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養豬業的發展和豬群規格的不斷擴大,豬糞、尿的排放量也在急驟增加,原先設計的一套污水排放凈化處理系統將難以滿足生產發展的需要,如何處理養豬業中一直難以解決的豬糞尿,尤其是規模化養豬場內排泄的大量糞尿對環境生態造成的污染問題,便成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新型發酵床養豬技術,利用全新的自然農業理念和微生物處理技術,實現養豬無排放、無污染、無臭氣、徹底解決規模養豬場的環境污染問題,是一種全新的環保養豬技術,經過試驗,已取得初步成功,現將這一技術介紹如下:
發酵床養豬技術簡介 發酵床養豬技術就是在土壤中采集出一種微生物菌落,經過特定營養劑的培養形成白色土著微生物原種,將“原種”按一定比例摻拌鋸屑或稻皮和泥土,以此作為豬圈的墊料。利用生豬的拱翻習性,使豬糞、尿和墊料充分混合,通過土壤微生物菌落的分解發酵,使豬糞、尿中的有機物質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轉化,微生物以尚未消化的豬糞為食餌,繁殖滋生,隨著豬糞尿的消化,臭味也就沒有了,而同時繁殖生長的大量微生物又向生豬提供了無機物和菌體蛋白質被豬食用,從而相輔相成將豬舍演變成飼料工廠,達到無臭、無味、無害化的目的,是一種無污染、無排放的、無臭氣的新型環保養豬技術,具有成本低耗料少,效益高、操作簡單、無污染等優點。
發酵床養豬操作方法
1、豬舍設計
通常每間豬圈凈面積約25平方米,可飼養肉豬15-20頭,豬舍墻高3米,屋脊高4.5米,屋面朝南面的中部具有可自由開閉的窗子,陽光可照射整個豬床面積的1/3,并且從百陽升起至太陽落下,可照射整個豬床的每個角落,這樣可使豬舍內部的微生物可適宜地生長繁殖。
2、填墊原料及用量
豬圈填墊總厚度約90厘米,原料用量如下:鋸屑:占總填材料量的90%,一間面積25平方米的豬舍約填25平方米×150公斤=3750公斤。如果條件好可先鋪30-40厘米深的木椴,然后鋪上鋸屑,如果鋸屑不充分,可先鋪50厘米深的玉米桔桿或30厘米厚的稻皮,然后再鋪上鋸屑。土:用量為總材料的10%,為415公斤;鹽:用量為總材料的0.3%,為12公斤;微生物原種:每平方米2公斤,為50公斤;水:1000公斤;營養液(天惠綠汁,乳酸菌、動物氨基酸、米醋等的混合料)8公斤。
3、操作技術
據鋸屑、土、微生物原種一層一層鋪好后,噴上鹽、水和營養液,水分調節在65%,噴水宜在填材料50%后開始,按照這樣的順序把豬圈墊料填滿即可,飼養幾天后,因微生物原種的作用,臭味自然消失,蒼蠅和蛆不再繁殖,2-3個月后,豬床底層成為自然繁殖土狀態,中部形成白色的菌體,其溫度可達到40℃-50℃,豬糞發酵后成為豬的飼料。
4、發酵床的地面管理
豬舍中的鋸屑變少時,適當補充缺少部分,并同時補充微生物原種和營養液。為利于豬拱翻地面,豬的飼料喂量應控制在正常量的80%。生豬一般在固定地方排糞、撒尿,當糞、尿成堆時挖坑埋上即可。地面濕度必須控制在60%,應經常檢查,如水分過多應打開通風口,利用空氣調節溫度。豬舍內禁止使用化學藥品和抗生素類物品。
發酵床養豬技術優點
1、無排放、無臭氣、無污染
發酵床養豬不同于一般的傳統養豬,豬糞、尿可長期留存豬舍內,不向外排放,不向周圍流淌,靠著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分解、轉化,而豬舍獨特和自由開閉式天窗設計,通風傳熱,使冷暖空氣形成對流,底層熱空氣流動的同時使圈底的水分蒸發,圈底就會保持最佳狀態,沒有臭味,同時當糞、尿轉化為飼料資源后被豬采食,不用消除,也會越來越少。
2、節省飼料,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由于豬糞、尿被微生物分解轉化為可被豬食用無機物和菌蛋白質,而且鋸屑中的木質纖維和半纖維也可被降解轉化成易發酵的糖類,豬通過翻拱食用,給豬提供了一定的蛋白質等營養,從而減少了精飼料的供應,根據初步試驗表明,可節省精飼料20%。另外由于發酵床養豬中途無需人工清糞,沖洗豬床,打掃圈舍,一方面可減少飼養人員,節省人工支出,另一方面又節省了水費。
3、發病率下降,減少用藥,提高豬肉品質
由于發酵床中大量土壤有益微生物布滿豬舍地面,在飼養過程中發病率較低,特別是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的發生,較傳統飼養有大幅下降,這不僅減少用藥量,減輕藥費負擔,同時還提高了豬肉的品質。
新型發酵床養豬技術,是新興環保養豬技術,雖然現在還處在發展初期,但它的經濟性、環保性已充分顯現,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這一技術必將逐步成為今后規模養豬的重要措施之一。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