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432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引進后備種豬的適應性隔離飼養管理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7-7-19 16:43: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引進后備種豬的適應性隔離飼養管理
    江詩平
    天津寶迪養豬公司
        隨著養豬業的快速發展,生豬生產和流通渠道日益增多,豬場的種豬更新就是一件重要的日常工作,一個規模母豬的豬場,每年要更新種豬三分之一還要多,有的豬場基于市場的變化(對體型外貌的要求),經常調整引進種豬,造成多場及頻繁引種豬,豬群來源混雜,這對生產安全無疑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盡管有一些豬場,在引進種豬之前進行考察,甚至采血化驗,但年年如此,不僅很麻煩,而且一旦出現疏漏,就會給以后的生產帶來難以挽回的損失,常常有每引進一次種豬,生產就受到一次打擊的事例,這說明引種是豬場生物安全體系建設的重要一環。豬病是病豬帶來的已經成為業界的共識,但又不可能不引種,基于我們多年的實踐,我們認為在引種群與生產群之間必須架起一座橋梁,這就是后備種豬引種適應性隔離飼養管理。而豬場健康群體的建立,母豬群的健康首當其沖,也是一個豬場生產效益的最終保障。
        大多數豬場在引種時,多重視品種選擇,而忽視了對供種場健康水平的了解。由于不同豬場及不同種豬群之間的健康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如果將不同健康水平的豬群引進場內,不采取過渡適應的綜合防控措施,往往造成引種的不成功或者給豬場帶來嚴重的損失。要做到保持本場種豬群的健康狀態及引進種豬對本場病原的適應,維持豬群的平衡,降低豬群的疾病風險,確保安全生產。

    1
    隔離場所的條件


    1.1
    人員培訓

        重點是加強操作人員的衛生防疫意識及飼養管理、衛生消毒、防疫保健等實際操作技巧,特別要強調實際操作過程中的細節管理,它直接決定著隔離適應的成敗。

    1.2
    豬舍準備

    隔離場所距本場300~500。隔離場所必須采用“全進全出”的管理方式,且引種批次之間的間隔以2周以上為宜。
    各種飼養設施完善。引種前必須使用高壓機,進行徹底清洗,對豬舍的地面、豬欄、墻壁、房頂及周圍環境徹底消毒,空舍3~4周。計劃引種前1周,對隔離場所進行一次整體清潔衛生的消毒,在進豬的前1天,必須再次噴霧消毒備用o
    2
    飼養管理

    2.1 日常飼養
    所引種豬的體重應控制在70千克左右,否則,不能很好地完成隔離適應程序及配種前的免疫等工作。
    對于不同種源的豬,在到達本場后,不能立即混群飼養,必須先隔離飼養。隔離飼養期間,必須安排專人管理。保持相對的獨立,不同人員不得串崗。
    種豬引進的當天,應立即對種豬及其飼養場所進行清洗、消毒。引進的第一天,種豬僅飼喂少量易于消化的飼料,飼料及飲水要予以適當的控制,5~7天后逐漸過渡到吃干料,恢復至正常,保證充足的飲水、充足的營養,使用專用的后備種豬飼料(見表1)90千克體重以前自由采食,90千克以后適當限飼,每天喂量2.5千克左右。隔離適應飼養觀察期間,必須每天仔細觀察豬群的健康狀況,要注意其精神狀態、臨床表現,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如消毒、疫病處理、各種免疫等等。對不適宜種用或有生理缺陷的,單獨飼養,決定是否淘汰。發現異常情況,立即進行會診及隔離和處理。
    1
    后備種豬飼料主要營養物質含量
    營養成分
    飼料中的含量
    營養成分
    飼料中的含量
    粗蛋白
    16~18%
    0.3毫克/千克
    能量
    13.79兆焦/千克
    15
    0.95~1%
    150
    有效磷
    0.49%
    VE
    75國際單位/千克

    密切注意豬舍內的溫度和濕度、空氣質量。豬舍要盡可能做到清潔衛生、干燥、通風良好,飼養密度不宜過大(每頭占2.5平方米以上),飲水充足,舍內小氣候保持相對穩定,適合豬的生長發育。
    2.2衛生與消毒管理
    整個隔離適應過程中,衛生與消毒管理至關重要。
    操作人員每天應及時做好清潔衛生。種豬引入的當天應及時進行清洗,并帶豬消毒,消毒工作每天一次,持續一周,以后每周定期對飼養環境及豬群消毒一次。消毒時,必須先做好衛生,然后再進行消毒。
    隔離適應飼養場所人口處設消毒池,應每天更換消毒液。控制隔離區的人流、物流量,嚴格執行消毒管理。
    根據不同的消毒對象及用途,選擇合適的消毒劑,配制消毒劑時,方法要合理。使用時應注意消毒劑適宜的濃度。稀釋后噴霧消毒時,用量為每平方米0.5~0.75升。注意對不同消毒對象的區別處理。
    2.3
    混群管理

