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哺乳仔豬、斷奶仔豬的飼養技術
依據仔豬的不同生長時期、生長發育的特點,進行科學飼養,一般分為哺乳仔豬養育階段的斷奶仔豬育成階段來進行。
(一)哺乳仔豬的養育階段:目標是斷奶、成活率三高。飼養關鍵是“抓三食、過三關”。
1、抓乳食,過好初生關。
(1)母豬產后5—7天內分泌的初乳呈淡黃色,營養較高。不但可提供仔豬免疫抗體的極豐富的營養物質,而且還含有促進消化道發育的促生長因子,初乳是仔豬不可缺少和代替的食物,母豬產后0.5—1小時內應及時給予仔豬哺乳。
(2)仔豬有固定乳頭哺乳的習性,可按“弱前強后”的方法將仔豬逐一固定在母豬奶頭上,有利于同窩仔豬生長均勻、整齊。
(3)初生仔豬體溫調節機能差,行動呆滯、遲緩,寒冷易造成仔豬凍僵、壓死,故應加強保溫防壓工作。
①仔豬適宜溫度:0~3日齡30--32℃;4~7日齡28--30℃;8~14日齡25--28℃;15--30日齡22--25℃。可在母豬舍內單獨保溫補飼間,用250瓦紅外線電燈泡保溫法,吊在仔豬躺臥處,能有效預防皮膚病及促進生長。
②初生仔豬行動遲緩易被母豬擠壓,可在舍內加上護仔欄。
③國外在母豬產前給母豬促甲狀腺素釋放激素,可提高仔豬活動能力。
2、抓誘食開食,過好補料關。早補飼是促進仔豬生長發育、提高斷奶和成活率的關鍵。母豬泌乳生理為:產后泌乳量逐漸增加,至21天后達到高峰,以后泌乳量逐漸下降;仔豬21日齡后生長速度更愉,營養需求增多,形成供給不足的矛盾。如不及早補飼會影響仔豬生長發育,甚至形成僵豬。
(1)誘食補飼:盡早誘食讓仔豬盡早學會采食飼料,減輕對母乳的依靠。初生仔豬7—10天后開始,活動范圍寬,好奇、啃咬硬物。此時即可用001#乳豬開食料誘食,香、甜、脆的飼料仔豬極易學會采食。
(2)經3—8天的誘補飼,仔豬全會采食飼料后,可將母豬與仔豬隔開飼喂,減少飼料浪費。如專門設置補飼欄或圈門上開個口,只讓仔豬能吃到料。注意補足給清潔飲水。
(3)也可將乳豬稍加清水潤濕后成糊狀,涂抹于仔豬舌上讓其舔食,一般經2—3次仔豬便能自行吃料。
(4)懷孕、哺乳母豬瘦弱時,仔豬2—3天應補棄注射鐵齊防止出現缺鐵性貧血。如鐵鈷合劑、血多素、右旋糖苷鐵等。
3、抓旺食,過好斷奶關:隨著仔豬日齡增長,消化功能增強,食量逐步增多;體重也迅速增加。這段時間建議按下述方法飼喂保證仔豬旺食的采食量,為提高斷奶重打好基礎。
(1)15日齡起進入正常補飼,日喂900或001乳豬料4次。每頭仔豬每日喂量為60克,每天比前一天每頭增加20克至25克。一般到 35至45日齡斷奶時體重9—11千克/頭,日喂料為0.4—0.6千克/頭。
(2)仔豬補飼的飼料由于含高能量及高蛋白,應注意觀察仔豬糞便來決定增(減)喂料量,防止采食過多造成拉稀。飲水充足很主要。
(3)不作種用的仔豬于35日齡左右閹割;40—50日齡口服仔豬副傷寒菌苗1—2次,防止疾病。
(二)斷奶仔豬的飼養:
仔豬 35—45日齡或體重達911千克/頭,頭日休食量達0.35千克以上,就可以斷奶。仔豬由依靠母豬生活過渡到獨立、依靠飼料生活。這個階段飼養極關鍵,管理不好極易造成消化不良性腹瀉,生長緩慢飼料利用率低,抗病力下降、精神不振、體貌不良的“綜合癥”。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由于斷奶仔豬營養來源由母乳變成固體飼料。如在以量由乳糖變成飼料淀粉,蛋白由乳蛋白變成飼料蛋白質;加上胃腸消化道容量、酶活性等的不完善、不健全、易引起消化道應激、過敏反應。滿堂紅900或001乳豬料參照乳豬營養需求和生理特點,使用乳清粉、進口魚粉、豆油等對仔豬腸道應激小,易消化吸收的原料精制而成,平衡的氨基酸,豐富的維生素、微量元素、消化酶,能完全滿足斷奶仔豬的快速生長需求,減少腸營養過激。適口性好,電解質平衡度好,促長效果檢佳。
2、斷奶仔豬最適度為20—22℃,低于18℃對仔豬生長有影響,13℃以下極易因寒冷引起仔豬全身應激。表現為:
①喂量不大但腹瀉嚴重;
②仔豬免疫能力低,易繼發腸道及全身感染;
③皮膚蒼白、精神可倦、生長緩慢。
3、飼喂方法:
①繼續飼喂001或001B乳豬料1周,經過3—5天逐步過渡換為102#或999、888濃縮料。
②日喂飼料量,每頭由每天350—450克逐步增加至70日齡的900克至1200克。每日喂4次。可適當補青綠多汁料。
③剛購進的仔豬,換料或同現腸道應激腹瀉后,可將飼料加入適量清水潤散后飼喂,可明顯減輕對腸道的刺激、減少腹瀉。
④001#乳豬料可一直飼喂至仔豬70日齡,體重達18—20千克/頭,就可以進入肥育飼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