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豬肉高價已成熱點,各種媒體幾乎都在討論這個問題。自五月二十二日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動用國家儲備肉以后幾天內,各種議論更是熱火朝天。消費者抱怨,養殖者不平,經營者無奈,各有苦衷。據專家分析,這次豬肉漲價,是前兩年養豬大面積虧損、養豬農戶大量縮減存欄量為主因,加上飼養成本和養豬風險的大幅增加,有些地方政府又缺乏有效監測機制,不能及時引導和扶持養豬業而造成的后果。價賤傷農,貨少價高,本是市場規律,還不到某些人想像中影響民生的程度。所以各方應站在不同的角度理性對待。
就消費者而言,吃了近兩年的低價肉,肉價突然高漲心理上難以接受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想到,這次補償性漲價對養豬業的休養生息、讓養豬業走向健康發展是有利的,希冀長期吃低價肉是不現實的,生產者也要生存啊。平心而論,現在的豬價從表面看起來很高,相對其它物價比較起來還是在低位運行。按國內通行的豬糧合理比價計算,也只是比合理價略高而已。中國有七億農民,是其它階層之福,試想七億人供給六億人的副食品,其競爭情況可想而知,只要稍能維持,誰能放棄自已的傳統行業啊!如果喘息的機會都不能給養殖經營者提供,最后的結果只能是“同歸于盡”--你也不吃肉,我也不養豬。
本人是基層養豬人,和豬農朋友接近較多。近兩天,養豬人也議論紛紛,有的嘆息,有的憤怒,有的準備趕緊下馬,近兩天筆者所在地小豬銷售的明顯減少說明對豬農心理造成了一定的恐慌和傷害。其實養豬人大可不必擔心,應以平常心對待,調控的方式是多方面的,要相信政府不會以犧牲豬農的利益為代價而進行調控。而會以理性的方式,在各方利益均衡的情況下予以有效的調控。退一萬步說,政府的調控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度。我國現有的豬肉儲備無非兩個方面,一是冷藏儲備,二是活體儲備。冷藏儲備我們不知道,估計前段因資金壓力已有部分釋放。但活體儲備一是數量不多,預計全面調動也滿足不了全國一天的需求。而且有一部分儲備庫有名無實,政府調用往往到市場采購充數,這只是鍋里挪到碗里的游戲。重要的是把自已的豬養好,內部消化一部分成本,為滿足市場供應盡我們的一分貢獻。
其實,解決問題掌握著主動權的還是各級政府。這次肉價風波,各級政府特別是有些地方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去年四五月份的超低價對養豬業的打擊,地方政府不可能沒有看到事態的嚴重性。第一波母豬宰殺高峰出現在三月以前,這時母豬存欄已接近合理數量,五月左右出現第二波母豬宰殺高峰就應該有所作為,因這時母豬存欄已明顯不足。接著以藍耳變異株為主要病源的所謂“高熱病”掃蕩了大半個中國,農業部雖然組成專家組著手研究了這方面的應對措施,但力度不夠而最終沒能阻止住疾病的漫延。因養豬業的大面積虧損,許多養殖戶破產而無力償還貸款,至使死帳和壞帳增多,信貸單位為規僻風險對養豬貸款也格外小心,資金鏈斷裂對養豬業也增加不小的壓力。信息的不對稱,也是這次肉價風波的因素之一,個別地方為了突出政績,總喜歡弄虛做假,使上級主管部門掌握的情況與實際有一定的差距。去年是公認的養豬災難年,但有很多地方都在自我陶醉,“生豬生產形勢喜人”的歡呼聲屢見報端媒體。從06年年底公布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全國生豬存欄量同比只下降13.6%,養豬大省之一的湖南是20%,具有瘋剌意味的是這輪漲價風波卻是由北向南,承擔供廣東生豬重任的湖南反而價處低位,一周前的一段時期內廣東也一度從高價區老大跌下寶座,近兩天才迎頭趕上。05年是生豬存欄高峰,較高存欄情況下,同比下降一成左右。如果這個數據可靠,有經驗的養豬者都清楚,四個多月怎么也不會有現在的反季節貨源奇缺吧。
事到如今,其實調控不調控都不必造勢,政府適當采取調整措施就行了。因為豬不比其它商品,它不可以長期屯積居奇,長到一定程度農民不賣誰也沒這個實力白費飼料。價高了人們暫時少吃點豬肉,多吃點其它肉類也不見得影響身體。現在豬源偏少真正的源頭是母豬宰殺量過大,如果農民惜售,豬的上市個體增大更利于緩解稍后的貨源緊張狀況。用物資缺乏年代計劃經濟的思維方式來指導和干預市場規律有時會適得其反。雖然豬源緊缺的狀況還會維持一段時間,但隨著春節后疫病的流行勢頭減弱,存欄恢復趨于增長,不久后貨源將有所增加。
當前的要務是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豬價的頻繁大幅波動是養豬業的大忌,但是這又是真正能人為控制的東西。中國養豬業的松散狀態無法靠行業內部組織來規范,政府的引導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不得不正視的現實是:有技術、懂經營、有一定經濟實力的規模養豬場戶是穩定市場均衡供應的中流砥柱。豬價高時盲目的號召“要致富,多養豬”,一哄而起的大躍進的方式,對整個養豬行業的破壞作用我們已不是初嘗苦果了。一呼百應的群體不但沒有致富,甚至不少已經是負債累累。烏合之眾不但對飼料造成不可忽視的浪費,響應號召建成的許多“小區”目前的空置對資源的浪費亦不可小覷。如果看到目前暫時的豬源短缺而不顧條件又一次號令全民養豬,不但下一輪養豬業的空前災難不能幸免,而且因大量選留母豬使肉豬上市量減少會造成暫時的更加豬肉緊缺的局面。
最后我還想說的幾句話是,農業行業內部資源的整合也十分重要。大量糧食的能源轉化我不懂是敝大于利還是利大于敝,可以肯定一點的是養豬行業的實力大不可與加工企業相比較。如果由養殖業企業向國外尋求糧食進口是不可想像的事,但加工企業進口的能力卻淖淖有余。
希望我們不再重蹈復轍,養豬者無憂,消費者幸甚!
歡迎加入養豬協會-豬農聯盟QQ群,群號:41348695,大家相互交流。
老豬倌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