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復惡性競爭的價格失地,但國內企業缺乏定價權,持續漲價空間有限 事件:近期部分維生素系列產品如維生素B5(泛酸鈣)、維生素C、維生素B2(核黃素)價格上漲較快,尤其是泛酸鈣價格短期飆升,與去年中期5$/Kg的價格水平相比,漲幅翻番,維生素C價格2007年以來價格上漲了30%,維生素B2價格自06年初以來一直保持溫和上漲,目前均價同比漲幅15%左右。 1、價格上漲的驅動因素主要來自于供給結構變化,而非需求推動 維生素系列產品都是成熟的產品,市場需求較為穩定,每年保持剛性的自然增長。維生素產業從2000年開始向中國轉移,由于技術相對成熟,進入壁壘較低,競爭十分激烈,2004年后維生素系列產品價格開始大幅度下跌,尤其是部分企業發酵法生產工藝成熟后,不斷以降價策略蠶食合成法工藝生產企業的市場,價格一路走低。直至2006年中期,產業洗牌基本完成,價格開始反彈,逐步收復惡性競爭的價格失地,07年來價格出現加速上揚。 2、我國的維生素產業具備規模優勢,但沒有定價權,漲價持續上漲空間有限 目前我國維生素產業集中度較高,且在全球具備較強的規模優勢,如:鑫富藥業(48.61,0.21,0.43%)的泛酸鈣國內外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90%和50%,廣濟藥業(26.90,1.21,4.71%)的核黃素國內外市場占有率也達到了85%和35%。但我國維生素生產企業沒有終端掌控能力,因此沒有定價權,渠道主要控制在DSM和BSMF等國際巨頭手中,他們既是國內企業的客戶又是競爭者,產品價格低時停止生產向國內采購,價格高時恢復生產。因此維生素價格持續上漲的空間有限,而且價格上漲將吸引原先被淘汰的企業重新回歸,導致競爭加劇。不過未來產品價格回落到06年低點的可能性不大。 維生素生產企業中生產維生素C的上市公司主要是華北制藥(5.75,-0.14,-2.38%)和東北制藥(9.71,-0.30,-3.00%),但這些企業資產較為復雜,歷史負擔較重,漲價對業績的推動作用不很明顯。相比較而言,鑫富藥業、廣濟藥業業績對價格敏感程度較高。 鑫富藥業(002019)是全球泛酸鈣(維生素B5)最大的生產企業,目前年產能超過7000噸,銷售預計5000噸左右,占全球銷售的三分之一,主要競爭對手是日本第一制藥以及DSM和BSMF,其中日本第一制藥是直接競爭對手,DSM和BSMF還是公司的客戶。公司還是國內泛酸醇的唯一生產企業,銷售規模400-450噸,但是泛醇的市場容量較小。公司從2006年9月開始泛酸鈣提價15%,從每公斤6美元提到7美元左右,如果銷量能夠平穩,單價每漲1美元,EPS將同比提升0.25元左右,目前泛酸鈣單價已經接近12美元,如果此價格能夠維持到年底,將增加07年EPS1.5元,但目前已有國內企業開始重新開工泛酸鈣生產,價格維持高位有一定壓力。 廣濟藥業(000952)是全球核黃素(維生素B2)最大的生產企業,目前年產能超過2500噸,銷售預計2000噸左右,占全國90%市場,占全球銷售的三分之一,主要競爭對手是DSM(2000噸)和BSMF(1500噸),以及國內的迪賽諾。公司采用發酵法生產核黃素,菌種從莫斯科大學引進,在發酵工藝和成本控制方面優勢較為突出,公司采用清湯發酵法在業內處于領先地位。公司07年計劃將核黃素產能擴大到3000噸,增加4個200噸發酵罐,并淘汰原先60噸和30噸小罐,預計新增投資1億元。目前核黃素價格與06年均價相比每公斤提高了4美元左右,如果此價格能夠維持到年底,將增加07年EPS0.25元左右,但公司由于新增折舊以及需要消化歷史負擔,業績體現需要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