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2239|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曾水良:中國式溝通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7-7-8 22:29: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智網[[url=http://www.zhinet.com] /][color=#0000ff]http://www.ZhiNet.com] [/color][/url];
    溝通簡單來講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兩個或兩個以上人群中的傳遞與交換的過程,目的是激勵或影響人的行為。溝通在結果上存在有效溝通與無效溝通兩種。我國企業從90年代以來,因經濟的迅速發展及管理的進步,溝通日益凸顯其地位并被企業重視。我們有很多企業天天講溝通,管理上要溝通,但據調查有80%的溝通是無效的。在此,筆者認為有相當部分是因中國人的特性及其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影響造成,其造成無效的弊端大都存在以下四種:  
      主題意思表達不明確  

      1、客套話及鋪墊話語較多,中國人注重謙虛,主張以“和”,避免人與人之間的沖突。當然,一種和諧穩定的工作環境對企業發展是必須的、有利的。但是,中國企業的管理者在工作溝通中選擇的行為方式和策略是帶有消極因素的。因此,在企業中我們會常常遇到上司與下屬及平級同事中溝通,往往是互相恭維,即使工作出現差錯也不忍心直接指出來。總是在前講一大堆客套話或為批評所鋪墊的一系列話語,然后再慢慢引申到溝通者所要表達的主題上。這時已浪費大量時間,被溝通者才明白溝通者所要表達的主題意思,且有時這些所謂的廢話甚至會擾亂我們對主題意思的理解與甄別,最終導致溝通無效。  

      2、怕事、不敢承擔責任,以致自己的主題不被上司或其他溝通者所知。它包括忍讓、妥協、逃避,孔子說:“君子無所爭”,“君子矜而不爭”。這樣明哲保身的哲學在中國是非常有名的,影響著中國人在企業中的作為,再加上中國傳統文化“無為,退而獨善其身”等逃避策略影響。使得中國企業的多數管理者一旦與上司有分歧就采取退讓,或怕事逃避責任追究,以致跟隨上司的錯誤思路走而不敢有異議,致使溝通無效。  

      溝通所處高度遠遠不夠,而只停留在低層面上  

      1、中國文化自我觀的主要特點是以親近為尺度,在溝通中遵循親近準則。注重親緣關系的中國人社交圈的廣度相對有限,深層次溝通大多只是停留在親緣關系上。中國人的人際交往往往表現出明顯的“熟人社交”的特點,即在自己熟悉的人際網絡中交流和溝通相對頻繁。這就為什么我們在企業中出現小團體,或只與幾個要好的人進行深層次溝通,私底下滔滔不絕不斷地發表著自己的看法與見解。但進入不熟悉的群體或在正式場合上就支支吾吾講話不出,或不愿意發表自己看法,致使整個溝通高度無法達到理想的狀態,而造成無效。  

      2、中國人目前“溝通基礎”表現欠佳、溝通不夠另一原因,是由于反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更重要的是人的眼光意識較弱。看問題通常只注重眼前,而不會考慮更高更深層次的事件原因與發展結果。目前教育存在的弊端造成中國學生疲于應付各類考試,而忽視了對事物看法的獨到見解與深層分析。這樣下來,使得在溝通中展現參差不齊,看問題分析問題而只停留在低層面上,造成在溝通中缺乏有益性與效率性。  

      溝通技巧生硬,不知靈活應變。  

      主要表現在溝通過程中不夠自信,話語、行為僵硬,使對方感覺到不可接近,或認為其知識能力欠缺。在此,筆者簡單分以下兩種情形進行分析,并順帶將其解決技巧說明一下。  

      首先,在你真正揣摩出對方與你溝通目的和意圖時。個人認為溝通的最高技巧表現在你如何去說服人家,去改變其思維與想法。一般中國人的溝通方式上過于直面回答問題,在此過程中,被溝通者往往只注意該問題的答案,而解決問題的方法、意義往往被忽視。這樣的方式作用不大,印象膚淺,甚至錯誤仍然會重犯。如果溝通者以迂回方式或以事例引誘,使被溝通者作出深層次的思考,進而領悟出其事件的真諦所在。這樣的溝通,人們不但記憶深刻,而且在語言效果上彰顯靈活并富有內涵。  

      其次,在不完全了解對方與你溝通的意圖和目的所在時,先不必直接回答問題。而是采取傾聽行為,亦可用反問的方式從對方中引出漏洞和問題,進而針對其表現出目的、意圖對照問題進行回答。這樣既不會使你在問題面前馬前失蹄,造成不必要的尷尬與麻煩,又可以有效的解決問題,進而博得對方對自己的好感與信服。  

      只知收獲,而不懂付出  

      當我們企業來了一位新員工時,我們往往聽到他(她)的第一句話是“請大家多多關照”,而不會是“大家有用得著的地方盡管找鄙人”。這就反映出中國人的一個劣根性,只懂得先向人索取,后考慮回報。其實在溝通上這會存在一個不對等的問題,并不是所有人會向你主動提供信息和幫助,你必須積極主動地向人家反饋信息或幫助人家解決問題。人家在得到你的有效信息或行為幫助后,才會更加樂意的回饋于你,從而達到有效溝通之良性循環。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7-7-16 15:38:02 | 只看該作者
    有點意思!!頂一下!!支持樓主奉獻!!;1s: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8 16:22,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西县| 紫金县| 保德县| 海城市| 阿拉善盟| 黎川县| 平度市| 凤山市| 井研县| 左权县| 沁水县| 揭西县| 鱼台县| 华阴市| 江永县| 玉溪市| 来宾市| 海口市| 泉州市| 禹州市| 崇明县| 浦城县| 原平市| 东源县| 静宁县| 翼城县| 淮安市| 利辛县| 许昌县| 建瓯市| 都江堰市| 库尔勒市| 苏尼特左旗| 金昌市| 衡阳市| 河曲县| 江山市| 台南市| 谷城县| 海盐县| 桐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