的需要對出入疫區的人員、運輸工具及有關物品采取消毒和其他限制性措施。
    第三十條 發生二類動物疫病時,應當采取下列控制和撲滅措施:
    (一)當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劃定疫點、疫區、受威脅區。
    (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需要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采取封鎖、隔離、撲殺、銷毀、消毒、無害化處理、緊急免疫接種、限制易感染的動物、動物產品及有關物品出入等控制、撲滅措施。
    第三十一條 疫點、疫區、受威脅區的撤銷和疫區封鎖的解除,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規定的標準和程序評估后,由原決定機關決定并宣布。
    第三十二條 發生三類動物疫病時,當地縣級、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組織防治和凈化。
    第三十三條 二、三類動物疫病呈暴發性流行時,按照一類動物疫病處理。
    第三十四條 為控制、撲滅動物疫情,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可以派人參加當地依法設立的現有檢查站執行監督檢查任務;必要時,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可以設立臨時性的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執行監督檢查任務。
    第三十五條 發生人畜共患傳染病時,衛生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對疫區易感染的人群進行監測,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
    第三十六條 疫區內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獸醫主管部門依法作出的有關控制、撲滅動物疫病的規定。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藏匿、轉移、盜掘已被依法隔離、封存、處理的動物和動物產品。
    第三十七條 發生動物疫情時,航空、鐵路、公路、水路等運輸部門應當優先組織運送控制、撲滅疫情的人員和有關物資。
    第三十八條 一、二、三類動物疫病突然發生,迅速傳播,給養殖業生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危害,以及可能對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造成危害,構成重大動物疫情的,按照法律和國務院的規定采取應急處理措施。
    第五章 動物和動物產品的檢疫
    第三十九條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依照本法和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對動物、動物產品實施檢疫。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官方獸醫具體實施動物、動物產品檢疫。官方獸醫應當具備規定的資格條件,取得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頒發的資格證書,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人事部門制定。
    本條第二款所稱官方獸醫,是指具備法定資格并經獸醫主管部門任命的,負責出具檢疫等證明的國家獸醫工作人員。
    第四十條

    屠宰、出售或者運輸動物,以及出售或者運輸動物產品前,貨主應當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向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接到檢疫申報后,應當及時指派官方獸醫對動物、動物產品實施現場檢疫;檢疫合格的,出具檢疫證明、加施檢疫標志。
    實施現場檢疫的官方獸醫應當在檢疫證明、檢疫標志上簽字或者蓋章,并對檢疫結論負責。
    第四十一條
    屠宰、經營、運輸以及參加展覽、演出和比賽的動物,應當附有檢疫證明;經營和運輸的動物產品,應當附有檢疫證明或者檢疫標志。
    對前款規定的動物、動物產品,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可以查驗檢疫證明、檢疫標志,進行監督性抽查,但不得重復檢疫收費。
    第四十二條 經鐵路、公路、水路、航空運輸動物和動物產品的,托運人托運時應當提供檢疫證明;沒有檢疫證明的,承運人不得承運。
    運載工具在裝載前和卸載后應當及時清洗、消毒。
    第四十三條
    輸入到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的動物、動物產品,貨主應當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申報檢疫,經檢疫合格的方可進入;檢疫所需費用納入無規定動物疫病區所在地方人民政府財政預算。
    第四十四條 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引進乳用動物、種用動物及其精液、胚胎、種蛋的,應當向輸入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請辦理檢疫審批手續。
    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引進的乳用動物、種用動物到達輸入地后,應當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進行隔離觀察。
    第四十五條 人工捕獲的可能傳播動物疫病的野生動物,應當報經捕獲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檢疫合格后,方可飼養、經營和運輸。
    第四十六條
    經檢疫不合格的動物、動物產品,貨主應當在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監督下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處理,處理費用由貨主承擔。
    第六章 動物診療
    第四十七條
    從事動物診療活動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申請頒發動物診療許可證:
    (一)有與動物診療活動相適應的場所并符合動物防疫條件;
    (二)有與動物診療活動相適應的執業獸醫;
    (三)有與動物診療活動相適應的獸醫器械和設備;
    (四)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申請人憑動物診療許可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注冊手續。
    第四十八條
    動物診療許可證應當載明診療單位名稱、診療活動范圍、從業地點、有效期和法定代表人(負責人)等事項。
    動物診療許可證有效期為三年。有效期屆滿,需要繼續從事動物診療活動的,應當提前60日向發證機關申請延續。
    動物診療許可證有效期內載明事項變更的,應當申請變更或者換發動物診療許可證,并依法辦理工商變更登記手續。
    第四十九條
    診療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做好診療活動中的衛生安全防護、消毒、隔離和診療廢棄物處置等工作。
    第五十條

    國家實行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制度。具有獸醫相關專業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可以申請參加執業獸醫資格考試,考試合格的,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頒發執業獸醫資格證書;從事動物診療的,還應當向當地縣級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申請注冊。執業獸醫資格考試、注冊辦法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商國務院人事部門制定。
    前款所稱執業獸醫,是指從事動物診療和動物保健等經營活動的獸醫人員。
    第五十一條
    經注冊的執業獸醫方可從事動物診療、開具獸藥處方等活動。