    2~3周后,如果無明顯的臨床癥狀或沒有觀察到可疑的新的疫病,便開始按免疫程序實施免疫。自第4周開始,停止保健藥物的添加,每天用本場保育后期仔豬的糞便與其充分接觸,減少欄圈的沖洗次數,尤其不要將欄內糞便沖走;或用本場的淘汰母豬與其按l5~10的比例交叉混養2周;或用胎衣等感染引進6月齡以上的后備種豬,連續一周。如果本場1~2年內發生過嚴重的細菌性腸道傳染病,則不能用糞便做人工感染,應采用胎衣等。讓后備種豬適應或產生免疫力。5~7周后,對后備豬群的免疫水平抽血檢測,合格后至8周左右完成隔離適應程序。其間,執行正常的生產管理。隔離適應完成后進人本場生產群時,引入的種豬群與本場豬群應同時按保健要求投喂保健藥,保健時間一周。完成隔離適應程序及后備種豬的免疫、驅蟲等工作后,開始正常的配種。
    3保健及免疫管理
    隔離適應期間,執行如下的保健及免疫程序:
    3.1飲水保健
    種豬引進的頭兩周,應激反應大,引種當天,在飲水或飼料中添加藥物進行保健,藥物的選擇如:強力拜固舒500毫克/升、泰妙菌素25毫克/升+強力霉素75毫克/升。藥物要根據本豬場的用藥史及消化道、呼吸道等疾病的具體情況來選擇。第2周在飼料中添加藥進行保健,如:泰妙菌素110克/噸飼料+金霉素330克/噸飼料+阿莫西林300克/噸飼料。
    3.2
    隔離飼養2~3周后進行驅蟲
    對引入的后備種豬進行一次全面的驅蟲,以后按豬場正常驅蟲程序執行驅蟲管理。選用藥物如:伊維菌素、芬苯噠唑或其復方制品。
    3.3
    后備種豬隔離飼養2~3周后進行免疫
    根據豬群的適應情況、體重及本場的免疫譜,逐步執行后備母豬的免疫程序(見表2)。于進入本場生產群之前完成所有疫苗的免疫工作。
    2
    后備母豬的免疫程序
    疫苗名稱
    免疫程序
    豬瘟(HC
    入場時及6月齡時各免疫一次,3~4頭份/頭。兩次的間隔時間3045天。
    偽狂犬(PR)
    配種前2個月免疫一次,1頭份/頭。
    傳染性萎縮性鼻炎
    配種前一個月免疫一次,1頭份/頭。
    口蹄疫
    配種前免疫一次,23毫升/頭
    肺炎枝原體
    配種前免疫一次,1頭份/頭
    細小病毒(PPV)
    配種前免疫二次,每次2毫升/頭。兩次的間隔時間3045天。
    藍耳病(PRRS)
    配種前一周免疫一次,1頭份/頭。
    流行性乙性腦炎
    配種前免疫二次,每次1頭份/頭。兩次的間隔時間3045天。
    免疫過程中,要嚴格操作,選用合適的針頭(見表3),做到一頭豬一個針頭。
    3
    不同豬群注射用針頭的選用推薦標準
    豬只體重
    針頭長度
    規格
    60~80千克
    2.5~3厘米
    12
    80千克以上
    3.8~4厘米
    16
    注意免疫中的應激反應,在免疫接種的前后5天內,停用抗生素及激素類藥物。出現特殊情況的,以后要補免,確保100%的免疫率。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8 17:32,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汇区| 遂溪县| 遵义市| 玉树县| 聂拉木县| 昌平区| 巴彦县| 六枝特区| 衡东县| 上高县| 新和县| 安新县| 石景山区| 鹤岗市| 阜新| 鄱阳县| 清徐县| 克拉玛依市| 长沙市| 阳新县| 星座| 林口县| 泰顺县| 贵德县| 玛沁县| 库伦旗| 天峨县| 永春县| 莱芜市| 凉城县| 麦盖提县| 康保县| 兴仁县| 嵊州市| 镇康县| 新沂市| 台南市| 长治县| 永平县| 巩留县| 华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