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豬密集是豬病流行的
主要原因
眾所周知,在養豬密集地區豬病最易流行和傳播,這已為許多國家的豬病研究者所證明。此外有些豬病的傳染因子是通過氣源或氣霧途徑傳播或擴散的,傳播因子在理想環境條件下能傳出數公里乃至數十公里。這種現象當然不是很普遍,但在養豬密集地區相近的豬場之間,或者同一豬場的豬舍之間則經常有氣霧傳播的情況發生。在實踐中我們往往遇到這樣的情況,即當一個豬場的一幢豬舍發生某種烈性傳染病時,首先所傳播到的通常不是最近的豬舍,而是呈跳躍式傳播,很可能是豬場內氣霧傳播的一種方式。
在我國養豬密集地區,豬場之間的距離很近,有些是村挨村、戶對戶,因而豬病的迅速傳播和蔓延是不足為奇的。此外我國許多養豬密集地區也是人口眾多和人類活動最多的地區,人員的流動和頻繁的交通更有利于疾病的傳播。因此,我國許多地區豬病嚴重的原因與養豬過于密集不無關系。
2.豬場選點和內部布局的不合理是豬病傳入和流轉的根本原因
許多豬場選點和布局很不合理,占地面積較小,也沒有很好地考慮豬場內部的布局,不僅把各類豬舍如母豬舍、保育仔豬舍和肉豬舍建在同一豬場,而且豬舍之間的距離很小。此外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和擴大飼養頭數,豬舍內部設計不很合理,沒有考慮全進全出的飼養流程;而且群體過大且擁擠。這些都對豬病的防治,特別是對阻止疾病在豬場內的蔓延產生很大的困難。
在許多年以前,養豬業發達的國家為了阻斷豬場內疾病的傳播和流轉,早已把母豬舍和仔豬舍與肉豬舍分開,即繁殖和育肥分開飼養。此后又發展了早期隔離斷奶和多點飼養的生產體系。在該體系內,繁殖、仔豬保育和生長育肥豬舍或場都相隔很遠,并通過早期隔離斷奶的方法阻止母豬的疾病傳染給仔豬。把母豬、仔豬和生長育肥豬分隔較遠的距離單獨飼養,并充分考慮了三種豬舍全進全出飼養方式的相互銜接。
在養豬較為發達的國家,仔豬早期隔離斷奶和多點生產體系得到了普遍推廣,而我國當前在興建規模化豬場的時候仍然沿用陳舊的生產體系,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這也是我國的一些規模化豬場一旦發生了某一種豬病不能很快根除的主要原因。豬場的選點、布局和多點體系的推廣,在減少豬病和提高養豬經濟效益上將起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什么我們對這個問題始終沒有解決好?這是值得深思的。
3.染病的種豬場是我國豬病擴散和流行的主要來源
在我國各地,養豬場因引種不慎造成豬病暴發的事例屢見不鮮,其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我國的許多種豬場雖有一種或多種疾病存在,但往往隱而不宣,導致引進種豬的養豬場暴發疾病,而且種豬場的上級獸醫部門可以出具無任何疫病的檢疫證明。目前在我國有些地區,獸醫檢疫形同虛設,有病可以說沒病,檢疫證明甚至可以用錢買到。二是有關部門對種豬場的監管不力。目前我國的種豬場越來越多,因為前一時期養豬掙錢,養種豬更掙錢。而且種豬場的多種病因也越來越多,成為我國豬病擴散的來源。
在國外,養豬場引進種豬要進行一定時期的隔離馴化和適應。使新到的種豬接觸引種場當前存在的未知傳染因子,從繁殖的母豬處收集一些糞尿添加于引入種豬的飼料中,每周3次,連續2周。若引種豬場有某些疾病存在,如PRRS,還必須對引入種豬進行疫苗接種,讓其產生免疫力。這就是說,在國外主要是怕引入的健康種豬適應不了引種場的疾病狀況。而在我國這種情況則截然相反。因此我國的畜牧獸醫行政部門應該加強對種豬場的監管,凡種豬場存在某些重要經濟性疾病的就不能對外供種,并要及時公布,不讓其成為豬病擴散的來源。最近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對此似乎沒有提及。
4.缺乏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是疾病傳入和內部傳播的重要原因
生物安全包括防止傳染因子來自外部的水平傳入和豬場內部從一個豬舍到另一個豬舍的水平傳播。對豬、人員和車輛的嚴格管理是生物安全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們的一些規模化豬場對外來人員或參觀者的進入有嚴格的規定,但對豬場工作人員的進入缺乏持之以恒的管理,特別是母豬舍、保育豬舍和肉豬舍之間的人員相互流動、串門更缺乏嚴格的管理。此外,對引進種豬的隔離、檢疫和觀察,對飼料的管理,對運輸上市和淘汰豬的車輛清洗和消毒,以及內部車輛和外部車輛的嚴格區分均存在諸多問題。
有時候生物安全措施在開始執行的時候十分認真和嚴格,但時間一長就逐漸放松,甚至流于形式,沒有把生物安全視為豬場生命線的高度。特別是近年來飼料中霉菌毒素的問題使豬群抵抗力明顯下降,有些豬場在開始建立的一、二年或二、三年內豬病很少,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增多和嚴重,這與許多豬場沒有長期嚴格執行生物安全措施不無關系。
我國豬病嚴重的原因遠遠不止上述幾個方面,其它如哺乳仔豬和斷奶仔豬在冬季的防寒保暖和通風換氣不良、周邊地區疫情的相互封鎖和保密、過分強調和依賴疫苗的作用等均可導致豬病的發生和發生嚴重的程度,在此不作闡述。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