    執業獸醫應當按照當地人民政府或者獸醫主管部門的要求,參加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的活動。
    第五十二條
    從事動物診療活動,應當遵守技術操作規范,使用符合國家規定的獸藥和獸醫器械。
    國家實行獸藥和獸醫器械生產經營許可制度,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第五十三條 鄉村獸醫服務人員在鄉村從事動物診療服務活動的,診療人員和診療服務活動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制定。
    第七章 監督管理
    第五十四條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依照本法規定,對動物飼養、屠宰、經營、隔離、運輸以及動物產品生產、經營、加工、貯藏、運輸等活動中的動物防疫實施監督管理。
    第五十五條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在執行監督管理任務時,可以采取下列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和阻礙:
    (一)對動物、動物產品按照規定采樣、留驗、抽檢;
    (二)對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動物、動物產品及相關物品進行隔離、查封、扣押和處理;
    (三)對依法應當檢疫而未經檢疫的動物,實施補檢;
    (四)對依法應當檢疫而未經檢疫的動物產品,具備補檢條件的實施補檢,不具備補檢條件的予以沒收銷毀;
    (五)查驗檢疫證明、檢疫標志和免疫標識;
    (六)進入有關場所調查取證,查閱、復制與動物防疫有關的資料。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根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需要,經當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準后,可以在車站、港口、機場等相關場所派駐官方獸醫。
    第五十六條 官方獸醫執行動物防疫監督管理任務時,應當出示行政執法證件,佩帶統一標志。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從事與動物防疫有關的經營性活動,進行監督檢查不得收取任何費用。
    第五十七條
    禁止轉讓、涂改和偽造檢疫證明、檢疫標志和免疫標識
    檢疫證明、檢疫標志和免疫標識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制定。
    第五十八條
    依法進行免疫、檢疫和檢測,除按照國務院財政、物價主管部門的規定收取費用外,不得加收其他費用,不得重復收費。
    第八章 保障措施
    第五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動物防疫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
    第六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動物衛生監督和獸醫技術等機構,配備與動物防疫工作相適應的人員。
    縣級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動物防疫工作需要向鄉鎮或者區域派駐獸醫機構,并加強村級防疫員隊伍建設。
    第六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本級政府職責,將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撲滅、檢疫和監督管理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第六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儲備動物疫情應急處理工作所需的防疫物資。
    第六十三條
    對在動物疫病預防和動物疫情控制、撲滅過程中強制撲殺的動物、銷毀的動物產品和相關物品、征用的人力和物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給予補償。具體補償標準和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第六十四條
    對從事動物疫病預防、檢疫、監督檢查、現場處理疫情以及在工作中接觸動物疫病病原體的人員,有關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采取有效的衛生防護措施和醫療保健措施。
    第九章 法律責任
    第六十五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員未依照本法規定履行職責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六十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本級人民政府責令改正,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未及時采取預防、控制、撲滅等措施的;
    (二)對不符合條件的頒發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動物診療許可證,或者對符合條件的拒不頒發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動物診療許可證的;
    (三)其他未依照本法規定履行職責的行為。
    第六十七條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獸醫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對未經現場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動物、動物產品出具檢疫證明、加施檢疫標志,或者對檢疫合格的動物、動物產品拒不出具檢疫證明、加施檢疫標志的;
    (二)對附有檢疫證明、檢疫標志的動物、動物產品重復檢疫的;
    (三)從事與動物防疫有關的經營性活動,或者在國務院財政、物價主管部門規定外加收費用、重復收費的;
    (四)其他未依照本法規定履行職責的行為。
    第六十八條
    獸醫技術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獸醫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未依法履行動物疫病監測、檢測職責或者偽造監測、檢測結果的;
    (二)發生動物疫情時未及時進行診斷、調查的;
    (三)其他未依照本法規定履行職責的行為。
    第六十九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瞞報、謊報、遲報或者授意他人瞞報、謊報、遲報動物疫情,或者阻礙他人報告動物疫情的,由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七十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代作處理,所需處理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可以處所需處理費用2倍以下罰款:
    (一)對飼養的動物不按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進行免疫接種的;
    (二)種用、乳用動物未經檢測或者經檢測不合格而不按照規定處理的;
    (三)人工捕獲可能傳播動物疫病的野生動物未經檢疫或者經檢疫不合格而不按照規定處理的;
    (四)動物、動物產品的運載工具在裝載前和卸載后沒有及時清洗、消毒的。
    第七十一條 違反本法規定,對經強制免疫的動物未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有關規定建立免疫檔案、加施免疫標識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對違法行為單位可以并處1萬元以下罰款,對違法行為個人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
