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的關系
國際市場國內化,國內市場國際化是中國加入WTO后的新現實。就中國大多數企業來說,目前還不具備在世界市場與諸強競爭的實力,即使按WTO泳道游過太平洋也難跨越技術壁壘、行政壁壘,要想立足則更是難上加難。因此,近期只能重點選擇國內市場,先求得生存。問題在于,在今后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世界500強將把中國市場作為戰略重點,搶占與爭斗將愈演愈烈。國內市場空間將受到超強擠壓,國有企業要想生存也并非易事。所以,當務之急是集中優勢,把主導產業做強,培植核心競爭力。
2、內部資源與外部資源的關系
一個企業往往要同時面對眾多的競爭對手,如果企業的所有業務全部由企業自己來承擔,那么它必然面對所有相關領域的競爭對手。所以,必須通過整合外部資源來實現自身的發展,否則難于立足。大多數成功企業的做法是,當外部交易成本大于內部管理時,應將外部交易關系轉化為內部管理;相反,當整合內部資源的成本大于外部交易時,那就應該把內部管理轉化為整合外部資源。
3、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在競爭觀念上,傳統的認識是“你死我活”,以打敗競爭對手為目標。大量事實表明,消滅競爭對手是不可能的。老的競爭對手消滅了,新的競爭對手就會成長起來,否則,競爭將不復存在。為此,新的認識是“合作競爭,雙贏策略”。也就是說,中國經理人必須把企業轉變為戰略聯盟來經營,同顧客、供應商、甚至競爭對手建立緊密關系,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
4、“銀財”與“人才”的關系
在未來,企業的“銀財”主要取決于“人才”,企業無人則止。對中國經理人來說,首先要面對的現實是人才總量不足。據統計,中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僅占全國人口比例的5.7%,而美國是60%,日本、韓國是30%,印度是16%。更嚴峻的是,國有企業的人才外流日益加劇,長此下去國企將難以維系。明智的選擇是,讓“人才”擁有“銀財”,讓“人才”使用和支配“銀財”。
5、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的關系
在工業社會,有形資產是企業管理的重點;與此不同的是,在知識經濟時代,無形資產的投入占有相當大的部分。主要有商標權、服務標記、企業管理系統、專有技術、品牌形象、信譽、人力資本,等等。對于經理人來說現在的難點不是如何管理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而是產權界定。沒有一個清晰的產權關系,經理人不知道對誰負責,應負什么責。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有形資產還是無形資產都無法實現保值增值。
6、單一文化與跨文化的關系
隨著中國加入WTO,中國經濟將進一步與世界經濟接軌,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必將進一步加深,競爭也將更加激烈。在這種新的形勢下,企業文化必然受到多種文化的影響,跨文化管理是中國經理人面對的新課題。今后,不同文化的矛盾、碰撞、融合、交互作用將不可避免。為此,企業文化建設必須以新的視野、以更大的氣魄來吸收、借鑒、接納一切有用的外來文化。以民族文化吸納外來文化,以外來文化改良民族文化。
7、實體化與虛擬化的關系
在知識經濟時代,隨著信息技術、數字技術以及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虛擬企業、虛擬銀行等各種虛擬組織紛紛顯現。它既沒有中央辦公室,也沒有正式的組織圖,更不像傳統企業那樣具有多層次的組織結構。它具有短暫性、無形性、伙伴性、靈活性、簡單性等特點。盡管組織是虛擬的,但資源卻是真實的。中國經理人必須學會利用虛擬組織這個平臺來解決企業敏捷制造、快速服務以及低成本運行等問題,同時又能夠駕馭常規管理,夯實基礎管理。
8、個人決策與民主決策的關系
傳統的管理理論將組織活動分為高層領導、中層作業、基層管理三大部分,而且認為決策只是組織中高層領導的事,與組織的其他層次無關。這種認識已經不符合時代潮流。21世紀是一個更加復雜、多變的世紀,那種單靠領導者個人智慧決策的時代已經過去,取而代之的是科學的民主決策。如何做到科學決策,對中國經理人來說怎么強調都不過分。國內有人做過統計,中國企業的失敗,85%是決策失誤在起主導作用。目前中國每年有上千億人民幣的投資因決策失誤而浪費。因此,加強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乃當務之急。
9、單一目標與多重目標的關系
企業不同于其他組織或群體,企業是經濟組織,為此,它必須取得經濟效果,否則無法生存。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是完全正常的。但是,現代企業與以往不同,它在創造利潤的過程中要肩負起社會的責任,這一點現在已經成為企業管理界有識之士之共識,并正在成為管理的基本原則。
10、“軟”管理與“硬”管理的關系
所謂的“硬”管理是指管理中的“硬”因素和“硬”技術,如戰略、結構、制度、科技等,所謂“軟”管理是指管理中的人員、作風、價值觀、企業形象、企業精神等“軟”因素。在新世紀,“軟”“硬”綜合化的趨勢十分明顯,中國經理人在處理兩者關系時,必須軟硬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