    第七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不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有關規定處置染疫動物及其產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動物尸體,動物排泄物以及墊料、包裝物、容器等污染物以及其他經檢疫不合格的動物、動物產品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無害化處理,所需處理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可以處無害化處理費用2倍以下罰款。
    第七十三條
    違反本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屠宰、經營、運輸動物或者生產、經營、加工、貯藏、運輸動物產品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改正、采取補救措施,沒收違法所得和動物、動物產品,并處同類檢疫合格動物、動物產品貨值金額1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其中依法應當檢疫而未檢疫的,依照本法第七十五條的規定處罰。
    第七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改正,處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一)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與動物屠宰、經營、隔離場所,動物產品生產、經營、加工、貯藏場所,以及動物和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場所,未取得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的;
    (二)未辦理檢疫審批手續,擅自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引進乳用動物、種用動物及其精液、胚胎、種蛋的;
    (三)未經檢疫,擅自向無規定動物疫病區輸入動物、動物產品的。
    在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有效期內,不再符合動物防疫條件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限期整改;期滿仍不符合動物防疫條件的,報請發證機關撤銷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
    第七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屠宰、經營、運輸的動物未附有檢疫證明,經營和運輸的動物產品未附有檢疫證明或者檢疫標志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改正,對貨主處同類檢疫合格動物、動物產品貨值金額10%以上50%以下罰款;對貨主以外的承運人處運輸費用1倍以上3倍以下罰款;對其他違法行為人可以處同類檢疫合格動物、動物產品貨值金額5%以上20%以下罰款。
    參加展覽、演出和比賽的動物未附有檢疫證明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改正,對貨主處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罰款。
    第七十六條
    違反本法規定,轉讓、涂改、偽造檢疫證明、檢疫標志或者免疫標識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沒收違法所得,收繳檢疫證明、檢疫標志或者免疫標識;轉讓、涂改檢疫證明、檢疫標志或者免疫標識的,并處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偽造檢疫證明、檢疫標志或者免疫標識的,并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七十七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改正,處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一)不遵守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獸醫主管部門依法作出的有關控制、撲滅動物疫病規定的;
    (二)藏匿、轉移、盜掘已被依法隔離、封存、處理的動物和動物產品的;
    (三)擅自發布動物疫情的。
    第七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未取得動物診療許可證,從事動物診療活動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停止診療活動,沒收違法所得,并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動物診療單位違反本法規定,造成動物疫病擴散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改正,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報請發證機關吊銷動物診療許可證。
    第七十九條 違反本法規定,未經注冊,從事動物診療活動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停止動物診療活動,沒收違法所得,并處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執業獸醫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給予警告,責令暫停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動物診療活動;情節嚴重的,報請發證機關吊銷注冊證書:
    (一)違反技術操作規范,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動物疫病傳播、流行的;
    (二)使用不符合國家規定的獸藥和獸醫器械的;
    (三)不按照當地人民政府或者獸醫主管部門要求參加動物疫病預防、控制和撲滅活動的。
    第八十條 違反本法規定,從事動物疫病研究與診療和動物飼養、屠宰、經營、隔離、運輸,以及動物產品生產、經營、加工、貯藏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對違法行為單位處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對違法行為個人可以處500元以下罰款:
    (一)不履行動物疫情報告義務的;
    (二)不如實提供與動物防疫活動有關資料的;
    (三)拒絕動物衛生監督機構進行監督檢查的;
    (四)拒絕獸醫技術機構進行動物疫病監測、檢測的。
    第八十一條
    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違反本法規定,導致動物疫病傳播、流行等,給他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十章 附 則
    第八十二條
    本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樓主| 發表于 2007-7-24 17:34:08 | 只看該作者
    看來關注的人確實少,其實他關系到養殖戶的切身利益
    板凳
    發表于 2007-7-29 12:43:22 | 只看該作者
    呵呵!金子總會發光的;1s:
    地毯
    發表于 2007-8-3 10:31:13 | 只看該作者
    主要該了哪些條款了?
    5
     樓主| 發表于 2007-8-7 21:47:21 | 只看該作者
    對照以前的看看吧
    6
    發表于 2007-9-4 16:20:18 | 只看該作者
    確實詳細的多了
    但實施細則還得盡快跟上
    7
    發表于 2007-9-12 18:12:30 | 只看該作者
    防疫法的釋義正在起草中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8 18:01,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游戏| 青田县| 博客| 三门峡市| 大姚县| 焦作市| 和平区| 若尔盖县| 闽清县| 清远市| 阳春市| 阳原县| 南陵县| 洪泽县| 舟山市| 呼伦贝尔市| 鲁山县| 闸北区| 新绛县| 旺苍县| 泌阳县| 汉中市| 牙克石市| 松潘县| 景谷| 公主岭市| 梨树县| 客服| 武邑县| 溧阳市| 新竹县| 砚山县| 钦州市| 安福县| 天柱县| 珠海市| 泰和县| 石首市| 大洼县| 镇江市| 沁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